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说合
彭珍是巴不得这事儿越多人知道越好,听到石正寿来问,当即提高了声音:“石寨长这消息也太闭塞了,我们两寨还是相邻的呢,我们寨上秋收那几天,敢情你都不知道?
这都还是雹灾过后才补种的稻秧呢,我们虽然比不上峒主大人种的那双季稻高产,但是这一亩啊也足足收了八百斤谷子,一寨的人可都乐疯了!”
如今不说溪州了,就是在大燕,普遍的情况下,一亩能收四五百斤谷子就是老天开恩的大丰收了,亩产能到八百斤谷子,这在干田寨以前根本就是想都想不到的事!
其实石正寿也听说过辛螺那田庄里亩产一千斤谷子的事。但是人就是这样,辛螺的田庄在灵溪镇外的夯吉村,听着这事儿总觉得离自己远,感触不深,但是干田寨就跟自己相邻,哪年老天不赏脸,寨子上就要打饥荒。
明明今年还遭了雹灾,石正寿正暗搓搓想着要是干田寨今年又过来借粮,自己该怎么哭哭穷哭哭难,借一点儿过去意思意思就行,谁知道猛然就听到干田寨粮食大丰收的消息。
地都没有几块平的,只能在山上一块块开出高田的干田寨,居然能够一亩产出八百斤谷子――
石正寿那一颗心仿佛被放在油里煎火上烤似的,水冲寨的稻田不知道要比干田寨好上多少倍,干田寨一亩都能产出八百斤谷子,那放在水冲寨呢?
听到彭珍开口确认了亩产八百斤谷子的事,石正寿心头一片火热:“彭寨长,我们两个寨子邻里邻居的,平常有什么事都是互相招呼一声就能帮上忙,你看……”
不用石正寿说完,彭珍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摆摆手止住了他的话:“我们干田寨能有今天,全都是峒主大人的功劳――”
“是是!”石正寿心里发急,脸上的笑容几乎带出了几分阿谀来,“老哥这不是跟七小姐不熟,想请你帮引见引见……”
见彭珍沉吟不语,石正寿脸皮发僵地干笑了几声,倒是让他想起一件可以套近乎的事儿来:
“彭寨长你是不知道,那个梁青云家如今看到你弟弟出息了,还哭哭啼啼的找上我家来,想让我帮着她家闺女重新说合说合。
你说这事儿我怎么能干呢?这种踩低捧高嫌贫爱富的人家,可亏的是没跟你家结成亲家!当时我就狠狠把梁老头子给骂了一顿,把他骂了个灰头土脸。
不然那梁老头子还想着回过头来呢!你说这怎么成呢?他家要闹起来,人家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你家富贵了闹出的事儿呢。
我当时就把话给摞下了,他要是敢去干田寨找你,别怪我不讲多年的情面,把他从我水冲寨给赶出去,就这么着,那梁老头子才安分下来……”
石正寿说得是义愤填膺,彭珍脸色也有所触动起来。
石正寿说的那个梁青云家,他家大闺女梁方燕就是当初跟弟弟彭瑜结亲的那一位,梁青云嫌他家里出不起二十两银子的聘礼,就跟彭家退了亲,听说是退亲以后,很快就跟马鞍寨一户人家定了亲,大概是收完谷子后这一段时间,两家就要成亲了。
没成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在里头?
其实就算梁青云带着梁方燕找回来,彭珍现在也能把他们给羞得个没脸、灰溜溜地走,当初一家子为着二十两聘礼银子凑不出,当时怄了多大的气?
现在别说二十两了,就是两千两银子,彭家凑一凑也能摆出一溜儿现银!
为着自己的媳妇田冬梅为了彭家把自己嫁妆里的银镯子都卖了补贴家用的事,彭家发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了一笔银子出来,让彭瑜在钧城给田冬梅买了一整套镶宝石的金头面回来。
彭瑜感激大哥大嫂,还自己出钱给侄女儿彭珊娘买了一套小金钗,给二侄子栓子和三侄子狗娃各买了一个长命富贵的小金锁。
当初梁家要是没退这门亲事,四时八节的彭瑜这未来女婿的礼肯定不会少,以彭瑜那性子,念着梁方燕等着他的这好,也不会少了梁方燕的一套金头面!
现在……哼哼,他那二弟跑了这么些地儿,眼界也不知道开阔了多少,别说梁方燕了,就是这灵溪镇上一排儿的漂亮闺女排上来,他二弟都不一定看得上眼!
瞧着把石正寿也吊得差不多了,彭珍暗吐了一口气,故带难色轻轻点了下头:“这个,石寨长你也知道这法子都是峒主大人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