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中午楚随珠和叶同泽到家的时候,王玉兰把孟淑芬过来想在店里工作的跟楚随珠说了,这是她的习惯,毕竟店能开成主要功劳在女儿,这些事她都会跟女儿商量着来。
楚随珠是没什么意见的,她就盯着那些餐点、馅料就行,店里招什么来这些都王玉兰自己去解决,她也是打着培养王玉兰的心思。
王玉兰也知道闺女的脾气,这事跟她说过之后自己也安心些。不过叶同泽听到后倒是跟王玉兰提了点建议,因为是亲戚来店里上班,有些人会仗着是亲戚的原因不干活,这事她得跟孟淑芬说好,奖罚这一块,王玉兰不能因为亲戚就手软。
这种情况王玉兰其实也都清楚,不过她还是感动叶同泽能给她提这些意见。她回馈的方式,就是下午又去买了只老母鸡,晚上让楚随珠给炖起来,然后第二天让叶同泽喝。
这孩子来家里吃饭好一阵子了,除了脸色好看了点,身上肉没怎么长,马上就要高考了,正是费脑子的时候,可得好好补一补。
听到王玉兰絮絮叨叨的楚随珠翻了个白眼,感情叶同泽才是亲儿子似的,不过她手下枸杞红枣啥的还是一把一把的放进炖的老母鸡汤里。
给他好好补补脑子吧。
王玉兰因为叶同泽的话,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孟淑芬会因为是亲戚的原因就偷懒,但她发现她完全想多了,孟淑芬不同于王玉兰,她是从小干活干到大的,后面又一把手操持自己的家庭,干活的利索劲是两个王玉兰都比不上的。
因为在店里上班有专门的衣服,她的衣服也永远是最干净整洁的,连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用她的话说,因为店里是做吃的,万一有个头发丝掉进去了就不好了,所以干脆把头发给盘起来,也更干净卫生些。顾客进来看到也挑不了什么刺。
她这话一出,原本店里喜欢扎马尾的一个年轻姑娘也学着把头发盘起来。再加上孟淑芬干活实在太厉害,其他人也不愿意被比下去,连老板的亲戚干活都比她们干得好,那可不行。结果店里每个人都干得非常带劲,连客人都啧啧称奇,说王玉兰管理有方。
王玉兰摊手:真的跟我没多大关系。
最近,清远县出来一句话,就是王记的餐点吃了对身体特别好,有人身上酸疼多年的,吃了几天他们家的包子后,身上居然不疼了。
也有人说常在他们家吃东西的,人气色好了,还变年轻了。
当然这话有人不信,哪有这么神奇,虽然王记的东西确实是好吃了些,但还能跟灵丹妙药似的?这牛皮可吹大发了。
不过不管人信不信,这名气啊,是彻底的传出去了,一开始很多人都是冲着味道好来的;后来不少老人家是冲着这的东西能让孙子/孙女胃口大开来的;再然后又有一批人是冲着这神奇的功效来的。
别的不说,丰延年就深有体会,他现在一日三餐王玉兰都会送过去,带着小徒弟一块吃得别提多香了,两颊都丰满了不少。但他还是不敢妄下定义,琢磨着京市里有好几个老友经过前些年的事,身上都有些病痛,不如来这边住一段时间,尝尝王记的东西,哪怕不是他想的那样,那来这边调养调养也不错。
京市一座四合院内,两个穿着白色练功服的老头对坐着,中间摆着一张棋盘,下得好不开心。突然其中一个蓄着胡子的老头开口说道:“丰延年那小子让咱们过去他那住一段时间。”
对面头发已经花白的枯瘦老头一个白眼,手下利索的吃下一子,“他那有啥好住的,我看他是无聊了,想让咱们过去陪陪他。”
蓄着胡子的老头一笑,慢条斯理的给棋子移了个位置,棋盘上的局势骤然发生变化,他不顾枯瘦老头叫着重来的请求,抬手拿下几个棋子,“反正咱们也没事,把子煊叫上,咱们一道过去看看。”
眼见着自己棋子都没了,枯瘦老头把手里的棋一扔,“行,我倒要看看那有什么好的,让丰延年都不愿意回来。”
叶同泽在距离高考前三天的时候回去了一趟,走进熟悉的村子时,边上来来往往的村里人都给他打招呼。他知道,其实他在这边算比较出名的了,不过,不是因为成绩好而出名,这里人其实不太清楚他成绩好不好。他出名是因为他爸离开了他妈,也离开了他,更因为他妈疯了,在这个村子里,他的身世就显得尤为可怜。
他知道村里的人是怎么说的,无非就是‘可怜’‘还是个孩子’。
其实他不怎么需要同情,同情并不能当饭吃,同情也不能让他妈好起来,所以同情有什么用呢?
