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就藩 -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 顾三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3章 就藩

八月,皇帝下旨,封十一皇子为宁王,就藩辽东广宁府;封十二皇子为越王,就藩广东韶州府。

这两个地方,都是边疆要塞之地,本朝藩王的封地,通常是战略要地或经济重镇,有“外卫边陲,内资夹辅”的意义。

至于南京京畿之地,历来是没有分封亲王的,毕竟天子家门口,万一藩王突然造反,那就玩笑开大了。

明旨既下,礼部即着人安排册封大典、敕建藩王府、安排随藩文武官员。

每个藩王府都设有长史司,有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长史司下设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每个所都有正、副主官各一名。

江淮被任命为九品的长史司典簿,主要职责是为藩王起草文书;顾桓被任命为仪卫司总旗,也就是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顾桓得到任命结果后非常郁闷,大家都是童生,年纪又小,不可能任命正、副主官,可凭什么江淮是文官,他就是武官啊?他也是有心要考状元的人啊!

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帅气、俊朗所以才被安排进仪仗队吗?

顾桓百思不得其解。

封藩大事一定,十一皇子陈暄和十二皇子陈易都不用再去文华殿,文华殿就只剩十三皇子陈旬一人,一时变得空荡荡起来,连素来大大咧咧的陈旬都有些意兴阑珊,而且过不了多久,他也要去就藩了,从此天南地北,兄弟们再难相见。

陈暄和陈易忙着准备就藩事宜。

定国公府也在为顾桓随藩做准备。顾桓的奶兄高石与几个长随一起准备南下提前物色宅院、购买奴仆,赏星阁中,莲萼和兰英也给顾桓收拾着行李,她们是要一起随行的。

看着大家为他的就任而忙碌,顾桓也不免产生了一丝离愁别绪,庆幸的是,顾行最终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韶州,让他在他乡也能有家人。

能够下决定离开京城繁华之地前往偏远山区,顾行也算是把身家前途都押在顾桓身上的。

来向顾桓辞行时,顾行笑嘻嘻地说:“我想过了,三叔你行事天马行空,将来保不准有大作为,我决定今后就跟着三叔混了!”

“好!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顾桓心中感动,笑着拍了拍顾行的肩头。

送走了顾行一行人,顾桓又到紫藤别院去,安排亲卫队的少年作为他的随从,与家人辞行,准备南下事宜。

忙忙碌碌中,时间匆匆流逝,眨眼又是一年。

临行前夕,闻氏捧着一个盒子到了赏星阁。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她从来不敢以顾桓的母亲自居,可是母子天性,此时也不由得眼泪汪汪。

她抽噎着道:“三郎啊,你小小年纪就要背井离乡去那么远的地方!姨娘越想,这心就越像刀割一样,呜呜……”

顾桓心中一酸,看见房中没有其他人,迅速跪在地上磕了个头,不等闻氏搀扶赶紧站了起来,说道:“姨娘,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如今随越王就藩,将来辅佐王爷保国安民,是做正事,姨娘不必伤怀!”

闻氏搂着顾桓,抹着眼泪,又哭又笑:“三郎如今有出息了,姨娘本该高兴才是,只是一时不忍才伤心落泪。这韶州是偏远瘴疠之地,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姨娘放心,高石哥哥不是来信说了吧,已经购置了一套三进的宅子,仆从也安排好了,我这一去就是当家作主,不知道多自在呢!”顾桓笑着安慰闻氏,用手帕给她拭着眼泪。

闻氏慢慢收了眼泪,拿出那个小盒子,说道:“看姨娘糊涂的,光顾着说话,都忘了来意了,这是给你的。”

顾桓打开一看,只见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银票,恐怕有上千两。

闻氏一个良妾,一个月的月银是十两,就算加上四时节令的赏银,这一千两银票,也不知道要攒多久。

顾桓连忙把盒子推回给闻氏,说:“姨娘,父亲给了我出门和安家的银子,老夫人和夫人也给了仪程。到时候领了职司,自有月俸,不缺钱使,你留着吧。”

“三郎,正所谓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多准备些银子总是好的。这是姨娘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姨娘在这府里,吃的用的样样不缺,就是攒下钱来,将来还不是你的。”闻氏的态度坚决。

顾桓还待推辞,见到姨娘眼眶一红,又要哭的样子,只得连忙收下,说道:“我去了韶州,有机会也会打发人送信回来,姨娘若有什么难事,也打发人送信给我。”

捧着这个小盒子,却觉得沉甸甸的,有如千斤之重般。

闻氏抚摸着顾桓的头,一一点头答应,双眼紧紧凝视着他的脸,像是怎么看也看不够一般。

天启十六年四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出行。

皇城正阳门外,越王陈易穿着玄衣c裳站立等候,外衣上织着山、龙、华虫、宗彝、火等图案,腰束革带,系金钩、玉佩,全副亲王装束,稚气尚存的脸上,此刻满脸凝肃,隐隐有了威仪。

居移气,养移体。一个人身份不同了,气场也不一样。

礼乐声响起,天启帝和内阁重臣出现在城头。陈易率领属下文武行大礼:“恭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帝看着长身玉立、渐有威仪的儿子,满意地点点头,朝身后的太监挥挥手。

太监宣制曰:“皇帝敕越王陈易就藩韶州,尔宜恭承朕命。”宣闭,陈易俯伏在地,表示接受旨意,随后起身,再四拜到地。

礼部官奉诏从门中走出,授给陈易。陈易必恭必敬把圣旨举过头顶,对城头再四拜。

城上乐曲大作,陈易起来,将圣旨交给长史官员,翻身上马。

此时顾桓穿着一身仪卫司亲兵服饰,鲜衣怒马、腰挎宝刀,随侍在陈易身后。

大队人马在城上的丝乐声中缓缓起行,此时天还没有全亮,顾桓骑马跟在陈易身后,在朦胧的晨雾中缓缓走出南京城。离开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回头一望,这座历史名城、六朝古都,经历了多少沧桑?它是那么古老、那么沉重。

就在此时,太阳从远处地平线下艰难地破云而出,金黄色的晨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闪烁着一层斑驳、梦幻的光影。

“铛、铛……”金陵城北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震荡在顾桓的心头。暮鼓晨钟,这千年不变的音符仿佛宣告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此他将离开这个异世中的故乡,走向未知的远方。

金陵城外瓜州古渡,属官的家眷、仆从、工匠们已经在此等候,会同大队人马一起出发。

此时虽已有海船,但考虑到海上风险不定,还是从陆路前往韶州。

越王一行数千人,此次要从镇江渡口上楼船,沿长江一路西去,至岳阳下船,从陆路南下,由北至南穿过整个湖南,经过险要的南岭乐昌峡,才算是进入广东地界,乐昌正是韶州下辖的县。

这一路,虽然风平浪静,但也是山重水复、千里迢迢。

长江之上,旌旗飞扬。

顾桓站在越王身后,一起欣赏壮丽的长江风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