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 大宋风月 - 山海十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宋风月 >

第79章

东明县城靠近黄河,六七月时逢黄河伏汛,夜深人静时分还能听到惊涛拍岸声。

月枕石与展昭抵达东明是黄昏时分。街上是散学后学童们嬉嬉闹闹正归家去,是妇人提着刚刚新鲜捕捞出的河鲜准备做晚饭,是书生慢悠悠地收了代写书信的摊位,城里一点都没有因为三起不明小火而惊恐起来。

“这三次小火不过是巧合而已。”杨县令接见了被包拯委派来的两人,“这些年东明的百姓在府尹大人的照拂下安居乐业,鲜有闹出过邻里不合的事情。下官私以为包大人过虑了。”

之前提过,因为赵宋皇家与火神祝融的孽缘颇深,所以历代皇帝都很重视火情,不论大小都要如实上报。

这才有了杨县令将六月里的三起火情上报给顶头上司包拯,但从他的话里不难发现包拯对火情的反应让他觉得是大惊小怪反应过度了。

“此言差矣。包大人派我等查实火情一事,既是为了百姓安全,又何尝不是体恤杨县令的不宜之处。”

展昭可不会被杨县令的两句话敷衍过去,火情无大小,这是朝廷对与火有关的案情的态度。

火一起,杨县令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乌纱帽,他上报火情想让包拯批一道查实意外无人为作案的上官批文。

包拯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批签,这不是针对东明一个县城,开封府的捕快们都有巡查下辖州县的职责。天干物燥的时节,有一半的捕快都四处奔波着查实起火实情。

杨县令闻言讪讪一笑,包拯做事认真查实的性格全大宋都知道,那是连皇帝都给怼,所以是不可能给他行一个方便,就只能由他给来查案的两位行个方便。

“展大人说的是,下官尤为感激包大人的照拂。这是县衙卷宗库的钥匙,两位大人尽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随意就好,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就开口。”

杨县令索性调来县里年资最长的老捕快徐正峰,徐正峰做了三十多年的捕快,当年案发时正在现场,由他陪着翻查旧日案件再合适不过。

月枕石打量着最一步三晃醉熏熏而来的徐正峰,他的两眼惺忪不知是刚从床上醒来,还是从酒摊上醒来。

“老徐,不是和你说了少喝点。今天有两位大人下来查案,要你好好帮忙的吗?”

杨县令一见徐正峰的醉态脸上就挂不住了,他一边说话见到徐正峰嘟囔着又去拿腰间的酒葫芦,这就提高了声音,“老徐!和你说正事呢!你还能不能好好干了!”

“行了,行了。杨大人,您小些声,我听得清楚。不就是有人来查放火的事情,我都查过一圈了,那三家没问题。”

徐正峰没克制住对杨县令打了一个酒嗝,熏得杨县令黑了脸想要甩手走人。

偏偏碍于月枕石与展昭在场,杨县令还要继续维持住姿态,他努力找补了一句,“两位别介意啊。老徐就是好一口酒,当年他也是一个查案好手。”

“查,查什么查。到头来还不都是一堆灰烬。”徐正峰举着酒葫芦就喝了起来,丝毫不顾刚刚那一句又抽在了杨县令的脸上。

“你!”杨县令还想说什么,徐正峰也不理会他又一步三晃离开了。

月枕石见状打岔到,“眼看天色也不早,多谢杨县令陪同了许久。其他的事情不如明天再议,杨县令不必多留免得饿肚子。”

杨县令巴不得能早点下班回家吃饭,客气地邀请两人一起去家里吃饭被拒,也不强求就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县衙。

留下月枕石与展昭站在卷宗库的门前,两人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东明县衙还真是没什么靠谱人。

如此只能先翻阅一遍从前的卷宗。包拯之前给出的那份记录太过简短,有关三十年前的七次大火人员死伤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火势蔓延情况等等,很多地方都含糊不清。

然而,两人没想到摸灰找了一大圈,翻出的旧卷宗竟是截止于三十年前的大火之后。

“是了,县衙也曾被放过一把火,看来是卷宗库被毁了。”

展昭关上书柜门,看来想要了解过去只有走访此地的老人们,“一共七场火,除了县衙、戏楼之外,还烧到了五户民宅,但现在住的都不是当年的人家了。一户在县城,还有四户分散在周边的三个村子里,你说先去哪里?”

