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英国病人之杰佛
我不说,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和凯萨琳三岁就认识,可以说,我对她的一切说不上了如指掌但也差不多。所以,凯萨琳和那个匈牙利人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她那么反常的那几天,我怎么不会去找原因呢。我也认为过如她的朋友里德尔夫人说的,我将她留在沙漠的决定是错误的,我给他们创造了机会。
一开始只是猜测,但后来亲眼见到便是肯定了。在离开埃及前的告别舞会上,凯萨琳一直表现得很拘束,心不在焉又强忍着让自己笑,她要是真高兴嘴不会咧得那么大。我想要去问她怎么了,但是你瞧,我看到了什么,我的朋友――艾玛殊,将我的妻子压在墙上,吻的激烈!这一幕多么的嘲讽,我没有办法看下去,转身离开再次回到舞会上,舞会上两个主角都没了可是太失礼了。
我在舞会一直待到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当他们询问我那位“迷人的妻子”的去向时,我都是和他们说她累了,去休息了,可是,见鬼的,我哪知道她现在和那个女干夫在干什么,我无法想象他们在一起的画面,也不想去想那么恶心的东西,只有拼命灌酒,和周围人开着乏陈的英国笑话。
有时候,伤心的人很难被酒灌醉。我想我的状况就是这样吧!当我摇晃着被侍者扶回房间的时候,我很明白我将要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等待凯萨琳从她女干夫那回来对她质问。但是我以为我会看到的空荡荡的房间其实有人,凯萨琳自己,多么不可思议!我感觉自己又重新精神起来,凯萨琳从侍者那里接过我,照顾醉酒的我,这在我们的相处之中可是不多见,要知道,凯萨琳可是连缝衣服都不会的大小姐,我们一起时都是我照顾她的时候比较多。我很珍惜,也确定了我绝不放她的决心。
第二天走的时候,艾玛殊没有出现,还算识相的小子。而凯萨琳在离开埃及的路上表现的很轻松,我想,不管凯萨琳在沙漠里发生了什么,都过去了,时间会冲散一切,我们还是那对别人羡慕的爱人。
在爱丁堡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哦,要说一样也不是很对,凯萨琳像是比结婚前更加任性了。她非要找个工作,嘿,我的工资和她父母留给她的钱绝对够她任意的买任何东西,而这就是所谓的女权主义吗?我搞不懂她的坚持但不影响我帮她找个合适她的轻松工作打发时间。恰好我的同学现在在爱丁堡大学任职,给她安排一个图书馆的工作很轻松,而凯萨琳也很享受这个工作,她的博学显然有了用武之地。
我一直想要和凯萨琳有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孩子会让这个家庭更美满。同时的,凯萨琳也会因孩子更坚定的留在我们的婚姻里,从埃及回来,我就一直害怕艾玛殊会追来……显然并没有,但是这并不代表凯萨琳心中就没有了那个匈牙利人。每当报纸上有那个国家的消息时,即使是凯萨琳最讨厌的关于政治的东西,她也会看的很认真。显然,上帝并还不是很怜悯可怜的杰佛,在我们的婚姻终结前,这个家庭都没有孩子的哭声到来。
我和凯萨琳的婚姻在第二个年头开始出现裂缝。凯萨琳开始讨厌社交活动,在陪我参加了几场和军政有关的舞会后,就宁愿窝在家里也不愿陪我去。我知道她讨厌复杂的政治,但是,这却是我的奋斗方向,与军队合作是来钱最快的方式,我的公司的钢材如果可以拿到更多的军事订单,那么在英国这个工业饱和状态下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不怪凯萨琳不理解我的做法,她只对那些已经过去了、永远不会再改变的历史感兴趣,而且男人的事业不应该让女人来操心。
香槟、燕尾服、耀眼的吊灯、耀眼的礼服。舞会上永远不缺漂亮的姑娘,也不缺喜欢做媒的老绅士。即使是我说过我已经结婚了,但是独身前往舞会总会被与之一样独身的女士凑成一对,而我的那个就是珍妮。
不同于凯萨琳的时髦和独立,珍妮更像是一个传统的18世纪女性――温柔、贤淑,依附男性,总的来说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珍妮对政治也不是一味的讨厌,虽然当我们在舞会上偶尔谈论时,他并不会说出什么独到的见解,但是总能从一些细节上体现她是在用心听你讲的内容,这是让男人很满意高兴的表现,也让我从她那里找到了在凯萨琳身上找不到的贴心,也让我在几次舞会上爱慕上她了。
我知道这是对凯萨琳的背叛,但是想到凯萨琳背叛在先,我又对自己可耻的行为振振有词了。其实,在与凯萨琳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还没遇上珍妮前,我就对我们的婚姻认真思考过,我们有爱情么?有过。但是我们是青梅竹马,无论是外人,还是我们自己都认为我们的结合是顺其自然,必然的结果,可是,除去小时候的怦然心动,我们的相处模式一直是家人的样子,我扮演的一直是一个哥哥的角色,照顾、保护心爱的妹妹,而凯萨琳对我的也是依靠大于依恋吧,要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一个月就和艾玛殊那个匈牙利人陷入爱恋。
当我和珍妮确认感情后,我就向凯萨琳坦白了,她脸上的伤心失落和茫然让我心疼,但是这次,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上前抱着她安慰,身为挑明了的婚姻背叛者,我已经没有这个权利了。我们的离婚比我想象的顺利,凯萨琳其实也受够了继续这么牵强的生活了吧,按照法律,我给了她两万英镑作为离婚索赔,还有家里所有我们一起收藏的古董,当然,她父母留给她的遗产她也是原封不动的带走了。
凯萨琳回到了她长大的地方――朴茨茅斯,她做上火车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她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愿她能找到真正珍惜她的人,或许那个我一直介意的匈牙利人就可以。
我和珍妮的婚礼办得很是低调,我当然没有通知凯萨琳,但是她的好友里德尔夫人却是来了,没有“代替”凯萨琳对我质问,在教堂里看完整个婚礼,都没有和我说话就走了,不过,在她的座位上给我留了一便签,也是简单的祝福――“祝愿你们幸福长久,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应该有个美好结局”,莫名其妙!
