首辅之争,暗流汹涌
首辅之争,暗流汹涌
老首辅的致仕奏疏摆在龙案上,京都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朝堂之上,以驸马萧景渊为首的勋贵派与以贺潇为代表的寒门官员派系,明争暗斗日趋白热化,所有人都在盯着那个空置的首辅之位。
早朝的朝堂上,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争论成了两派角力的焦点。驸马萧景渊一身绯色官袍,立于勋贵官员之首,声音洪亮:“海禁乃祖宗之法!开放海禁只会让倭寇趁机而入,扰乱沿海治安,臣请陛下坚守祖制!”他身后立刻有一串官员附和,皆是世家勋贵出身。
贺潇身着青色翰林官服,缓步出列,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祖宗之法亦需因时制宜。沿海百姓靠海吃海,海禁导致渔民无以为生,反而易被倭寇裹挟。臣以为,可设‘市舶司’规范贸易,限定通商口岸,征收关税充实国库,同时加强海防,如此既能解民生之困,又能增国之财力。”
他的话条理清晰,既顾及祖宗颜面,又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连几位中立的老臣都微微点头。皇帝沉吟片刻:“贺编修所言有理,此事交户部与兵部共同商议,三日后呈奏具体章程。”
萧景渊脸色微沉,狠狠瞪了贺潇一眼。退朝后,他在驸马府召集心腹:“贺潇这寒门小子,竟敢与本驸马作对!必须让他知道厉害!”他让人散布流言,称贺潇“勾结江南商户,意图通过开放海禁谋私”,试图败坏贺潇名声。
贺潇得知后,并未急着辩解,而是将一份“江南商户纳税清单”呈给皇帝:“臣与江南商户确有往来,但皆为公务。清单上可见,清韵阁等商户每年纳税远超勋贵名下产业,所谓‘谋私’纯属子虚乌有。”清单上的数据详实,对比鲜明,皇帝看后愈发信任贺潇的坦荡。
与此同时,谢清秋在江南收到消息,立刻让清韵阁联合三十家江南商户,共同上奏“自愿增加商税,支持海防建设”。江南商户的“忠君爱国”与勋贵的“守旧阻挠”形成鲜明对比,朝堂舆论开始向贺潇倾斜。
深夜的翰林院里,贺潇对着烛光写奏折,案头放着谢清秋刚送来的密信。信中只有八个字:“静观其变,以静制动。”他嘴角微扬,提笔在奏折上添了一笔——建议选拔寒门学子充实市舶司,防止勋贵子弟垄断通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