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巫山神女 - 养兽为患 - 九凤求凰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养兽为患 >

☆、(贰)巫山神女

入夜,纪妙之端着觥爵,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宋玉的房门,轻声问道:“宋公子,今日花好月圆,你我共饮一杯如何?”

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宋玉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纪妙之,她放下酒具,迟疑地摸了摸脸,问道:“你看我做什么,我像是会下毒之人吗?”

纪妙之斟了一杯酒,谄媚地将酒递到他面前,宋玉微眯着眼打量了她半晌,最终还是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纪妙之见他一杯便倒在桌上不起,捏着他的脸,说道:“喂,你醒醒,你还没告诉我如何才能见到神女!”

既然楚怀王游览高唐观时,相会神女,纪妙之以为自己也能学楚怀王,她抱着简牍,躺到了宋玉的榻上,却翻来覆去也睡不着。

头顶传来男子的声音:“你躺在我榻上做什么?”

“嘘,我就是想借你的床睡一小会,看看会不会跟楚怀王一样梦到神女。”纪妙之打了噤声,翻过身后,又对上男子的容颜,一个激灵坐了起来语无伦次道:“原来你,你假醉!”

宋玉目如寒星,喝道:“我的脸上写着我很好骗是吗?”

纪妙之带着期盼的目光,央求道:“我也是迫不得已,不如你上榻同我一起睡,带我去见神女可好?”

宋玉闻言,万分羞耻地推开了她的手,虽然每日有许多爱慕他的女子投帖邀约,可像纪妙之这般直接的,还是第一个。

“你引诱男子的手段,还真是直白。你可知何为发乎情,止乎礼?”

“不是,你不要走,我是真的有事要见瑶姬的,只有你能帮我了。”见他要走,纪妙之抓紧了他的Q带,却不慎扯断了Q带,孺衣也随之散开。

纪妙之楞楞地看着手中的Q带,捂着眼睛解释道:“我不是故意的~”。rz

宋玉拉上孺衣,转过身,怒视着她说道:“你若是再无礼,我便让人将你扔出去。”

正在这时,怀壁在外头高声喊道:“公子,大王召见,让您速速过去。”

宋玉不再同她争辩,匆匆前往云梦台,襄王墨发凌乱,俨然一副刚睡醒的模样。

“拜见大王。”

见他行礼,襄王垂头丧气地对他说道:“宋玉,寡人来高唐也有些时日了,却始终不见神女,可是神女不愿见寡人啊?”

宋玉目光炯炯,信誓旦旦道:“大王莫要担忧,微臣相信神女定然会被大王的诚心打动,不出三日,定会赴约。”

襄王狐疑地看着他,沉声说道:“那寡人便再相信你一次,若再见不到神女,寡人便唯你是问。”

见宋玉神情凝重地走入明玉阁,纪妙之坐在一旁不由地感叹道:“可怜呐,可怜~”

宋玉问:“你再说什么?”

“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何要让楚王高唐?他身为帝王,不思朝政,却要梦会什么神女。你有如此才华,却大器小用,你难道真只甘于做一个文学侍臣?你想用词赋来警示襄王,可人家不懂,你这是在对牛谈琴,你远大的抱负,不过是一纸空文。”纪妙之多少也听胥长廷说过有关宋玉的故事,楚人敬仰山川之神,以求神女能给带来国泰民安,《高唐赋》明为描写巫山景色秀丽,实则含有曲谏之意,可芈横迷恋酒色,又怎能明白这些?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纪妙之的话,正是他的想法,他所想的并不只是用诗寄托他的抱负,忧思,更要用行动去证明这一切。

虽然纪妙之不知瑶姬为何不愿见楚顷襄王,但让他梦会瑶姬,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我们来做个交易如何?我让大王见假神女,你让我见真神女如何?”纪妙之决定帮宋玉,不管真正的瑶姬在何处,这一梦必须有个结局。

胥长廷好不容易挣脱了混元铃,却发现瑶姬早就逃出巫山,不知去向。他只好先回到了孟玟纱的住处,她听到动静,忙开门作礼道:“公子。”

胥长廷剑眉轻蹙,问道:“妙之可有回来过?”

孟玟纱摇头,如实回答:“三日前,公子走后,她便也出去了。”

“看来她果真去了高唐观。”胥长廷说罢,又想到什么,将瑶草交给她:“这是我答应为你寻的瑶草。”

“多谢公子。”

见孟玟纱正要叩谢,胥长廷拦住了她,说道:“不必言谢,你只要能完成答应我之事。”

孟玟纱欣喜地点头:“公子放心,玟纱定然竭尽所能。”

瑶姬化作凡人的模样,霓裳羽衣也化作深衣曲裾,她经过书舍,买下了一本诗赋集,细细地品读着:“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

望着最后一排的落款,瑶姬目若星辰,呢喃到:“子渊,这是你眼中的巫山吗?”

她经过孟宅,正见一位年轻的儒生被拦在了门外,争执着:“孟公,你曾许诺,待我备下聘礼,你就将婵娟嫁给我,你怎可言而无信?”

孟文羡冷哼一声,说道:“我女儿绝艳无双,怎能与你这个穷儒生相配?”

儒生不可思议地问道:“孟公的意思是要出尔反尔?”

正在这时,孟婵娟从身后走来,她面似桃花,嘴角却挂着讥讽的笑容,说道:“爹,吴公子,婵娟想问你一个小小的问题想请教。”

儒生作揖回道:“但说无妨。”

孟婵娟侧目看了一眼男子,问道:“你可认得大王身边的侍臣宋公子?”

“宋公子乃是屈子的学生,风流倜傥,谈吐不凡,在下自然也有有幸拜读过他的诗赋。”宋玉的才气整个楚国无人不知,想嫁给他的淑女也数不胜数,只是儒生不知她说此话是何意。

孟婵娟随即挑眉问道:“那你觉得你与他相比,相差在何处?”

儒生目光黯然,小声应道:“霄壤之别,自然不敢相提并论。”

孟婵娟勾了勾唇角,讥讽道:“可我就是欣赏他这般的男子,若是能胜得过他,我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儒生沉默了半晌,握紧双拳,直截了当地反问:“只是博彦也有一问,淑女是仰慕宋公子的诗赋,还是他的容颜?”

孟婵娟仓皇地回应:“自然是他的诗赋!”

博彦淡淡地说道:“那淑女最喜爱他的哪一篇诗赋?”

孟婵娟从未读过诗文,被他这么一说,却略显不自在,沉吟许久回道:“我最喜爱,我最喜欢他的那首《风赋》。”

“那敢问淑女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醒,发明耳目,宁体便人。其中有何含义?”面对博彦的提问,孟婵娟顿时哑口无言,博彦继续说道:“淑女读不懂这篇《风赋》,又说宋公子是你恋慕之人,以你的才学又怎能配得上宋公子这般才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