珍妮婚后半年就怀孕了,当爸爸的消息让我兴奋,同时的,我也知道了我和凯萨琳之间没有孩子,更大的可能是她的问题。我为她的未来担忧,很少有男人会不在意孩子的问题。当她来信说即将启程去埃及的时候,我真心祝愿她这次可以遇上艾玛殊,再续前缘,我现在完全是一个哥哥对从妹妹的祝福。为此,我还特意向在埃及的国际沙丘俱乐部的好友去信让他帮忙照顾凯萨琳。
哦,现在这些都不是我要考虑的东西了,现在,想想给我的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呢?一定要与众不同才好呢。
三岁看大
1927年的圣诞节伴随着漫天的大雪如约而至。里德尔一家自然是在小汉格顿度过的圣诞节,对于梅洛普一声不吭就带着小汤姆去埃及的事情,果然如汤姆所说,诚意的认错和道歉后,老里德尔夫人并没有为难梅洛普,在帮小汤姆庆祝了周岁生日后,汤姆一家又返回了伦敦。
1928年对于伦敦的里德尔一家来说是很不错的一年,这也是谦虚的说法,实际上可以说是大丰收了。如汤姆的预料,由于报社老板洛德・罗瑟米尔的不恰当的政治言论,使得《每日邮报》的销量下滑严重,同样的,在交易所里,《每日邮报》的股票也是下滑严重。正当中小股东对股票不抱希望,《泰晤士报》等竞争对手幸灾乐祸的时候。汤姆利用手头的资金和梅洛普古灵阁金库加隆兑换的英镑在证唤灰姿大肆收购《每日邮报》的股票,当汤姆以35%的股份成为仅次于罗瑟米尔的第二大股东的时候,汤姆也由一个普通的编辑摇身一变成为报社的管理人员。
汤姆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的首页发表保证性的道歉声明,表示“报纸所有者的观点不代表本报的观点,我们会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加公正的新闻和时政观点。”并且增加了外邀的评论员进行时政点评以及女性路线的开发,增加社交新闻和妇女园地板块的丰富性,并放入小说连载板块。汤姆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他上任一个月内报纸的发行量增长了10%的业绩就足以让报社里原有的对他有意见或对汤姆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不信任的人另眼相看并服从他的管理。
在这些汤姆实施的变革中,自然有梅洛普这个“贤妻”的帮助和意见,其中的扩宽女性消费群的报纸板块的增该就是梅洛普的意见,“你得让那些精打细算的妇女知道,为自己的丈夫定你们的报纸,自己也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当然,扩大女性市场在当下女权呼声强大和女性社会地位增高的时局中,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
而我们可爱的小朋友,小汤姆的成长在这一年里也是很快的,九十公分的身高在同年龄的宝宝中算是高个的,会自己走路了后就在去过的地方各种探险并乐此不疲。而在语言学习方面,在阿布小朋友的不懈坚持下,已经成功的从“哥哥”到“阿布哥哥”再到“阿布好哥哥”的进步,而在日常用的词汇上,也能够很好的说了,简单的表情达意在两岁生日前就已经可以运用自如了。
英语是这样,而蛇语这个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是不用学习的,和英语是同步的,不过,梅洛普并不喜欢用蛇语和小汤姆交流,但这并不妨碍小汤姆和他的好同伴纳吉尼之间愉快的“嘶嘶”谈话。而且小汤姆特别喜欢一本正经的拿着他自己的识字卡片教纳吉尼“苹果”、“番茄”、“土豆”“都知道了吗?我们再来一遍!”完全是梅洛普教小汤姆时那一套。“纳吉尼好想吃。”“汤姆也想吃了。”
然后,汤姆拿着他想吃的东西的卡片,迈着小短腿走到梅洛普身边,挥舞着卡片,说着“吃,吃,汤姆,纳吉尼,要吃这个!”就这样,我们的小汤姆朋友为自己的午餐(或晚餐)点好了菜。忘了说,纳吉尼这一年蜕皮成长,大小已经从手镯变成项链了,梅洛普不喜欢它缠在自己脖子上,所以,大部分时间,纳吉尼是缠着小汤姆的,这不禁让梅洛普感慨,这是自己的宠物还是小汤姆的玩具呀。
