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凭贴 - 清平乐 - 常叁思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清平乐 >

第40章 凭贴

在李意阑认出他的同时,书生也识出了名动天下的云霓袈裟。

他以直接到堪称冒犯的目光将知辛打量了一遍,接着吊儿郎当地拱手笑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佛子原来是这般模样,久仰久仰。”

知辛没起身,只用侧着的姿态冲他微微低了下头,合上双手念了声“阿弥陀佛”。

这人到了衙门里,仍然是一副明里暗里都在针对知辛的做派,李意阑对他的印象不怎么样,感觉同样是瀚海求知的学子,江秋萍就比他谦逊正气得多。

被夸的江秋萍蹲在地上,只觉得来人有些没谱。

僧者远在红尘外,此地应以李意阑为尊,这位杜兄为赏钱而来,一来却又把财主给撂在了一边,行事说轻点是没眼力见儿,说重些就是目中无人。

好在也不用与他深交,只盼他确实有些真本事,能够一劳永逸,帮他们解开莲子之谜。

书生杜是闲浑然不觉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还在跟知辛喋喋不休地客套:“大师经研佛法,我亦是同道中人,心中还有颇多疑问想要向你讨教,不过此地不是辩理之所,稍后我寻个清净处请大师喝茶,不知可否赏……”

寄声自己废话一堆,别人唠叨他却不爱听,不耐烦地打断道:“诶,朋友,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啊?”

杜是闲闻声望去,这才发现蹲在那里的一波人都在看自己,“哦”了一声也不见尴尬,悠哉悠哉地回到了正题上:“来解谜的。”

寄声:“那你解啊,我们大人还等着呢。”

杜是闲的视线在屋内逡巡了一瞬,在张潮和李意阑之间选择了后者,行了个礼,又后知后觉地注意到地上的白骨,知道这是在破案,又不明白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想问又正在回答问题,只好先按下了心里的困惑。

李意阑有求于人,也没对他摆官架子,让寄声搬来一堆椅子请大家都坐下,又唤来衙役去库房里取银子。

等众人都坐好之后,码满两个叠层的银锭子也送了过来,被搁在一旁的案上,闪着让王敬元痴迷又心痛的光芒。

“赏钱我们已经备好了,”李意阑诚意十足地对杜是闲说,“先生可以说出你的答案了。”

杜是闲端坐在扶手椅上,只瞥了银子一眼目光就掠过去了,似乎并不太留恋这个诱惑,他桀骜而自信地说:“火中生莲,其实只是一个障眼法。”

说完之后他也不继续,而是环顾着众人似笑非笑,一副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德行,吊尽了人的胃口,十分地不干脆。

寄声性子急,刚要催他有屁快放,就被他六哥截了胡。

李意阑病气浓郁,正也好声好气,看起来便十分温和无害,他状似好奇地问道:“可莲子不足指头大小,又能如何设障呢?莫非玄机是在那火盆里面?”

杜是闲但笑不语,转过头去问知辛:“大师觉得呢?”

江秋萍心里登时就是一阵腹诽,想着这人要是去参加科举,肯定十年也考不上,因为他重点不对,而且总是答非所问。

知辛未必就不能猜上一猜,大抵机关戏法,诀窍都在内部,莲子虽小但匠人手巧,也不是没法做手脚,只是这人给他的感觉有些好胜,知辛不想他总是无视李意阑而老问自己,便随和地说:“我跟李大人一样困惑。”

杜是闲果然酣畅地笑了起来,面有得色道:“能为大师解惑,也是杜某人的荣幸了,言归正传,不知各位可曾见过或听说过q荚草?”

寄声瞪了下眼珠子,歪倒了身体悄声问道士:“什么草?”

王敬元同样觉得那字眼拗口:“不知道。”

张潮没反应,李意阑去看知辛,知辛专注地看着杜是闲,沉默中只有江秋萍沉思了片刻,然后接过了话来:“杜公子所说的q荚,可是《竹书纪年》里记载的那种夹阶而生、月朔始增的瑞草?”

“正是,”杜是闲嘉许地看了他一眼,接着道,“q荚难莳,旷世不观,所以知道它的人不多。”

张潮:“那杜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呢?”

