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 莺莺传 - 夏天的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莺莺传 >

第93章

“大侄子,这一次又得劳烦你!”

赵家上下都在为了赵蓉蓉的婚事忙碌,赵吉就被王氏分派出来定下厨管师傅。要知道这几日都是好日子,做酒席的厨子不早早定下来,到时候弄不好就找不到厨子了!

这种事做生不如做熟,自然都是找熟人来的。之前赵家有什么需要请厨子做酒席的,找的都是崔家大儿子崔仁,对于崔仁的手艺和为人赵吉也一直很满意。既然是这样,现在有了什么事儿,当然还是找他。

崔仁最近的确接了几个做宴席的单子,不过赵蓉蓉成亲那一日却没有定出去。这种情况下他当然答应的十分爽快,而这个答应却不只是答应去做酒席,还包括了自家会上门吃酒。

说起来赵家和崔家在赵莺莺她爷爷那一带也是有很大的交情的,现在走动的越发多了。赵家有婚姻嫁娶这样的大事,上门吃酒本就是应该的。

“到时候我没空,要么是五弟要么是七弟,总之会有一个过去的。”崔仁笑呵呵道。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崔家这一代实在是人丁兴旺极了,赵吉该喊崔大哥的崔厨子到他为止崔家还是三代单传,谁能想到他后来能讨上一个极能生的老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生了八个,而且除了第二个,其他的个个都是儿子。

而这其中除了老六崔信没站住脚,其他的崔仁、崔义、崔礼、崔智、崔信、崔本、崔源,以及唯一的女儿崔小月,全都长大成人。

崔厨子的老婆确实能生,不过她去世的很早,十年前就生病死了。如今的崔家就是崔厨子一个人当家,他也不觉得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有什么好的,所以每个儿子一结婚他就会把人分出去。

如今崔家自崔仁起,崔义、崔礼都已经成亲了,自然就被分出去单过了。所以崔仁才会说,到时候要么老五崔智,要么老七崔本过来――至于说崔源,不过是个十二岁的毛孩子,还不能代表家里出门吃酒。

赵蓉蓉成亲的日子越临近,就过的越快。好像一眨眼前还是半个月以前,这时候就到了要出门的前一天。今天王氏专门陪赵蓉蓉一起睡,母女两个说些私密话。这里的话当然不是教导如何和夫家相处的,这些在平常能说的都说了。

“...到时候你不要害怕,我看姑爷是个文雅人,必定不难熬,你只要...”随着王氏的教导,赵蓉蓉已经脸蛋羞的通红。

王氏自然是在教导夫妻房中之事,这种事平常难以开口,非得是到了这成亲的前一夜,做母亲的才能教导女儿――再羞也不能躲,谁都要过这一关的。

等到第二天,应该说才过半夜,赵家上下九忙碌起来了。就连赵芹芹也被强迫着睁眼,洗漱之后就坐到了赵蓉蓉的闺房里。她一边打着呵欠一边睡眼朦胧道:“这才什么时候啊,怎么就开始了?我们在这里干坐着么?”

赵莺莺点了点她的额头:“小没良心的,大姐平常待你多好,今日她就要出门了,这时候不尽早来陪着,以后你想陪着都没有机会了!”

赵蓉蓉才十岁,她又懂什么呢。只能懵懂道:“怎么会没有机会?我都打听清楚了,日后有三朝回门。另外逢年过节的,大姐回来的机会还少?堂子巷离家里又不远,买菜顺路还能来一趟呢。”

赵莺莺见她说的振振有词,就只能摇头:“那是不一样的,出嫁之后大姐就算再回来和出嫁之前也不同了。那时候...那时候她就不只是我们的大姐,爹娘的女儿。她更是别人的老婆,别人家的媳妇。很多事情都不同了――算了,现在和你说你也不明白。”

赵芹芹听到赵莺莺结尾这一句撇了撇嘴,她最讨厌这一句了。每一次母亲他们有什么事懒得和自己解释就会这么敷衍,反正‘现在和你说你也不明白’么。只是二姐只比她大两岁,凭什么家里的事情她都能知道都能参与,她就不行了!

赵莺莺当然不知道小妹赵芹芹的忿忿,这时候她只看着有梳头娘摆弄大姐。

梳头娘,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给小娘子梳头化妆的人。她们平常也会提着家伙走街串巷,叫卖梳头化妆。只不过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哪有那个闲钱招她们进门消遣,绝大多数的女孩子都是等到了成亲这一日,才有家里人专门请一个梳头娘来梳头绞面。

那梳头娘先是把熟鸡蛋在赵蓉蓉脸上滚了滚,然后就开始嘴里咬着一个线头,手上牵着两外两个线头,细细地绞去赵蓉蓉脸上的汗毛。汗毛绞过之后赵蓉蓉脸上看上去确实光滑了很多,不过也红成了一片。

赵莺莺小声问道:“大姐姐,疼吗?”

还不待赵蓉蓉回答,旁边的梳头娘便道:“看着厉害,其实是不疼的。现在莺姐儿你还不知道,等到将来轮到你自己的时候,就都知道了。”

这话说给别的十二三的小姑娘怕是要脸红,但是赵莺莺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为这点小事臊的慌。于是不慌不忙地看了看赵蓉蓉的脸,道:“大姐,你等着,我去问问有什么吃的,你待会儿化完妆恐怕不能吃东西了。这还有一整天呢,一定要垫一垫肚子。”

说着就去了厨房,厨房这时候已经不是平常宽敞的样子了,崔仁带着徒弟在处理食材。到处都是大盆子,里面则是一整盆堆尖的猪蹄、鸡块、冬瓜排骨之类。赵莺莺小心地提着裙子进去,用了一个没人使的小炭炉给做了一碗糖水鸡蛋。

崔仁本来正在斩排骨,见赵莺莺做糖水鸡蛋,擦擦手便道:“莺姐儿可是起早饿了?大哥给你下碗面吃。”

现在满厨房都是食材,鸡鸭鱼肉可不少,做一碗面吃更是简单。赵莺莺却是摆摆手:“崔大哥你别忙了,是我大姐姐。我看她正在上妆,想着上妆之后就不能随便吃东西了,想给她做些支撑体力的。”

崔仁听了摸摸头笑道:“那是糖水鸡蛋好些,要顶得住一整日的劳累哩!”