但他一路过来,脸上还是挂着礼貌的笑,一个个问好,乖巧懂事的样子更让人怜惜了。
“爷,奶,我回来了。”叶同泽打开大门,冲屋里喊了一声,他妈这会又是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棍子在地上写来写去。
还是那两个名字,宋辉和叶静。
他想,他妈肯定很爱那个男人,不然怎么会在疯了以后,忘记了她的孩子,忘记她的父母,却依然记得这个男人呢?
他走过去,蹲下身对头也没抬的叶静喊了一声,“妈。”
理所当然的,叶静没有抬头,也不会应他。他伸手给她妈弄脏的衣摆拍了拍,然后又给她扯了扯裤脚,就像小时候她妈照顾他那样。
“同泽回来啦?”堂屋里传来有气无力苍老的声音,让他脸色一凛,赶紧站起来往堂屋走去。
只见他奶奶脸色不算好看的坐在绣架前,见到他的时候,脸上是惯常慈爱的笑。
“奶,身体不舒服吗?”他走上前,担心的摸了摸他奶奶的额头,凉丝丝的,这让他有些不安。
叶奶奶见孙子脸色都变了,眼睛里充满了担忧,生怕自己吓着这孩子,赶紧笑了笑,“没事没事,就是这几天天热了,不太舒服,你爷爷给我买药去了,待会就回来。”
叶同泽将信将疑,见奶奶除了脸色不太好之外,确实没有其他问题的样子,才放下一颗高悬的心。
他把那绣架拿开,“今天好好休息下。”
孙子心疼自己,叶奶奶知道,她把他拉到旁边的凳子上坐着,满眼慈爱的看着他,“来,你过两天是不是就要考试了?怎么今天回来了?”
“有点不太放心,就过来看看。”他坐下来,松了松紧绷的腿脚。
叶奶奶把绣针插回旁边的布面上,将手收回去的时候有些不受控制的颤抖,很细微,叶同泽没有发现。
“有啥不放心的,家里有我和你爷爷呢。”叶奶奶眨了眨酸涩的眼睛,安抚道。
叶同泽点了点头,往外看了眼,“我妈她有好一点吗?”
叶奶奶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还是那样。”医院里也去看过,药也吃了,人却一直都是这样。
叶同泽捏了捏拳头,眼神中难免露出一些脆弱,他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会让在他考得很好的时候,对他说,让他好好读书,要像他爸爸一样,读很多很多的书。
可是这个读了很多书的男人,却让他的妈妈变成了这样。
叶奶奶敏锐的发现了孙子情绪上的不对,“同泽,没事的,你妈她会好起来。你呢,就好好考试,然后考大学,也别恨你爸。别让他们影响你,有爷爷奶奶在呢。”
是啊,虽然一开始奶奶和爷爷一气之下改了自己的姓氏,但是后来却一直告诉自己,心中不要恨。很难得,两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老人,在女婿抛弃他们的女儿,女儿因此疯了的情况下,还能教导孙子心中不要有恨,不要恨他的父亲。这种难以想象的胸襟,是他从这两位老人身上学到的。也是这两位老人,年老衰弱的肩膀上扛起了他支离破碎的家。
他不恨吗?可能是不恨的吧,但有时候夜半梦醒,他会想,那个男人回去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这么决绝的抛弃自己的妻子还有孩子,这么多年不闻不问。
他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坐在父亲的肩头,伸手去够树上的李子;他还记得父亲会偷偷折来一束花,从身后拿出来,递给母亲,然后看着母亲羞红的脸,开怀大笑。他还记得自己要是考到了好成绩,父亲会拍拍他的脑袋,鼓励的将他抱起来。
但这一切又都没有了,他妈疯了,那个男人走了。
其实他还是恨的,不然不会这么努力的读书,不会那么坚定的想要考到那个男人所在的城市,他想亲口问清楚,为什么不要他妈,为什么不要他了。
叶同泽知道自己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本来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为了他和他妈不得不继续干活。他特意挑了一些最近在学校里发生的比较好的事情告诉奶奶,还说了他现在每天都会去玉兰婶家吃饭,肉都被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