月枕石取出怀中的小图册,东明县治下辖管三个村子,有一处最靠近黄河叫多水村,还有两处分别在一东一西则是东河村与西河村。

“前段时间再起火的三处正好一村一处,不如先去多水村。靠近河岸风大容易燃,但是水气也不小,自燃的可能性……”

这句话还没说话,卷宗库大门方向便传来嗵嗵嗵的脚步声。两人朝外看去,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回廊上忽明忽暗的灯笼照出了来人的身形,竟是徐正峰去而复返了。

“嗝――”徐正峰扒住卷宗库的大门冲里面说了一句,“你们真要查三十年前的案子?当年的证据都烧光了,被害尸体、仵作的报告、还有一些案情记录,那些都没有了。五家受害人全都离开了东明,准确的是离开了河南道,想要找是找不到了。”

“但是,我们还有徐捕快。”月枕石走向了库房门口,表情认真地说,“有徐捕快,还不够吗?”

徐正峰似乎很多年没有被人如此期待过,他愣了一下自嘲地笑了,“我老了。要是我有用的话,也不至于这些年都没抓到凶手。”

“话虽如此,但徐捕快三十年坚持继续在捕快一职,不都是因为一直心有挂怀,希望能够抓到真凶。”

展昭了解捕快一职的不易之处,如果徐正峰真是浑噩度日,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做三十年。“卷宗上所述不祥,有关当年的真凶一事,东明县衙是全无怀疑吗?”

徐正峰没有直言回答,他好似醉熏熏地睡着了一般在门口站了半柱香时间,又是忽而睁开眼睛,说话的语调却略显吊诡,“嘿嘿,真凶在哪里?那就要看你们有没有胆量随我来了。”

不待两人回答,徐正峰先一步转身朝着县衙的马圈走去。

展昭与月枕石相视一笑,两人动作迅速地离开卷宗库锁好门,也牵过马驴随着徐正峰出了县城往北而去。

一路上,徐正峰一言不发,而能听到黄河水流声越来越近,空气里水气也越发浓郁,三人在一块村碑前停了下来。

“这里就是多水村。记住我们刚刚走的路,那就是当年抓捕嫌犯的路。”

徐正峰还是言简意赅,下马进村目标明确地带路朝前走。多水村的小街小巷并非如同井字形横竖清晰,更多是弯弯绕绕的,让人容易一下就失了方向。

紧随其后的两人听到东明县曾经追捕过嫌犯,这个消息可从没有在上报的卷宗里提及一二。当下不是提问的好时机,两人带着疑问跟紧了徐正峰的脚步,一路七弯八也发现多水村很安静,是一种入夜后有些死寂的安静。

片刻过后,三人来到一处得以眺望河岸的小土丘。

“那里是嫌犯跳河的地方。”徐正峰指向了一处黄河途径的弯道,黑夜里却并不难以辨识方位,因为河岸边竖着一杆旗子,它正迎着飒飒北风飞扬舞动。“接下来,我们去起火的地方。”

月枕石遥望着那面旗子,那旗子已经十分破旧,模模糊糊地看到上面有一些图案,并不是正常象征某个河段的旌旗,好似一种符文。

河岸上还有牢牢系住的三两木船,桨靠在船上,却无端散发出一股阴气。

“徐捕快,等一下。”月枕石拦下了徐正峰正欲匆匆离开的动作,“你说嫌犯是从这里跳下了黄河。这些船是用来……”

徐正峰缓缓转过身体,脸上裂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正如你想的那样,是用来捞尸体的。多水村沿黄河而建,正好卡在黄河的一个弯道上,黄河水流俯冲而下,河流弯道里除了泥沙,最多的就是尸体。”

黄河河风迎面刮来,竟是让盛夏里猛增了七分寒气。

“多水村的人口并不多。自古以来,村里的水鬼们做着捞尸的活,从此地沿着河岸百里有余,都是水鬼的打捞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