赵莺莺煮完了一碗糖水鸡蛋,便装在了一个白瓷碗里头,用小茶盘端着去到东厢房。赵蓉蓉这时候脸上还没上妆,赵莺莺赶紧抓紧时间喂她,一碗四个的糖水鸡蛋下肚,赵蓉蓉也觉得腹内暖和起来了。

“到时候我再让杏儿带些点心在荷包,汤汤水水的东西不方便,点心总不怕的。”赵莺莺小声道。

梳头娘趁这个时候给赵蓉蓉擦粉上胭脂画眉,笑着道:“莺姐儿和蓉姐儿到底是亲姊妹,亲密的紧呢!别的人再交好也想不到这些细处。”

对此赵莺莺只是淡淡一笑,她和赵蓉蓉的姐妹感情自然不用多说。

正在这时,东厢房的门打开了,来的人是赵萱萱赵苓苓姐妹。赵萱萱只比赵蓉蓉小两岁,今年也是十六岁的姑娘了。而赵苓苓和赵莺莺同岁,只不过月份比赵莺莺小,还得叫她一声姐姐。

“恭喜大姐姐了。”赵萱萱先是和赵蓉蓉说了这句话,这才带着赵苓苓坐到赵莺莺赵芹芹这边。

赵家虽然分家了,但是赵家三兄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已经是很近的亲缘了。如今赵吉的女儿出嫁,赵贵和赵福家自然要来帮衬。这个帮衬分为内外,外面是赵贵赵福要帮着赵吉待客。

内里则是女人们的事情,宋氏和孙氏要和王氏一起陪伴女客,操持喜宴流程。而赵萱萱赵苓苓这些小姑娘这是要来东厢房。作为女伴陪着赵蓉蓉这个即将出嫁的堂姐。

赵莺莺瞟了瞟赵萱萱她们身后,奇怪道:“只有你们?蕙蕙姐她们怎么没有和你们一起来。”

赵贵一家和赵福一家住在一个院子里,那么来赶赵莺莺家这件喜事就应该是一起来才是。不然后面到的可尴尬了――说说吧,明明是弟弟家的大喜事,怎么也迟到了。

赵萱萱翻了翻白眼,也不压低声音,直接便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娘和二婶关系越来越僵。前两天又大吵了一架,我娘气不过,已经两三日没有和二婶说过话了。今日早上起来的时候见二婶家没动窝,也没有等他们。”

在以前,赵莺莺家也住在赵家小院。那时候孙氏和宋氏、王氏都不对付,只不过这里面还要分一个先后。宋氏和王氏二选一的话,她肯定是要选王氏得罪的。所谓柿子要捡软的捏,总是王氏并不是软柿子,但她相比宋氏弱点还是多得多――譬如说守规矩,又譬如说更容易心软。

而自从赵莺莺一家搬离了赵家小院,不论孙氏怎么想,她如果还想和人作对的话,那就只能是宋氏了。至于王氏,不在一个院子里可不方便,她总不能每天站在赵莺莺家墙根底下偷窥,好等着有机会挑事儿吧。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宋氏和孙氏之间变得非常‘激烈’,甚至比当年孙氏和王氏之间还要势同水火。

赵萱萱随口回答了赵莺莺之后就去看赵蓉蓉房里的‘摆设’,这些摆设可不是指的赵蓉蓉房里的家具什么,而是指的用红箱子转起来,贴着喜封,缠着红绸带的红嫁妆!

箱子里面的东西这会儿看不见,只有等到去龙家晒嫁妆的时候才能看到。但是外面的东西是能看到的,譬如那一套家具――赵萱萱去岁的时候也已经定亲了,她爹本身就是木匠,打的家具不会比赵蓉蓉差。

但是她知道赵蓉蓉的嫁妆绝不止是这些,填满了半个屋子的红嫁妆,凑成了二十四抬。这在市井人家而言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了!赵萱萱是在想,自己嫁人的时候能不能有这个风光。

恐怕不能,她知道自家的境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不会空着手出门,但要带上足够丰厚的嫁妆,那也是不用想的。家里力量只有如此,她就是想要多一些也开不了口。

这时候杏儿端着四碗鸡丝面进来了,这是给赵莺莺赵芹芹赵萱萱赵苓苓四姐妹的。四个人起床的都早,但是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吃。王氏得空了特意让李妈妈瞅着空当给做的。

赵萱萱接过杏儿奉上的鸡丝面,她是知道杏儿的――当初听说三婶花了十五两银子给赵蓉蓉买了一个陪嫁丫头,她第一次明白她们这些一起长大似乎没什么区别的堂姐妹会差距越来越大。

十五两银子?这也差不多是家里能为她婚事花费的极限了。

这当然不是说赵贵和宋氏只为赵萱萱置办了十五两银子的嫁妆,而是说额外出的钱只有十五两。另外的,还要加上男方下的聘礼。赵贵和宋氏已经算爱女儿的了,一般的人家把所有聘礼花在办嫁妆上就已经算不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