这一年里,小汤姆再无世界又多了几个小伙伴,会和小汤姆同一级的布莱克家的表兄妹――奥赖恩・布莱克和沃尔布加・布莱克,波特家好动的的丹尼斯・波特以及草药世家斯普劳特家胖嘟嘟的女孩波莫娜・斯普劳特,还有从德国搬到梅洛普所在街区的犹太人,古斯塔夫一家的西尔维娅・古斯塔夫小姑娘,所以,在这一年里各家夫人的下午茶时光总会被一群小孩子的哭声打断,马尔福家的阿布小朋友也是痛痛快快的当够了哥哥这个角色,改为小大人似的和比他大半岁的柳克丽霞布莱克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一本正经的模仿戏剧里的拖长语调的说话方式,成为了无聊的妈妈们的免费小剧院。
1929年里,汤姆的事业还是朝着他满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外邀评论员“评论员的观点不代表本报的观点。”上,避免了很多的,对欧陆政治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的主张性错误。在新大陆――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让曾经有心向美国发展的汤姆一阵后怕,美国的影响让一大批去闯荡的英国人不得不落魄的回到英格兰本土寻求亲人的救济,英国的资产阶级的社交圈露出了维持在优雅的外表之下的自私自利――很少有人会救济这些曾经的“好友”,对他们的遭遇冷眼相对,而这些人只好离开自己熟悉的社交圈,前往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另谋出路。但很快的,这些认为可以对美国的经济危机独善其身的欧洲资本家就发现,他们的资本也出现了问题,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卷入了这场空前的危急中。
而里德尔一家的生活并没有被这个乱像打扰很多,反而因为有危机,报纸的销量更好了,有好几期都需要加印才可以,这让汤姆每天都神采奕奕的出门工作。而处于“三岁看大”,也就是能反映出长大之后的成就的小汤姆也表现出他的才华和人精的特点。
小汤姆在这一年,已经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自己的魔力来完成自己的目的,从最简单的,早上起来找不到梅洛普的时候,会自己“飘”到梅洛普面前,给或是还在睡觉或是在厨房忙碌的梅洛普一个“惊喜”,当然这在梅洛普几次警告中,小汤姆很听话的没有再做。
还有就是当处在“七岁八岁狗也嫌”年龄段的,小汤姆的阿布哥哥恶作剧似的揉完他的脸蛋后,总会不小心的撞到树干或平地磕到,直到有一次阿布在撞到后听到小汤姆没有掩饰好的笑声,才知道是他搞的鬼。
三岁的小汤姆比去年更喜欢教别人这个游戏,去年只有纳吉尼这个学生,今年,小汤姆说话更利索了,他开始瞧不起那些比自己小半岁左右的说话磕磕绊绊的同伴们,所以将对纳吉尼的那一套都用在了他的小伙伴身上,于是比起去年的下午茶会中,妈妈们兴高采烈地谈论衣服样式和小说情节时,被哭声打断的扫兴,今年的茶会愉快多了。因为孩子们都围坐在一起,看着站着的小汤姆拿着卡片或小画书教弟弟妹妹们念字和背儿歌,那一本正经背着手的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或许,小汤姆以后当个教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小就喜欢为人师表了。
而对于像邻居一样的汤姆的小青梅西尔维娅・古斯塔夫小姑娘,她也是和小汤姆一样是混血,不过,是古斯塔夫先生是巫师,古斯塔夫夫人是普通人。古斯塔夫夫人丽萨・古斯塔夫有一手好厨艺。不像梅洛普一样做饭只是还过得去,丽萨在甜点和蛋糕派上相当拿手。当两家相互来往后,丽萨经常带着自己做的糕点或布丁,以及可爱的西尔维娅一起到里德尔家拜访。
小孩子总是很喜欢吃甜食的,小汤姆也不例外。但为了孩子的牙齿好,作家长的总会限制孩子的甜食量。但是,聪明的小汤姆总是能在他妈妈和丽萨阿姨不注意的时候,将小青梅的那份甜点用花言巧语弄过来一部分,小女孩总是对英俊的小男生的好话没有太大的抵抗力,何况,小女生的睡前故事总是公主和王子的呢。
有时候,甚至西尔维娅会说服自己的母亲给小汤姆多带些布丁,而当得到大人的反对后,西尔维娅会偷偷的在小包包里给小汤姆多拿一个。其实,孩子们的小动作,作家长的怎么不会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看着两个孩子有爱的互动,两个母亲总是会心一笑。,当然,母亲们并不会让孩子真的吃多了糖的。
七岁看老
小汤姆三岁到七岁的时光可谓是相当无忧无虑的。因为我们要明白,欧美的父母并不会像现代中国的父母一样重视早教,给孩子从识字到琴棋书画学个遍。梅洛普这个□□穿越者芯的母亲经历过除了补习班就是特长班的童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历那一套。
