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放心了 - 白云深处有为家 - 初吻江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94章 放心了

他们这么说,俩人更好奇新上任的华亭县令了。

还挺熟?谁呢?

“大人,先生,我回来了!”那人声音清亮,显然很年轻,而且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头还拎了两条肥美的鱼儿,是松江府有名的四鳃鲈鱼。

“先生!”来人见到吴有为跟杨一清,眼睛都亮了。

吴有为跟杨一清也懵圈了:“铁牛?”

来人正是三年前回去的崔铁牛,他说他是回去参加科举的,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

“嗯!”崔铁牛笑着道:“如今有了字,叫开元。”

“哦?”杨一清乐了:“可是唐朝开元时期,定黄河的铁牛典故?”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蒲津渡位于山西永济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

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

元朝末期,发了大水,桥毁了,铁牛便成了摆设,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

后来因为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只是现在还没有沉默,而崔铁牛的名字,是父母给起的,不能更改,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字来搭配。

“怎么是你来当华亭县令?”吴有为惊讶了:“你散馆了?”

“嗯。“崔铁牛摸了摸头:“从您这里回去后,就科举会试了,考中了之后在翰林院待了三年,都是先生带着我们的,然后这次散馆,就被吏部安排着,跟先生一起来赴任’了

他说的先生,便是张升,别忘了,张升还是陶文书院的客座教授呢。

“来了怎么不说一声?”吴有为惊喜过后,就抱怨道:“早知道我就早来了。”

“我派人去请了呀?”张升坏笑道:“你不是说你没时间么?”

“我那时的确是没时间,但是早知道是你们,我就不这么担心了。”吴有为道:“我愁的好几天没睡好觉。

“这个我可以作证!”杨一清道:“我也犯愁呢,刚有点起色的青浦县,可是怕摊上个什么都不懂的上官。

“你们放心吧,老夫来之前,皇上特意召见,说这边情况特殊,让我看着点你们就行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刘宣道:“等这一任结束,老夫也想在京里养老了。”刘宣虽然看着年轻’了许多,实际上岁数不小了,人家陈鉴就没出京,在京中翰林院,跟尹直成了同僚,每日里看书,抄书,偶尔赏个画,写个字儿。

虽然吴有为没在京中,但是逢年过节都有孝敬的礼物,冬天还有各种新鲜菜,夏日里有各种解暑的凉茶,配方都是从南边送回去的,味道独特,还有那薄荷糕,不甜不腻的味道刚刚好。

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陈鉴年岁太大了,在京中就是养老了,而他,还有一拼之力,做一任布政使,将来回京起码一个堂官是跑不掉了。

将来致仕了,也能安心养老。

且他的那一届学生都很有良心,也十分出色,现在的李东阳,年纪轻轻就有入阁的架势了。

而他的另一些学生,也都成绩卓著。

他作为他们的座师,与有荣焉。

“您放心,保证给您做个好成绩出来!”吴有为跟杨一清还有崔铁牛都异口同声。

唯有张升,慢声斯文的道:“学生这边得徐徐图之,松江府不像别处,此地水运交通发达,且现在也很繁华,想要更上一层楼,得先将此地捋顺才行。”

吴有为理解,他们刚来,又都是空降兵,本地一点基础都没有,不好贸然的整肃地方,也是情有可原的,这样的老成持重,才能掌握好一府的大印。

“你我放心的很,这边怎么折腾都行,就是别太过了。“刘宣道:“我在上面护着,又有皇上在,没事的。

见了恩师和自己的同窗好友,吴有为这颗心总算是放下了。

崔铁牛让人张罗去做饭,这里他辈分最低,也最年轻,端茶倒水的都是他干了。

稍后坐在一起说起了整肃成果。

吴有为跟杨一清都很有经验,而崔铁牛当时可是帮过吴有为的,上海县当时有一半的决策是他经手的,前来接替他的人选也是他自己指定的,不然吴家庆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上手了。

果然,吴有为跟杨一清的那条“不许经营青楼楚馆和赌坊赌馆”的规矩,让其他两个人都愣住了!

尤其是官场历练了一辈子的从底层爬上来的刘宣:“以前听开元说过,但是怎么也...也不太敢相信。

毕竟这两个行业太古老了。

哪怕是个小县城,也有暗门子、小赌馆这种地方存在。

结果他们俩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给砍掉了这个经营项目。

“当时他们也不乐意啊!”杨一清比吴有为更有发言权,因为青浦县的确比上海县繁华,当时他处理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阻力,不过都被他给解决了。

于是他就说了一下自己办事的经过。

另一边,厨房来人请他们过去吃饭。

一行人挪到了餐桌上。

两条鲈鱼,一条清蒸,一条红烧。

炒了两道青菜,配了一份鸡汤,大白米饭,这就是他们的伙食了。

虽然简单清淡,但是分量十足,因为这里头就刘宣一个人吃的饭少一些,剩下的都是年轻人,一人两碗饭,就是一大锅米饭下去了。

没有配酒,就喝的鸡汤,并且摒弃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因为要说的事情太多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