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145章
一通忙乱过后,浑厚的钟声响彻了整个贡院,今岁乡试正式开始。
负责展示考试题目的执事官带着差役一个号棚一个号棚的展示起题目来。
今日是第一场正场,考题以四书题为主。
题量比较大,总计六道四书文,史论一篇,孝经论一篇,试帖诗一首。
科举考试向来重首场,首场又格外重首题。
首题下来了,是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是《论语.季氏篇》的内容。
裴逾明沉静的思考一阵后,开始下手破题。
这次裴逾明没有托大,而是老老实实的打草稿。
反正写完又出不去,不如沉稳些的好。
首题务必要做的尽善尽美,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
题目中规中矩,文章却不能中规中矩。
如同老师所讲的,考官出题,从来都是多方面考虑的,对考生文章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
他们要在文章中看到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看到学生独到的见解。二者缺一不可。
裴逾明仔细回想平日学到的四书集注里的内容,诸如《论语义疏》、《论语述何》、《论语集解》、《论语大义》等等几十个集注内容,取其最优解融入文章之中。
裴逾明旁征博引,先贤精义融会贯通,再十分自然的对着帝王有道歌功颂德一番,然后借由此又引出“政如在大夫”对大一统的危害。
接着重点写了君王应有的“道”,从民生、到教育、到军政等等不一而足的论述了一遍。
制艺不比策论,字数不宜过多,要想几百字写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文字必须简练明了,不可铺陈太多,但又不能不铺陈,以免写成干巴巴的说明文一般。
裴逾明写得十分用心,一篇文章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再三确认内容跟字数都是最优解之后,方才誊抄到试卷之上。
一篇文章做完,心也定了好多。其实很多时候的紧张大多都是紧张在等待之中,待到真正做起之时,反倒从容了。
裴逾明看看天色,虽然离中午还早了些,但也可以吃个早午饭了。
早晨起来着急忙慌的,还没来得及吃东西,现在挺饿的慌的。
裴逾明放下笔,就着白开水吃起了干馒头。
还别说,这馒头干是干了些,嚼起来还挺香的,还有淡淡的回甘。
裴逾明咔嚓咔嚓的吃得很是带劲儿。
悠悠然的吃了一阵子过后,裴逾明方才摇铃示意交卷。
收卷官带着差役过来弥封了试卷,拿着匣子盛了送到誊抄处誊抄。
首题交了卷后,裴逾明又不紧不慢的开始做下一题。
虽然这次交卷裴逾明觉得挺慢的,但相较于同号棚的人来说,已然很快了。毕竟,现在他们这个号棚除了裴逾明还没别人交卷呢。
不过嘛这次参加考试的同学们估摸着是见识得多了,相对还挺淡定的,对此,裴逾明也是松了口气,他真没想出风头,可奈何做题速度就这样,这已经是最慢的了。
他真没想搞同学心态。
寒窗苦读不易,这等大考裴逾明还是希望大家都能稳定发挥。
饶是裴逾明特意放慢了速度,第一天考试掌灯前,他已然交了三篇。
这下大家真是有点紧张了,这裴逾明果真如传闻一般写文了得,文章内容且不说,这速度已然十分惊人了。
有裴逾明这个标杆在这里,真是不加油也得加油了,于是头天晚上裴逾明他们这个号棚灯火通明,大家都秉烛做题。
当然了,此举也不全是裴逾明之功,主要是不秉烛也不行,只有三天考试时间,必须要保证一天做三篇才能做完题的。
别人点烛,裴逾明却是展开铺盖睡下了,熬夜伤身,早睡早起。
邻居们看得又是羡慕又是慨叹裴逾明竟然如此胸有成竹,大考之时还能如此早的坦然睡下?
其实吧,这倒不是裴逾明托大,主要也是考虑到了身体原因,九天都要呆在这四处漏风的号舍里,即便是现在天气热,那也难熬,可不得多注意身体,休息好了,身体免疫力也强些,不容易生病。
第二天,裴逾明继续头一天的速度,做了三篇四书文。
第三天,裴逾明一早上就完成了史论跟孝经论,只剩一篇试帖诗了,这个好说,再慢一下午也足够了,戌时前交卷完全没有问题。
裴逾明交完卷,准备吃点东西。
看看篮子里的干馒头还剩不少,吃了两天的干馒头就水了,实在不想再干吃了。
裴逾明想了想干脆烧水放盐,搞个盐水烩馍算了。
眼见裴逾明竟然悠悠然的煮起饭来,同学们下笔速度下意识的快了好多,得要赶紧啊,今天不比头两日,今晚戌时前是必要全部交卷的。
赶紧赶紧,看看人裴逾明都有时间慢慢煮饭吃了。
大家这几天啃干粮也啃得够够儿的了,裴逾明这盐水煮馍虽然简单,但这等碳水化物煮开的香味也还是很勾人的,邻居程彦煜被勾得大大的咽了口口水,摸出自带的干粮狠狠啃了一口。
裴逾明其实很有分享精神的,可大考之际,尤其是自己本就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一举一动皆被人关注,还是不要给人添麻烦的好。
所以,一大锅烩馒头只得自己一个人吃下,撑得人都有点坐不住了,站起来缓了好一阵子才好些。
待到消化的差不多了,裴逾明才有慢慢做起了试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