最该享受的就是童年时光,即使是在“暴力”这个词成为时代的代名词的二十世纪,拥有最纯粹心灵的孩子最后的纯真是最该被保护。不过,小汤姆在学习上确是很主动的,虽然没有用考试来衡量小汤姆的学习成果,不过与小汤姆的小伙伴们的对比中,他俨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点,良好以上是可以肯定的。
汤姆骄傲的将自己儿子的优秀归功于遗传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汤姆自己当年也是相当优秀的,“我六岁那年就背过了圣经上所有的诗篇,因为这,我从艾妮娜修女那里赢得了第一本《圣经》,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说这件事的时候,汤姆还从他的书箱里翻出一本老旧的《圣经》向梅洛普炫耀。也是从这开始,汤姆开始重视自己儿子的教育,说是重视,也不过就是晚上回家后让小汤姆给他读报纸并且付给他零花钱。当然,以小汤姆的识字量(只会说不会拼),他也只能读那些插图漫画和广告,因为这个,还激起了小汤姆更加努力认词汇的热情。
1930―1933这四年间,无论是国际还是英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果主要是英殖民地印度的问题,世界的关注点还是离不开美国和德国。
在美国,金融危机呈现爆炸式的影响,从生产过剩造成的价格暴跌到三十种主要工业股票下降,再到二十多万家企业破产,31年的银行大批破产致使几百万民众的存款化为乌有是这场经济危机的顶峰,危机关系到每一个美国人,曾经让资本主义认为原始人的“易货交易”成为了很多人生存的方式。但是当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也是即将看到光明的时候,32年,罗斯福当选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并在所有美国人的迫切的希望中于次年三月就任美国总统。
而当想汤姆在每天的“给爸爸读报纸赚零花钱”时,读到反应美国危机现状的漫画时,总是疑惑,“面包不仅能吃,还可以去用来歌剧。”“城市里有人饿的到处乞食,农村里将大批牛羊杀死丢掉。”遇到疑问,好学的小汤姆自然要问他爸爸了。
“爹地,为什么那些饿的人不去吃那些牛肉羊肉呢?还有,剧院不是只收你给我的那种花花绿绿的纸吗?要是面包也可以,我明天就将妈妈做的一点也没有味道的土司拿去换《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门票。”说道自己母亲差轻人意的厨艺,小汤姆在皱着眉头想到处理方法后又回味了一下下午丽萨阿姨带来的美味泡芙。
“哦,那可不行,我们是在英国。他们是不会收你的面包的,还要花钱才能买门票。你看到的是在大西洋那一边的美国,那里的人们遇上了问题,人们手上都没有钱了,很多人都饿肚子,这时候,有人可以提供填饱肚子的面包,即使比你妈妈做的难吃,换来看一场演出,也是划算的选择。”
汤姆看到自己儿子失望的表情,在心里暗笑了一下,又接着说:“当然你也看到上面说有的地方饿死人,有的地方确是牛羊多的只能杀了扔掉这么不合理的景象,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还有就是,将牛羊运到饿的人那里的钱太高了,而大洋那边的人们手里都没有钱了。”
“没有钱为什么不去弄呢?就像我一样,给爹地每天读报纸也有一便士嘛!”对于赚钱还仅停留在给爸爸读报纸层面上的小汤姆自然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没有钱不去赚,要等饿的事情。
汤姆听到自己儿子天真的想法,立马哈哈大笑起来,见儿子对自己的笑感到疑惑,就给他再解释了一下:“哈哈,儿子,你真是太可爱了,大人的赚钱和小孩子是不一样的,大人要像爹地一样每天出去工作才能赚到钱,光读报纸是不可以的。那些人很多因为工作的公司倒闭了,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钱赚了。你手里的报纸上就写着上个月又有30万人没有了工作,现在美国一共有1500万人失业了,就相当于半个英国的人都没有工作,要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