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你这样的女子去不得 - 大神农 - 李煦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神农 >

第194章 你这样的女子去不得

赵小禾捂着胸口,想到刚刚大福从几名守城士兵头上一跃而过的情形,仍然止不住的兴奋:

“啊太刺激了,厉害了大福。”

大福:“吼!”小意思!

赵小禾嘴角翘起,带着一丝得意的说道:“我们这个速度他们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发现我们的士兵现在一定正回军营找军师,军师做出决定还得有一阵子。咱们路上给他们留点记号,给他三天应该能追上来吧?”

“吼!”大福不明白自家主人说这些干啥,反正不管说什么它只管大声符合肯定没错。

赵小禾:“留什么记号呢?衣服?鞋子?太刻意了。”

大福:“吼~”

你说啥就是啥。

赵小禾灵光一闪,迎着冷风高兴的大声道:“有了!坐骑的排泄物最自然,当然是熊粪啊!”

大福:“……”你说啥???

赵小禾拍了拍大黑熊:“大福,慢些,跑远了他们就找不到咱们的行踪了,话说你现在想嗯嗯吗?”

“吼――!”大福差点没把某个人类从身上颠下来,不满的咆哮,熊就没自尊啦?熊也是有羞耻心的,光天化日之下就算你是主人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侵、犯它身为一只熊的隐-私和尊严!

不干!

一天之后,军师派出去的人终于在路上发现了一坨熊便便,由此确定了赵小禾的方向。

大福:“……”哼。

当军营的人正通过种种蛛丝马迹不断调整方向继续追踪赵小禾的同时,赵小禾与大福早已抵达青州吴县的地界。

以大福的速度其实不到半日就能到青州,赵小禾放慢速度,一来是为了“不着痕迹”的给军师留下能够追踪到自己的记号,二来是因为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打听消息上。

小的乡镇对神农城一无所知,无论赵小禾之前闹出多少动静,似乎都和这些为了生存和生活已经用尽全部力气的百姓没有太大关系。

青州给赵小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穷。

孟阳关虽然荒凉,毕竟是重兵镇守的大关,即便是从前闹匪患的时候,县城内起码还是安定的。而肃州城更是往来客商的必经之地,经济相对繁荣,百姓们总能找到讨生活的门路,贫苦百姓自然也有,可整体来说肃州不能算穷。

青州呢?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地貌不算复杂,有山有水,土地肥沃,尽管冬季看上去有些萧条,但和肃州比起来自然条件好了不止一点两点,按道理说这样的地方百姓生活就算不富裕也不该太差,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赵小禾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像样一些的村落,都是低矮破烂的房舍,眉头不展的村民,无论大人小孩脸上都没有笑容,显得麻木又愁苦。

但陌生人向他们问路,要水喝,甚至是过路歇脚,这些村民却不会拒绝,他们依然保持着劳动百姓最善良淳朴的一面。

没有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甚至连对人的警惕防备心都少的可怜。

这种情况之下,打听消息就变得既简单,又不容易。

简单是因为你问什么他都不会刻意隐瞒,不容易是因为青州地界的方言与官话相差极大,赵小禾运用神农领悟听懂不成问题,但一般的村民却不大能听懂她的话,双方沟通十分困难。

赵小禾没打探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低效沟通让她感到无可奈何,又毫无办法。

正当赵小禾打算离开,直接前往吴县,她借口歇脚呆着的那户人家的村民领了一个人到她面前。

那是一个面貌普通的中年人,外表和村民并无太大不同,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粗糙黝黑的皮肤,一双骨节粗大树皮一样粗糙的大手,这是一双经常劳作的手,可他身上穿着的却是与村民们粗布短衣截然不同的长衫,尽管打了几个补丁,颜色陈旧,磨损严重,但收拾的十分干净整齐。

他举止有礼,一张口便是赵小禾熟悉的大齐“官话”,带着点口音,不过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原来是村民听不明白赵小禾的话,特意跑到相邻的村子里把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位教书先生给请来了,赵小禾惊讶于村民的想法和做法,同时也有些过意不去,觉得给人家添麻烦了。

跑去把教书先生叫来的村民根本接收不到赵小禾的感谢和歉意,把人带到就默不作声的跑到一边去,仿佛这对他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教书先生见怪不怪:“我们这地方的百姓就是如此,赵家娘子不必放在心上。我听陈大叔讲赵家娘子似乎是遇到麻烦了?”他眼中露出疑惑的神情,任谁在这样一个小村子看到一名独身的年轻女子都会觉得奇怪。

陈大叔是这家的户主,也是跑去找来教书先生的村民。

赵小禾当然没有遇到麻烦,陈大叔显然误会,可赵小禾仍然感激陈大叔,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帮助总能让人觉得温暖。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赵小禾道,“我以前从未来过青州,本想问一问青州都有哪些好去处,可惜我说得话陈大叔听不明白,这才闹出误会。”

“原来是这样。”教书先生有点犹豫的看着她,“冒昧问一句,赵家娘子莫非是只身一人吗?”

赵小禾:“还有一头坐骑,怕吓到小孩子,叫它在村子外等着。”

什么坐骑会吓坏小孩子?

教书先生更想不明白了,他有些担心:“青州并没有什么好地方,赵家娘子还是不要过多停留,趁早归家吧。”

“怎么会?”赵小禾似乎很惊讶不解,她笑了一下,“先生该不会是见我孤身一人,故意说这种话好叫我快些回家吧?”

“我哪儿是什么先生,侥幸认得几个字罢了,大伙都叫我老陈。”教书先生连忙摆摆手,摇头道,“我骗你做什么,我是青州人还能故意抹黑自己的家乡?”他叹口气,“几年前的青州的确是好地方,今时不比往日,唉。赵家娘子听我一句劝,哪怕往肃州去,都比留在青州好。”

“我就是从肃州来的。”对教书先生的话赵小禾一副不相信的模样,“肃州更没什么好去处,到处都是山,看都看烦了,听说吴县不错,我正打算去吴县。”

“不能去!不能去!”教书先生面色大变,神色恐惧,“千万去不得!进去容易出来难,你这样的女子若是进了吴县就再也走不了了!”

赵小禾莫名其妙:“我跟人无冤无仇,奉公守法,为什么进了吴县就再也走不了?谁还能拦着我?”

教书先生面色古怪,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眼神纠结的望着赵小禾,吞吞吐吐道:“唉,这个……总之吴县去不得。”

赵小禾突然道:“是因为站笼吗?”

教书先生一愣:“你也知道?”

“听说过。”赵小禾淡淡道,“据说要去神农城的百姓都被抓起来关进了站笼里,有些人还活活站死了。”

“什么神农城,听都没听过!”教书先生眼神透着一股愤恨,“都是太守借口罢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