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 莺莺传 - 夏天的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莺莺传 >

第221章

刚刚开春的扬州还是很冷的,早上人最不愿意离开被窝。然而就在外面打更的走了一遍,甘泉街崔家耳房里一个被窝动了动很快掀开了被子。这是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快速地穿衣扎头发,略略收拾过之后就跑出屋子借着做完温在暖水壶里的水简单洗漱。

这水过了一夜已经不大暖了,但勉强还能使用。等到一把脸擦过,小姑娘也精神起来,先点火生炉子,然后一个灶眼上烧了好大一座壶的水,另一个灶眼上煮了粥。

这还不算趁着粥和水不用看管,灶膛里的火也烧的平稳,小姑娘立刻生了另一个炭炉。这个炭炉里煮的也是粥,只不过不想大灶上的粥,只是拿粳米煮了加些花生、榛子、红枣、松仁之类。这小炭炉上煮的粥细心的多,是用粮铺买来的胭脂米做的,煮出来红红的,里面还放了银耳、桂圆、莲子之类滋补的东西。

普通的粥是家里其他人吃的,而小炭炉上的粥是专门给怀孕了的赵莺莺吃的。

桃儿起来的时候就看厨房已经响动了,过来一看果然是小庄。走上前去拍了拍她的肩膀:“起来的倒是挺早,不过你年纪小应该多睡一会儿的――好容易养起来一些可别又瘦下来了。”

小姑娘正是来崔家不久的小丫头小庄,她来的时候说是十三岁,赵莺莺也姑且信了人牙子的话。可是她生的瘦下,说是还没有开始长的十岁姑娘也有人信呐!所以只能是以前日子过的太苦。

于是她来崔家以后,赵莺莺让桃儿安排她多睡多吃,活儿慢慢学。

经过三个月调养,这个姑娘果然大变样了。先是脸颊丰润了起来,手臂拿出来也不跟一根干柴禾似的了。然后就开始长个头长胸脯,就连原本暗淡无光的头发也渐渐黑了润了。

赵莺莺和桃儿现在确定了,人牙子还真没说一个字的假话,这个姑娘真是十三岁。

小庄最是勤恳不过,主要是崔家待她格外好,全不像之前带她们的人牙子说的那样这也要小心那也要注意。她性子淳朴,别人对她好她就想着回报,绝对做不到心安理得受着。再者说了,她心底里也有一些暗暗的害怕,就怕她做事不好崔家就把她送走了。

“没事儿,桃儿姐,我在家的时候比这起的还早呢!那时候我家给地主刘老爷家里养牛――你知道养牛吧,晚上给食儿,不然是养不好的。那时候全家就我最警醒,所以晚上起来几次都是我喂的...”

说到这里她眼神倏忽暗淡了下来,桃儿还以为她想家了,正准备安慰她来着,没想到她自己慢慢地往下道:“其实我没有那么警醒,就怕耽搁了喂牛的事情,那时候我都整宿不睡觉,一夜守到大天亮。”

“有一回实在困的不行错过了,一晚上没喂食。第二天刘老爷家里田地要用牛,来看的时候就发现了牛前天晚上没吃食...我爹吃了老大的刮落,说好养牛的酬劳那个月少了一半。回来之后我爹生气,立刻就说我没用,还不如卖了给家里买头牛。”

她仰起头来看着桃儿:“桃儿姐,你说是不是因为这个...我爹就卖了我?”

看着小庄快哭出来的样子,桃儿也是无话可说。每一个卖身当丫鬟的姑娘都有一肚子全是苦水的故事,不然平白无故好人家的姑娘怎么可能卖身为奴连自己都不是自己的!

这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谁又能感同身受?纵使感同身受了,这份苦楚也只能自己化解,别人几句话是没有用的。她唯一能对这个小妹妹说的不过是别多想以前,万事朝前看,人这一辈子长着呢,谁知道以后会走到哪里。

怀孕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前面有一段时间坐胎不稳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然后就是孕吐。厉害起来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明明是肚子里揣了一个人却更加消瘦起来。好容易孕吐过去了有几天好日子过,过不了多久又要忍受身体日益沉重带来的种种负担。

因此赵莺莺格外珍惜这中间舒服一点的日子,每日好吃好喝好锻炼,总算把前些日子亏下去的肉和脸色慢慢给补回来了。这日早上看见胭脂米她就笑了,指着这个道:“我只白说了一句就格外做这个,外头知道了更不知道说什么。”

从崔本为了赵莺莺去敲人家门买油条开始,外头拿这个说事的就不少,不过多是带些善意的调侃。眉嫂子过来和赵莺莺说这些是时候更是笑的合不拢嘴,面对面地好好调侃了她一回。

桃儿给赵莺莺拿了调羹过来吃粥,笑着道:“管外人说什么?说好的那是善意。说不好的那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呢――您多吃一些,这是今日小庄起了老早熬的,熬的时候够,所以才格外软糯粘稠。”

赵莺莺喝了一口粥咬着勺子道:“那孩子啊...也太小心了,明明让她多睡一会儿的。罢了,这是改不掉的,我记得当初你刚到我家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后来才渐渐好了起来。一切都不用管,时候够了铁杵也能磨成针,何况这些须小事。”

桃儿听赵莺莺说起她刚到赵家的事情也是怔了怔,然后就微笑了起来。今年年初赵莺莺已经给她定下婚事了,并没有看谁家给的钱多,而是找了一个人很勤快,正在酒楼里打杂的年轻后生。

