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宫风云第一章一入宫门深似海——后
第一节权力之争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幼女缘何配有妇之夫
一场奇怪的婚礼
万历十六年(1588年)的某个黄道吉日,赫图阿拉城内张灯结彩,努尔哈赤在自己的建州左卫指挥府上大宴宾客。人如滚水,马如流龙,熙熙攘攘,觥筹交错,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流水席从早至晚,仍没有散去的迹象。
子夜时分,一顶装扮得花枝招展的轿子来到了府门口,建州女真董鄂部首领何和礼一身艳装,身披红绸,胯下一匹高头大马,衬托得27岁的他更加地精神抖擞。
得到通报后,努尔哈赤忙带领一干人等迎出院门。何和礼口称岳父泰山,下马叩头行礼,紧接着,便在前呼后拥下走进了建州左卫指挥府。
此时的努尔哈赤28岁,而他的这个“乘龙快婿”何和礼仅比他小一岁,这在古代来说也算不上什么问题,问题是,何和礼已经是有家室之人;更重要的问题是,努尔哈赤要嫁出去的长女东果格格年仅10岁。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此时的努尔哈赤虽然还不是清太祖,但也是大明建州左卫指挥,名义上的建州女真之主,按理说也不至于如此着急把年方10岁的女儿嫁出去,还是给人家做小妾。难倒何和礼真的优秀到了万里挑一的地步了吗?
万里挑一的优秀青年
何和礼是辽东地区少有的青年才俊,武艺高强、性情宽和、内敛而富谋略,在部落威信极高,也绝非庸常之辈。他26岁时,便已经继承兄长之位成为了董鄂部的首领。日后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与明军交战之际,和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一起成了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
图谋建州的准备
何和礼的董鄂部是建州女真五大部落之一,拥兵7000余人,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当年的王杲在世时,也须让他三分。努尔哈赤的壮志在于统一女真,与明廷对抗,要实现这个目的,第一步先要将建州女真纳入囊中。毫无疑问,自王杲部为明所灭、苏克素浒河部被努尔哈赤一统之后,董鄂部成了统一之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动用武力?现在的努尔哈赤啃不动这块硬骨头,而他也没有耐心去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再去收拾董鄂部,于是,他便动起了联姻的念头。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努尔哈赤用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用步骑强攻,而且以计谋智取。当用武力无法收服一个对手的时候,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他联合起来。然而自己没有能让董鄂部所毋庸质疑的实力,也没有能让何和礼看得上眼的资本,唯有用采取联姻的方式,方能让对方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走。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把幼女当做政治的牺牲品,对努尔哈赤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这场婚宴,将努尔哈赤的雄心悄无声息地彰显了出来。
东果和赛堪的地位之争
大闹婚礼的不速之客
按照满洲的婚礼习俗,“午夜亮轿,五更娶亲”,即新郎官要在午夜时分带着轿子来到未过门的媳妇家,由女方家安排一顿迎亲宴,再到五更天(3点-5点)时将新娘子带入家门拜天地。因此,何和礼于子夜时分准时上门迎亲,并高坐在迎亲宴上。
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何和礼忘了一个人:他的原配——赛堪。
新郎就位,酒宴更加热闹。但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守兵匆匆来报:城门口有100多号人正在一个女子的带领下破口大骂,高声叫嚷着让努尔哈赤还了她的丈夫出来。
努尔哈赤不明所以,把眼偷看何和礼,但见这位新郎官的脸顿时吓得煞白。别人不知道,何和礼可猜了出来:那个带兵的女子正是他的原配夫人赛堪。这个“母老虎”可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不仅光艳照人,更能统兵上阵,泼辣直率,让何和礼是又敬又怕。
何和礼带兵临走之时,向赛堪说是去与努尔哈赤就两部联合一事做些商讨,可谁知道这家伙出了城门便穿戴一新、抬起轿子给人家做女婿去了。留守城中的赛堪得到来自心腹之人的通知时,当场就火冒三丈,点起100亲兵向赫图阿拉城杀奔而来。
得知在城外闹事的是新女婿何和礼的原配夫人,努尔哈赤感到既好笑又无奈。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能一笑置之的事,连忙让妻子富察氏·衮代(努尔哈赤的续弦之妻,其原配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即东果格格的生母早逝)和自己手下唯一的一位女将椒箕,陪同女婿何和礼一同前去探察真相。
结婚本来是一件喜事,可被老婆这么一闹,何和礼的面子怎能挂得住?连忙跑到城外想先把赛堪哄回去。谁知刚走到一身戎装、勒马持剑的赛堪面前,就被老婆当头一剑劈了过来。何和礼勉强躲过,衣服却被划破一道,狼狈至极。准岳母衮代一看女婿那边情况不对,忙让椒箕迎战赛堪,不出几个回合,便将赛堪生擒活捉。
是赛堪的大度成就婚姻吗
据清代天嘏所著的《清朝外史》中的记载,赛堪带着一肚子的怒火被缚到府中,本以为自己此次凶多吉少,却没想到努尔哈赤满脸堆笑地亲自为其松绑赐座,上茶赔礼:“这件事与你的丈夫无关,你要是心里不痛快,想打想骂就冲着我来吧。”此话一出,反倒弄得赛堪无所适从,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得听努尔哈赤继续说道:“我把女儿嫁给你的丈夫,与儿女私情无关,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的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我的女儿嫁过去之后也不会抢你的地位,你还是大福晋,让东果做偏房,就当自己多了个小妹妹罢了。”一席话说得赛堪哑口无言,再见到还是一个小孩子的东果格格后,也感觉自己为这个小孩吃醋有些不值,也就默许了这门亲事。
怨妇给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
按史书中所说的,努尔哈赤就是用这种先兵后礼的手段把何和礼从赛堪手中抢了过去,这里面的赛堪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努尔哈赤说了几句好话她就接受了;而民国期间小横香室主人在其所编的《清朝野史大观》中说,虽然赛堪在身陷赫图阿拉城的不利局面时勉强将自己的丈夫拱手让人,但一肚子的怨气还是无处发泄,以至于缺少了封建社会严格要求妇女遵守的三从四德,最后导致她所生的子女都不为何和礼所重视,日后世袭何和礼爵位的子女,全都是东果格格所生,这个倒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至于其他的,正史之上倒也没有提及,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