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水北天南》(15)
番外
波桥未尽行人尽
记得有一年,写《温暖的弦》再版序言时,是在秋天。
外头林木轻碧,浅黄和深红在枝头层叠,满庭落拓秋色。
如今写《水北》的番外,时光已然行转到不知道何年。窗外换成了寒潮退去后的初春,腊梅开了又谢,山茶悄然含苞,窗角熙阳照耀,枝头有雀鸟啼叫。庭院里那些仍然光颓的林木,静然枯枝似带着春睡不醒的困顿和微恹,等待不知哪一夜的春风春雨到来。
再催新一轮生天。
人世间,生命的本质是悲凉,爱情的本质是悲怆。
生活的本质是平淡,岁月的本质是磨蚀。
而能解救所有这些的,是言情小说。
《水北》的番外,开始时跟往常一样,跟他人的书一样,也是要填写情节的。
写着写着,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已经完整的故事,偏要横生枝节。这些枝节还不能像苦楝树,让人读着满心酸涩,难受至极,还必须得像圣诞树,要缀满甜甜的糖果。
故事在结束时的那种袅袅余味,要仔细琢磨和回想才能领会的那种未言尽的味道,会被这些额外的甜度三两下抹掉,再不复存心中,让人连对故事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
想通了这点,我把写了一半的情节删了。
那写什么好呢?
水北里的背景城市广州,是我曾经生活了好几年的地方,人民桥、沙面、滨江西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书中的人物、架构、脉络、故事内容等等,全是虚构的。
然而其中一些角色和一些细节,却有原型,被我改头换面挪来用了。
不如,就写写那时候的人,那时候的事。
那些年还在的记忆。
半个月前在另一家公司,她如约十一点上门,对方说老总外出吃午饭了,让她等一下,这一等就是四个小时,直到下午三点,才来人说老总已经回来,拿份表格让她填写。这种招聘表多数是例行公事,但她还是逐项填得工整认真。
最后看到一条问题:“你对未来五年有什么规划?”
她毫不犹豫写上:嫁个好丈夫,解甲归田,回家相夫教子。
负责接待的小助理拿了没细看就带她去见老总。当她坐在那位先生的对面,他一边拿过办公用的文件,一边满不在乎地隔一两分钟随口抛出一道问题,姿态流露出轻慢,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桌上她的资料翻了翻。
这不经意的一看,脸便有些绿,终于抬眼看她。
安之心底爆笑。
每次回看这段,都忍不住笑,这是我的真实经历。
那是我工作了一年后,当时因为一些原因考虑换工作,按对方公司约定的时间提前到,结果一直等到下午,老总才回来。前台拿表格让我填,印象中有三四页,正反面都要填,内容细到就差没问我祖宗十八代都什么时候仙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