他因为父母双亡没有人帮扶娶不起媳妇,但是他人是好人,就连崔本也是赞了又赞的。实际上这些也就够了,对于桃儿来说他们都是有手有脚的年轻人,对方还是崔本和赵莺莺都赞过的。她自己这些年也跟着赵莺莺学了一些针线,靠这个也能补贴家用,日子会过起来的。

她会在今年赵莺莺生产完,做完月子之后嫁人,那时候也就是初秋。大概是因为快要离开赵莺莺,离开这个她当作‘家’很久的地方了,所以她有格外多的感慨。

主仆两个相顾看了一会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赵莺莺摆摆手:“都这个时候了,你去叫叫曦姐儿吧,怎能这个时候还不起。就算是她人小,可是一睡睡上六个时辰,说出去人家当我家养了一只小猪。”

赵莺莺现在明明只有三个正经主子,早饭却经常当成三拨来吃。崔本是最早的一拨,他吃完了之后就要去酒铺做事,自然要赶早。赵莺莺没有这种事要做,加上怀着身孕,那都是睡到自然醒。只不过因为习惯了不睡懒觉,也晚不到哪里去。

至于崔曦最晚,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自然贪睡的紧,赵莺莺都坐在桌前了她还能不动窝。再想想她睡的也早,算起来还真是睡了超过六个时辰。

桃儿含笑应了一声,正要走来着,外面忽然响起了一阵锣鼓喧天声。只不过这声音呼啸而过并没有停留,而是越跑越远。这下不用叫了,崔曦自己被吵醒了。等到她洗漱之后一个人吃早饭那还老大不情愿呢!

正在这时候和刚才一样的锣鼓喧天声又响起来了,而且这次也一样似乎只是经过,并没有在这边停留。赵莺莺觉得奇怪:“今天是什么好日子?难道有这么些人家办喜事?”

“有没有人家办喜事我不知道,不过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从外面进来的眉嫂子听到赵莺莺这样说,含笑回答。

赵莺莺给她让位子坐,等人坐在了自己对面才问道:“听眉嫂子的口气竟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眉嫂子笑了一声,有嘲笑之意。过后才乐不可支道:“你还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事啊,只怕如今扬州城里就只有你不知道外头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话音刚落外面又响起了锣鼓喧天声,进门以来门还没有关。于是赵莺莺伸着脖子看,看到了几个穿着短打的大汉跑在前头,右面有人敲锣打鼓跟着,然后还有一大圈人人围着他们跟着跑。

赵莺莺看到这一幕觉得眼熟,还不等想起这事在做什么,旁边的眉嫂子已经揭开了谜底。

“今日是院试揭榜的日子,那些街面上的机灵鬼可都等着这一日呢!”眉嫂子笑意盈盈。

就在早春时分,天气还十分寒凉的时候,今年的科举已经拉开了帷幕。第一轮当然是本地举行的院试,也就是考秀才的那一道关卡。这种正正经经的考试自然有揭榜闹人!

即使很多学子自己等在贡院门口第一个看到了结果,这些街面上混的青年人也会飞快地往他们家跑,把这个消息传回去。跟着同去的人当然也有,但是这些人都不如打头的那一个体面。到了秀才家里或者暂住的地方这是要给钱的!算是‘吃红’,共沾喜气。

也有人家贫出不起这个钱,秀才又还不能出头,旁边连个肯帮衬的人都没有,场面就会格外尴尬。不过这样的人到底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家遇到这种喜事,就算是挤也要挤出银子来圆这个场面的。

眉嫂子眉眼带笑道:“这时候才刚刚放了一些,要等放完还有好一会儿。”

趁着这个空隙,赵莺莺和眉嫂子聊天。等到外面好久听不到锣鼓声经过,眉嫂子肯定道:“一定是已经放完了――不过这样看来张家哥儿岂不是没有中,连个秀才都无啊。”

眉嫂子说着啧啧了几声,张哥儿平常和朋友交际玩乐多了一些他们这些外人多少知道,可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连秀才都考不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想他有那样的爹在前,自身总不会太差的。

“这科举可真是蹉跎人啊。”赵莺莺却往另外一件事上想了。

“你看看啊,张家哥儿这一回院试没有过关,不说秀才没了,而是这一回的科举也到此为止了。而科举这事本来就是三年一回,错过这一回就是又三年。现在看涨价格尔还算年轻,可是三年之后一般人家都是孩子的爹了!”

赵莺莺想的是因为科举上面还一无所得,所以这位张家哥儿还没有说亲,反正现在说亲也说不到好的。而张太太本打算这一次科举至少混个秀才好说亲的,这下岂不是完了?若是再等下一次科举后说亲事...

赵莺莺把这一番想法说给第二天来看她的王氏,却没想到王氏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只是叹了一口气后道:“这次蕴哥儿也参加了考试,你还记得不记得?”

她是真的不记得了!赵蕴是赵莺莺二伯赵福和二伯母孙氏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两人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送他去读书是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为此夫妻两个做了很多在赵莺莺看来是大错特错的事情,譬如把先头生的五个女孩子,也就是赵莺莺的堂姐堂妹们用近乎于买卖的方式嫁了出去,然后赚了一大笔。到现在为止五个女孩子的婚姻生活都是噩梦。

靠着嫁女儿赚来的钱,赵福和孙氏供赵蕴在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书院读书,还拜了有名的夫子做老师。

赵莺莺对这样的赵蕴喜欢不起来,所以下意识地去忘记有关他的事情。这一次要不是王氏提起来,她自己都不记得赵蕴也是要科举的了。

“你说那张家哥儿年纪紧张,蕴哥儿还不是一样。上次科举的时候他才十五岁,中了是少年秀才,没中也算不得什么。这一次他可十八岁看,这个年纪的小伙子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我看他懵懵懂懂的和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分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