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秀才郎
众人都随着王媒婆往外边走,一出院子,就听到有人骑着大马喊到“恭喜赵秀才,喜获府试第三名。”只听那人边喊边朝姚家的方向赶来,“赵秀才,咱们村就一户姓赵的,就是赵询小子,他考上秀才了”,村民都跟着大马往赵询他们家走,而赵询此时正焦急地等着王媒婆来呢。
不一会儿,村民和马上的那人一起到了赵询家,赵询早已听到了声音,在门口等候。大马上的那人见到赵询,立刻从马上跳了下来,恭敬地说“祝贺赵秀才,喜获府试第三名,这是您的秀才文书,请您拿好。”
“麻烦兄弟了,这是给您的一点辛苦费,权当喝碗茶钱。”
“那就多谢赵秀才了,我还要赶去小石村,就先走一步”,抱拳告别之后,就翻身上了马,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里正来到赵询身边,拍了拍他肩头,没忍住眼眶红了,小青山村的里正名叫姚正,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他一直都对小青山村的发展担忧。因为小青山村自从十年前王秀才去世后,就一个秀才都没有了,现在好了,他们村有了一个这么年轻的秀才,他真的是忍不住想哭。
王媒婆等里正说完话,就上前向赵询道喜“赵秀才,今天可真是双喜临门了,姚大水伯父家已经同意了您的提亲,就等您哪天去合了八字,换庚贴呢,要我说,这安哥儿真真是旺夫,这一同意提亲,后头报喜的就来了,以我当媒婆这么多年的经验,您和安哥儿那是天上的一对,地上的一双,再般配不过了”。这番话真是说的赵询心花怒放,眉开眼笑的,王媒婆注意到赵小子知道自己考中秀才都没有现在高兴,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而赵询得知考中了秀才后,为什么还这么淡定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要是原来的赵询,在不知道结果时,可能还会忐忑紧张。可是现在的赵询完全接受了他的记忆后,他就知道考上秀才肯定没问题,原来的赵询基础十分扎实,虽然有点不知变通,所以赵询也并不担心。
赵询把里正,王媒婆和姚家人请进了屋里,其余的村民就都逐渐离开了。等大家都下了,赵询像姚阿爷,姚阿奶,姚阿父和姚阿娘四人弯腰行礼,他们连忙站起来说使不得。
“这都是小子该做的,小子真心地感谢各位长辈能同意我求娶安哥儿,我在这儿向你们保证,以后一定疼爱安哥儿,并且这辈子只要安哥儿一人,不会有第三个人,请你们放心的把安哥儿交给我照顾。”
大家听到他的这一番话,又见到他是这样的态度,都是特别感动,几个哥儿,姐儿都被感动的哭了。
之后又说了点话,姚家人就要走了,他们知道等会儿赵小子要和王媒婆说问名的事,他们在这不符合规矩。
赵询却把他们叫住,说是要和安哥儿说几句话,赵询和安哥儿就来到了院子里。
“宝宝,我今天好开心,不过还得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娶你,我打算要盖一间房子,所以你再等一等,好吗?”
“我不在乎那些的”。
“可是我想把最好的都给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我会让你幸福一辈子,还要把你宠的无法无天的话吗?”
“咳咳”,姚阿父实在是听不下去,打断了小情侣的谈话,其实屋里的人在听到赵询喊‘宝宝’的时候就都已经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姚阿么拽着安哥儿就离开了赵询家。
赵询无法,只好回屋,和王媒婆商量,早点把宝宝娶回家。
“还请里正大叔稍等一会儿,我等会儿有事和您说,我很快就会和王阿姨谈完”。
“没事,没事,不着急,你先谈”。
“赵秀才,您看您是想什么时候去姚家问名?”
“王阿姨,您还是叫我赵小子吧,您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又是长辈,不必如此客气。至于日期,我自然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在这方面,您是行家,您看,哪一天比较合适呢?”
“如果是最近的,还要是吉日,那就是明天,不过你来的及准备问名礼吗?”
“王阿姨放心,我下午就去县城,天黑前,我一定把问名礼送到您家里。”
“成,那就这么定了,我也先回去了,还有些事情需要我去筹备一下。”
“王阿姨我送您,您回去要小心。”赵询把王阿姨送上马车就回了屋。
“里正大叔,让您久等了。”
“不碍事,不碍事,赵小子你说有重要的事和我说,是什么事?”
