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惊夜 - 且共 - 薛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且共 >

第二十二章 惊夜

揭破了卫燎眼中残缺的真相全景,傅希如反而比先前什么都不肯说的样子坦白多了,他静静的望着战栗的卫燎往下说,冷硬而默然,似乎提及的这个人根本不是自己。

“我到幽州第二年,造突厥人袭击,右手中箭,损及筋骨,军医缝上之后,就再也弹不了琴了。”

他倒是试过,最后的结局就是再也没有碰过琴弦。

床帐中聚拢起惊人的风暴,卫燎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既不知道是今夜,也不知道真到了这一刻他居然毫无还手之力,只知道看着傅希如继续往下说。

多年怨恨一夜倾吐,灯烛似乎也在颤抖。

“未央,”傅希如坐起身,望着他的脸,像咬一截生铁,嚼一把冰雪,念过他意义重大的那个名字,又来叫他的尊称:“陛下,你还想从我身上拿走什么呢?”

卫燎迅速的一抖,又很快掐住自己的手心,也坐了起来,脸上的一切表情都淡去了,任凭傅希如一桩桩讲述两人之间的恩怨,让裂隙的形状再次展现在眼前。

“我一向知道你恣意任性,也自以为容忍到了极限,但你却并不觉得这是容忍,”傅希如深吸一口气,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那一夜灯烛同样摇曳,动荡不安,他对上卫燎已经平静下来的眼神,问出了一支箭镞一样锋利的第一个问题:“我父亲之死,和你有多少关系?”

纵使已经做好准备,但卫燎还是忍不住露出惊异的神情。

傅希如气势大盛,冷漠而厌烦的望着他,冷笑也不笑了:“你没料到我也会知道。”

卫燎无可辩驳。

当年太子事迹将要败露,狗急跳墙,从夺权逼宫的想法转到了在死前尽力多拉几个人下水,卫燎起了争的心思,趁着侍奉在病倒的先帝身边的机会,暗中推波助澜,剪除太子的党羽,同时结交自己的人手。

傅希如的父亲就死在这个时候。他不能确信自己在其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但这件事确实和他有关,一辈子也洗不脱的,是手上的血影。

卫燎脸色发白,嘶嘶的说:“我不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他当然不是故意,他只是毫不在乎。他也无可争辩,因为并未料到傅希如竟然知道,他一直知道,到今天才说出来?在此之前他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对待这个间接害死父亲的凶手,又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卫燎虚以委蛇?

卫燎茫然四顾,一时间居然觉得整个人间都纸张一样脆弱,梦境一样虚幻,蓬莱山和含元殿正在往地底陷落。

只有眼前的傅希如是真的,居然只有这个恨他的人是真的。

傅希如没再说话,当然也不是被他虚弱的解释说服。他相信卫燎说的是真的,他是无心的,他不是故意的,他更从未料到结局是这样的,是他叫傅希如失去了父亲。

可即便他知道,也宁肯叫傅希如遭受这种痛苦,而一意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卫燎向来如此,他不爱天下,其实也不爱权柄,但偏偏离不开这一切,更不肯放手须臾,宁肯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也必定要头破血流的死守。

他到底想求什么?

傅希如从不说这些,是因为去日不可追,是因为卫燎同样在世上孤单彷徨。先帝在废太子事发两年后崩了,卫燎从此之后,心里没有一个亲人了。

他无需人怜爱同情,但一个人如果真的动心,真的用情,那是无法不怜爱,不同情的。

“那时我并未料到,事情还能更坏。”傅希如也收敛了表情,只是看着卫燎,往下问:“你现在能告诉我,为何一定要杀靖国公吗?”

这是他们不可调和的第一个争端。

卫燎的颐指气使其实并不讨人厌,他毕竟养尊处优,相貌出众,且很知道该怎么叫人喜欢他。但陛下不是,陛下是冷硬如铁,巍峨如山,不可违逆,无法转圜的意志。

靖国公明明罪不至死,傅希如其实很清楚,卫燎一是试验权柄的锋利程度,一是要他低头,听从他的命令。

若不是因为这争执之间是一条开国元勋血脉的性命,傅希如并不是舍不得低头的。

他是臣,卫燎是君,彼此之间其实既不平衡,也不公允,他的抗争,到底没能救命,更没让卫燎在之后收敛一点。

良言逆耳,卫燎自然不爱听,傅希如和他见面总是不快,又因为散骑常侍之职而参赞国事,时间长了,两人的裂痕众所周知,傅希如没料到自己也有被人指点,暗中谓以“失宠”的那天。

其实他从未失去私情上的宠爱,可卫燎一天比一天更适应皇位,傅希如也就一天比一天更加势弱,一天比一天尝到违逆心意的滋味,一天比一天看着他的变化加剧。

那几乎快的就像是一瞬间,但在回忆里又好像很多年。怨恨与无休止的缠绵欲念竟然一起滋生,他们不说话,忘却了国事的时候,就寻欢作乐,好似世间都散作云烟。

这样的时日不能长久,卫燎的耐心终将耗尽,而傅希如也明白了他要什么。

要的是傅希如已经给不了的无条件的顺从,俯首帖耳,如同鹰犬。

如果卫燎想要这样的人,他不该来找傅希如,更不该对他说,我确实心悦你。

心悦一个人不是这样的。

他要的是一个揉碎了化成灰了的人,而非他爱的那个傅希如了。卫燎未必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却不肯承认,他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傅希如就是在那段时间,逐渐练出了冷漠与倦怠,平静如常的面对着卫燎,起先是在朝政上,后来私下里也一样了。他索然无味,卫燎也是,彼此相看两相厌,居然在定情的第四五年,就觉得对方的面目可憎,恨不能同归于尽。

那只是偶尔兴起的念头,可诱惑却十足,因为唯有这一个办法,才能叫他们永远在一起,但却不必去考虑后来,别人,天下,万民,甚至不必考虑自己的名字,人生的前二十年。

再没有办法可以解脱。

后来,因为一件傅希如现在要费点劲才能想起来的事,他们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争吵,第二天卫燎就不顾阻拦下旨把他贬谪,外放到了幽州。

傅希如相信那一刻卫燎心中必定充满了对自己的恨意和报复欲,是不死不休的。

即使是在现在,似乎又回到了那些争执不休的时候,傅希如也想了一会,才想起那件引发他们之间争吵的,似乎是卫燎要兴建新的宫殿,征调远超数目的徭役。

自古以来,国本都是农桑,卫燎仅凭兴之所至就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叫他失望透顶,更不可能同意,但他当时不过是个散骑常侍,也无以抗衡,“无非是仗着朕对你的宠爱而已”。

卫燎的原话似乎就是这样的。

傅希如从来深知这是事实,因此也并没有料到对自己来说,凭借宠爱平步青云,甚至能够左右卫燎意愿,居然是个惊心的耻辱。

他本可以不必这样泥足深陷的。

后来的不堪与痛恨,无法怪罪早年的动心,当时的耻辱与决绝,自然也无法叫今日的心境平和下来。

傅希如知道卫燎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事情和当年一模一样,只是他确实变了,喜怒不形于色,也并不觉得这耻辱不值得忍受,这人他没有澄明心境就不可靠近了。

时间是如何改变一个人,叫他变成这幅模样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