杜是闲将左手肘撑在扶手上,上身往外靠了靠,用指节抵住侧脸,一派悠闲地笑道:“我从记事起便在外漂泊,至今已踏遍了大半个中原,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那千万里路岂不是白走了?”

李意阑隐约看出了一点门道,这人骄傲非常,要想他好好说话,顺着他夸赞他才是上策,为了破案李意阑可以说是毫无脾气,官话套话张口就来,他说:“先生真是见识广博,让人佩服,就是不知这q荚和莲子之谜有什么关系?”

杜是闲说着又翘起了二郎腿,舒服得好像这里就是他家一样:“大人莫急,且听全了前因,后果自然就明了了。”

“我在北川见过q荚,不过在当地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知时节,因其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会多生一片叶子,从十六到月末,又会每天落一片叶子,人们看见它,就能知道今天是初几。”

“不过q荚的奇特不止于此,它的叶子晒干之后蜷曲成团,质地似麻布,不像寻常枯草那样易碎,拿火灼烧时也不会立刻烧熔,而是会先舒展开,释放萤萤微光,少倾之后才化为灰烬,是一种让人见之难忘的草木。”

北川地处迁淮山脉以北的茫茫雪原之中,那里飞鸟不飞、人迹罕至,川中人士多是多朝以前逃难过去的遗民,几乎与川外断绝了交流,因此众人不知道q荚也情有可原。

然而李意阑还是听得立刻就变了表情,“微光”与“少倾”让他很难不联想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白骨在现场里所写出来的绿色“冤”字。

于是他一下就骤生了好几条思绪。

比如,白骨写出来的来的“冤”,是不是就是这个原理?

快哉门为什么会拿这个问题来考他们,这是无意还是意有所指?

而假如是后者,那快哉门如此自露马脚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江秋萍面色微妙,分别看了他和张潮一样,似乎也悟出了一些东西,不过这时杜是闲已经继续说道起来了,江秋萍只好闭了嘴。

杜是闲侃侃而谈:“故而以我的推断,火中生莲的原理,就是干莲子去肉留皮,辅以极细的铜丝,铜丝以缠线状绕成莲花的造型,再在表皮上黏贴染好色的q荚干草,待干透以后将铜丝压扁,佐以细牛筋缠牢,在其底部粘一枚小小的铅弹丸,最后一起塞进剖开掏空的莲子皮中,以白桃胶粘好,再用同色的矿料勾缝,隐去莲子上的破裂痕迹,便能瞒天过海,造出假象来。”

众人皆是此门中的外行,饶是杜是闲说的齐全又仔细,大家还是听得一愣又一愣。

寄声听到后半部分,已经不知道这书生喋喋不休地在说什么了,每个字他都听得懂,可串在一起就成了鸟语。

李意阑等人都没敢错过一个字,这会儿等人说完了,都垂着眼在脑子里一步一步地拼接与思索。

屋里断了一会儿声音,杜是闲对大家这种措手不及的反应十分满意,晃了晃脚脖子,眼睛眯起来就显出狭长来,像只狐狸一样。

过了会儿,知辛率先打破了静谧,他大概理顺了当中的关节,只剩下了一个问题,便看着杜是闲认真地问道:“之前来吕大侠说,他用手去碰,莲花就碎了,可取暖用的火盆并不足以将铜丝烧化,请杜公子指教,这个环节要怎么解?”

杜是闲愣了一下,自己也没想到这里说不通,不过他垂眸想了想,很快就答道:“这个确实有问题,那就改一改。铜丝分作小段盘绕,段与段之间用盐卤浸过的丝线缠系,这种线烧过以后,只要不以外力干扰便不会立刻就断,就能符合碰之则碎的条件了。”

知辛点点头,心悦诚服地笑道:“先生高明。”

杜是闲脸上得意地都掩不住,嘴里却还虚伪地谦虚说:“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李意阑适时也回过味来,和气地说:“杜先生,我也有个疑问。铜丝和q荚装进莲子皮里之后,按理来说有正反之分,花瓣那端朝上即为正,茎端朝上便是反,比如我随手一抛,它落地时正好朝下,那铅弹引爆时它正反颠倒,呈现的景象不就是另外一番了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