“小子有四件事想和您说一下,其中有两件是我自己的私事,一个是我想盖个青砖瓦房,设计图我已经准备好了,想请里正大叔帮我找些小子汉子盖房子,因为我要的房子比较复杂,所以希望能找些经验丰富的,我每人每天给二十文钱,但不供饭,您看可以吗?”
“人我帮你找没问题,但这钱给的也太多了,一天十二文就够了”。
“谢谢里正大叔,但我这二十文也不是白给的,我的要求的确是比较高?”
“第二件事是我打算参加今年九月的乡试,其实这件事又和后面我要说的事有关。”
“先说另一件事吧,以后我也可以给咱们村的人看病了,以前我一直忙着读书,所以把这件事忽略了,现在有了时间,我的能力也提高了,现在我也有信心给大家看病,这件事就麻烦您和村里人说一下。
“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我打算在咱们村里办个私塾,但因为我今年要盖房子,还要考乡试,所以我想明年二月再正式开课,还有科举要考君子六艺,需要练武场和马场,所以我想把房子旁边的一直到小青山脚下的地都买下来,你看您能不能和村民说一下这个事?另外还需要盖学堂,这也需要不少小子和汉子,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得需要一百五十人。”
里正大叔听的是开心极了,就是赵询不说,他也想拜托赵询能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赵小子,你放心吧,我都会弄好的,你就安心念书,争取考个举人出来。”
赵询送走了里正大叔,就收拾收拾去了县城。按照六礼,他送礼要一次比一次重,直到大定送完聘礼为止。正式定亲那天送的聘礼称为大礼,前三次都可以统称为小礼,其中第一次提亲时拿的东西又可以叫初礼,现在他去县里准备的是第二份小礼。
因为提亲和问名的时间仅隔一天,所以赵询并不打算再买正常定亲时带的东西,他先去了饰品店,买了四只金钗,四只银钗,四只玉钗,两串珍珠项链,然后去了脂粉铺买了八盒雪花膏,之后又去了酒馆打了二十斤的白酒,在酒馆旁边的油坊打了十斤的豆油,十斤的玉米油,最后买了两匹丝绸,两匹棉布。要说在古代,纯植物油真是特别的贵,所以这植物油真的是只有县里少数的几家富户才能吃的起!
赵询把这些东西都买完后,就送去了王媒婆家,还把自己的生成八字留给了王媒婆,之前说赵询觉得以前的那个赵询可能是自己的某一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两个不仅仅是长得几乎一样,更重要的是两人的生辰八字都是一样的,所以赵询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这个身体认同感是很强的。
今天整个小青山村都在议论赵询的事,什么‘赵小子中秀才了’,‘赵秀才要娶安哥儿’,在所有人眼里全村最不搭配的两个人却在议亲,有的哥儿,姐儿完全不能接受,甚至要去找赵秀才让他不要娶安哥儿,还好,家里人都给拽住了。
今天要说最不淡定的,还是姚家人,等他们从赵询家走后,就被村里人给围住了,等回家一看,家里人更多。姚阿么把大部分人打发走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平时比较亲近的人家。虽然村里每个人彼此都有点亲戚关系,但毕竟有个亲疏远近。
留下的人都很好奇,为什么赵秀才会来提亲,就算家里人猜测是赵询是因为看了安哥儿的身子,为了负责才娶的他,但这也不能说啊。而且他们也很疑惑,赵询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弄了这么大的阵仗真的是喜欢安哥儿?
要说安哥儿,自从那天中午在山里洗澡被赵询撞见后,就再也没去,而是每天晚上打水来洗。所以家里人还是比较认同他是为了对安哥儿负责才娶他的,也许还有那么几分喜欢吧。
因此对于亲戚朋友的提问,他们也只好说不知道。还好,都是平时关系处的好的,也都没有继续问,都是表示了一番祝贺,直夸安哥儿是个有福气的人。
姚家人现在也是无比认同这句话,都觉得真是祖坟冒青烟了,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因为安哥儿,赵询之后会给姚家,小青山村,甚至大庆朝带来了多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