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收玉米 - 乡野村姑有系统 - 是长安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乡野村姑有系统 >

第84章收玉米

中秋节过后,夏如霜每天都会去玉米地里转一圈,仔细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当她看到玉米棒子又大又饱满,颗粒紧密结实时,心中不禁欣喜若狂。

其实,桃花村的人种植玉米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的。据说,这一切都源于之前的县令佟大洪被一个异国商队所忽悠。那个商队向佟大洪推销了几百公斤所谓的“黄金种子”,并声称这些种子能够种出金子来。佟大洪信以为真,便命令下属将这些种子送到乡下去,并要求百姓们在夏季收割完小麦后立刻种下这些“黄金种子”。如果有人不听从命令,就要多征收他们的税粮。百姓们迫不得已,只好种下了这些玉米。

村民们把这种玉米称作“包谷”,意思是包裹着的谷物。佟大洪原本以为这些是能种出黄金的神奇种子,结果没想到竟然只是普通的粮食,气得他想要去找卖他种子的商队退款,但那些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然而,佟大洪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村民们发现,种出来的苞谷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产量极高。佟大洪见状,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上级。皇上一高兴,便下令让明月城底下的各个乡镇凡是有土地的人家都要纷纷种上玉米,并许诺两年之后给佟大洪升官。结果两年没到自己把自己作没了。

夏如霜惊讶地发现,她家种植的玉米竟然比其他村民家的玉米更早成熟!不仅如此,这些玉米杆长得高果实又长又壮实,让人看了就满心欢喜。

于是,夏如霜决定尽快收割这些玉米。她请来了十位短工,并让他们与长期雇佣的工人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为了避免被玉米叶子划伤和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问题,夏如霜将自己的脸部包裹得严严实实。随后,夏如霜提着一个竹筐走进玉米地。她一边小心翼翼地行走着,一边熟练地将玉米杆上的玉米掰下来,轻轻放入筐中。每一次成功摘下一根玉米,她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满足感。

阳光洒在玉米地上,映照出夏如霜辛勤劳作的身影。尽管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毫不在意,专注于手中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筐中的玉米越来越多,而整片玉米地也逐渐被收割完毕。

在这个过程中,夏如霜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价值。十亩地的玉米两天摘完了,剩下的便是剁玉米杆,这事夏如霜还是交给请的短工完成,毕竟这玉米杆不像小麦的秸秆能轻易用镰刀割下来。

玉米收完夏如霜看着家里堆积如山的红薯,只好同里长商量先把玉米拉到村里的谷场晾晒。里长也知道夏如霜家里地方被改成作坊占用了不少地方,前几天又收了三千斤红薯,家中实在是放不下那十亩地的玉米,便同意让她放到谷场晾晒。

谷场周围被一圈坚固而高大的栅栏环绕着,仿佛一道屏障,保护着这片珍贵的土地。这个谷场通常只在繁忙的农忙季节才会向村民开放,届时,里长会亲自前来开启门锁,让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块宽阔的场地。而在平日里,谷场则被紧紧锁住,以免有人不慎闯入,踩踏破坏那片平坦的地面。

夏如霜拖着一筐筐沉甸甸的玉米走进了谷场。尽管她之前聘请的短工们并没有被辞退,但她还是选择与他们一同劳作,共同剥去玉米的叶子。他们手法娴熟地将玉米外层厚厚的叶片剥开,只保留里面薄薄的一层,然后将这些玉米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接着,他们巧妙地运用留下来的叶子,像编织麻花辫一样,将每颗玉米缠绕在一起。

当缠好的玉米被用长长的竹竿挑起,搭放在栅栏上晾晒时,它们显得格外硕大、饱满且紧实。远远望去,那片金黄灿烂的景象令人赞叹不已,栅栏上挂满了一串串犹如金色瀑布般的玉米。栅栏无法再容纳更多的玉米,夏如霜便会巧妙地将它们堆叠得更高,形成一座座壮观的玉米塔。

太阳最近几天很给力,晾晒的玉米很快干了,夏如霜便把翻地的短工请过来,让他们帮忙把玉米粒剥下来。剥完的玉米粒再进行二次晾晒,待完全干透夏如霜又叫来里长帮忙给玉米称重上缴税粮。

里长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谷场对玉米进行称重,里长一家再次被惊叹住,这…偌大的谷场被晾晒的玉米占的满满当当!按往常来说一亩地最多产五百斤玉米,就算是十亩地的玉米也不可能把玉米地占满。难道是三丫头又在那什么云游商人那买的种子吗?

里长儿子两兄弟看这阵仗胳膊和手有些发抖,上次称那所谓的番薯他们胳膊到现在都疼,这么多玉米可得称到什么时候。

用了两天时间二人才堪堪算完,一万六千八百多斤!这个数字再次引来众人惊呼,这三丫头可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啊。这平均一亩地一千六百多斤,旁边跑过来看热闹的村民议论纷纷,四个月前之前那些对嘲笑她们家的人,此刻脸上烧疼烧疼。

里长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询问道“三丫头,你可还种了其他东西?”

夏如霜回答道“还种了一亩旱稻,只是不知道其产量,应该不会太高。”

里长和他的儿子一听产量不好心里顿时放平静了,只是这旱稻是什么稻?“那旱稻是什么?可是黄米?”里长不解的问道,或许也是她买的新品种黄米呢?

“里长伯伯,是大米,不是黄米”夏如霜再次回答道。

“大米…大米?饭?”里长的大儿子惊呼,这简直不可思议!

“田仓哥你说对了,就是大米。只是还有一个月时间才能收,若是成了大家便不用花钱买大米了。”夏如霜眉眼微笑的说道,好想吃到自己亲手种的大米饭。

“天呐,三妹子你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偷偷给了我们这么大一个惊喜!”里长的二儿子谷仓揉着肩膀呵呵笑道。

里长姓吴,除了个别像夏如霜他们家一样的散姓大部分人都姓吴,很久以前不叫桃花村的时候好像便叫吴家屯,一般别的姓氏基本都是外来户。就像老夏家祖上是老家发大水,老两口拼死相护才留下老爷子这么一个独苗,夏老爷子也是吃百家饭长大,最后学有了门手艺才置办的起田产娶妻生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