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捉贼
赵扬听吴攸说需要一样东西,心中十分好奇,不禁屏住呼吸,凑上前去。待吴攸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之后,赵扬惊道:“你怎知……你怎知此物不在老贼手中?”
吴攸心想,我当然知道,要是你资助我全部路费的话,我就可以去江沅找找它到底埋在哪儿了。
她对赵扬道:“大将军,老贼扶立新君,也有一段时间了,他迟迟不发号施令,说明,他还缺少一样能号令天下的东西。”
又道:“大将军,此事是真是假,并不关键。关键的是这个消息足够重要……重要的让那人急着把这消息传递出去……”
赵扬想了一想,道:“好,如今我一举一动,都在老贼眼中,此人不除,我早晚被他所害。你这办法虽费些力气,倒也值得。”
吴攸听罢,一笑,道:“大将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听我的,不会有错!”
*****
第二日,徐先生将一堆堆厚厚的宗卷,搬到了吴攸案上。吴攸上午仍去校场,下午便早早回来,思索这收秋税的办法。
在校场操练虽有些劳累,但现在多了贺雪龄给吴攸解闷,她觉得,日子过的轻松了不少。
吴攸想问问贺雪龄把她带来的那人是谁,好找他去问问贺冉之的事。结果发现她既说不出完整的名字,也描述不出长相。
吴攸还有好几件事要操心,只能暂时作罢,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向赵扬提起此事,然后,再四处好好寻访一番,不管怎么说,赵扬实在是太需要几个像样的谋士了。
又过了几日,赵扬在下午的时候,忽然出现在吴攸房中。
吴攸正在埋头在那一堆又黄又破的纸卷中,见赵扬来了,忙站起身来,道:“大……大将军……”
赵扬神色略有些凝重,把一个紫檀鎏金的木盒子拿了出来,摆在桌上。
吴攸道:“好了?”
赵扬道:“好了。你不看看么?”
吴攸笑道:“大将军,你见过玉玺么?”
赵扬诚实的回答道:“不曾见过。”
吴攸道:“我也没有见过,所以说,没几个人见过,看着能唬人就行了。”
赵扬听她这么说,笑了一笑,道:“晚上,你可要来么?”
吴攸心想,为了那一半的路费,她可不能退缩。
于是,她把头一点,道:“去!”
*****
夜幕初降,赵扬将一众幕僚唤入厅中,只道是有一件大事要与他们一同庆贺。待幕僚们来了,他便命人取出这“玉玺”,示与众人。
吴攸一瞧,赵扬也算是下了本钱,那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果然是如传说中一般,色绿如蓝,颜色温润,光泽饱满,四四方方的一个宝物。
赵扬对众人道:“周曾这老贼,劫掠天子,屠戮皇室,我一直想联合各路人马,攻打夏地。怎奈他前些日子扶立了新君,我等即使聚兵一处,也出师无名……”
又道:“如今玉玺落入了我的手中,这乃是天意所归……不日许、梁两地兵马,就要再次相会,共讨周曾,到时候,还要依仗各位出谋划策,救天子于水火。”
吴攸暗暗观看众人脸色,见有的惊、有的疑,有的沉默不语。待赵扬一席话说完之后,多数人都已缓过神来,纷纷上前称贺。
赵扬叫徐厚成将“玉玺”收好,又命人搬来了数坛佳酿,将封泥揭开,道:“今日不醉不归。”
幕僚们见他兴致高涨,也陪着他畅饮起来。赵扬饮到兴头上,又将酒分赏给府中兵士。一时间这将军府上上下下,觥筹交错,阵阵欢声。
赵扬似乎因为格外高兴,不过一会儿功夫,他就已经喝的酩酊大醉。徐厚成和两名侍卫将他搀起,扶着往外走去。
吴攸跟在赵扬身后,见赵扬一路一言不发,心里还怕他是真喝多了。然而一跨进院门,赵扬马上站直了身子,精神抖擞,没有一点醉意。那两名侍卫见状,松开手,退到了他的身后。
赵扬沉声问道:“安排得如何了?”
那两名侍卫齐声答道:“都已安排妥当。”
赵扬闻言,满意地点点头,对正在往自己屋里溜的吴攸道:“你到我屋里来,等待消息。”
吴攸道:“大将军……这就不、不用了吧……谁知道他什么时候……”
吴攸话音未落,赵扬已经转过了身,直直朝她看来。吴攸这时候方才发觉,赵扬折腾了这一晚上,看上去也有些疲惫,说到“等待消息”的时候,似乎还有点紧张。
吴攸在心里叹了口气,她忽然觉得,赵扬一个人撑着这一大摊子,也挺不容易的。
说到底,他不过才是个二十岁的大男孩,他父母早早故去,身边的人对他都是崇敬和依赖,却没人发觉,他也有不安、也有累的时候,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
算了算了,吴攸想,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她抬起脚,慢慢靠近赵扬。
赵扬带着一抹浅笑,回过头,推开了屋门。
*****
几个侍女忙碌着,想把灯火挑亮一点。赵扬却道:“不必。”
吴攸知道他想让府里的人以为他已经歇息,也没出声反对。谁知赵扬进屋后,便自顾坐在案旁,抬头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吴攸踮着脚尖走了过去,在他旁边坐下了,却见赵扬看着窗外一轮明月,低声哼唱了起来。
赵扬的声音有几分磁性,偶尔他开口说话的时候,吴攸仿佛都能感受到他周围空气的一点共鸣。
她认真听着,赵扬哼唱的是:“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渡……此去何时返……”
这回,他停下来的时候,四周的气流又如同水面上的涟漪一般,在吴攸耳中心中一层层的荡开,最后晕出了柔和而饱满的,晚霞般的色彩。
这是一首南方的儿歌,吴攸纳闷地想,莫非他的母亲是南方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