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再一次醒来的扶苏心灰意冷,在使者宣完诏书之后,用那把御赐的剑,避开要害,假死脱身,藏身于民,然后他终于知道,在他死后,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蒙恬因为不肯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给了执法的官吏,关押在阳周,最终吞药而死。胡亥登基为皇帝之后,他的所有弟弟妹妹,无一幸免。大秦帝国,在胡亥手中,仅仅存在了三年,赵佗领着南征百越的五十万大军自立为王,蒙恬手下北击匈奴铁骨铮铮的三十万大军被王离带走二十万,失去主将,军心涣散的虎狼之师,就这么败在了巨鹿。就连最后一个能挽救大秦的章邯,为了自保,带着最后的二十万秦军给项羽投了降……
扶苏不怪章邯,能救却不救这个国家,毕竟蒙恬蒙毅前车之鉴还近在眼前,扶苏知道,章邯是想对这个国家尽忠的,不然不会在被陷害的情况下还派出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面圣禀明原委,祈求宽恕。章邯没想到的是,司马欣不仅连胡亥的面都没见到,就差点死在咸阳……
扶苏也不能怪蒙恬,手握大秦最精锐的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他的势力足以背叛,只要他想反。可是蒙恬选择守义而死,吞药自杀。就跟他选择守孝而死,拔剑自刎一样。
扶苏亲眼见证着大秦帝国的诞生,也亲眼看到大秦帝国的毁灭,前后不过十几年,然后他又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这个踩着秦朝尸骨建立起来的王朝,一边继承了秦朝的天下,人民,律法,制度。一边痛骂着秦朝的暴虐无道,律法残酷……何其可笑!
于是,扶苏去见了张良,问了他几个问题:“为何当初如此痛恨秦始皇灭亡了你的国家,甚至不惜博浪沙刺秦的你,此刻竟不建议汉王帮你复国?你功劳如此之大,要当初韩国的封地复国简直轻而易举!你家族五代为相,你如此做,对得起你祖上吗?对得起你的韩王吗?还是你也觉得,始皇统一天下是正确的?”
张良无言以对,最后只能叹道:“天下统一乃大势所趋,吾刺秦乃为国仇家恨,是张良狭隘了。”
扶苏笑道:“张良啊张良,就像你说的,始皇灭你国家,乃是大势所趋。灭六国之后始皇可曾妄杀过六国权贵一人?屠戮过六国百姓?你哪来的国仇家恨?”说吧大笑着离去,第二日,扶苏自尽于隐居之地。一如他的父皇一般,与满室的咸鱼为伴,同臭。
他那高高在上的父皇,死后竟要与咸鱼同车。那些臭咸鱼,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竟能与人间的帝王同臭!每次只要一想到这些,扶苏就心痛难忍,恨不得亲手杀了赵高胡亥等人。
不出意料,扶苏这次醒来依然是接诏书前夕,这是他的第五次重生,他是如此的庆幸他能回来,又是如此的痛恨这个时候回来!哪怕早一年,半年,哪怕是一个月也好!至少,他能在那人病中亲自侍奉,能陪着那人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能亲手送那人离开。有尊严,体面的离开。
熟悉的使者,熟悉的赐剑,熟悉的诏书,扶苏平静的接过,然后一如既往的吩咐众人把使者拿下,直接坑杀。不像上上次那样一人一骑,扶苏带着几千骑兵,飞马赶往沙丘。他已经清楚的知道,他的父皇,为何要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他的父皇是想告诉他,治理国家严刑峻法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只有当国家真正安定的时候,才能去实施仁政。否则,他为何不把自己派到其它地方去呢?那可是整整三十万大军,大秦三分之一的精锐!他的父皇,把兵权交给了他,他却依然懵懂不知,不懂得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懂得掌控军权。不懂得,蒙家三代,代代效忠侍奉的是王上,也唯有王上。不懂得大秦的国君,各个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不懂得,大秦从一开始的就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的先祖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各个先祖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生存,用尽了心血,从人人看不起的蛮夷虎狼到统一天下,秦人流了多少汗,淌了多少血。那人说:“扶苏,你终究是令我失望了……”直至此刻,扶苏才明白,那人为什么失望,因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