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 在七十年代发家致富 - 香芋酥皮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1章

恢复高考,有好也有坏,知青们高兴,和知青结婚的人就不高兴了。

距离高考还有十来天的时候,黎明,一声尖叫响彻了红旗公社。

冬天没事,所以这时候,多数人都还在睡懒觉,可这一声震天叫,愣是把许多人吵醒了。

随后,哭闹声,吵骂声就没停过,原本安静的小村子立马就喧闹起来了。

村里大家都爱瞧热闹,所以很多人都跑去出事的人家,也就是李家。

李家是公社的新任大队长,但其实这次出事的,是李队长的女儿,名字叫李大妮。

李大妮名字虽然土,一般,可因为她妈后面连生了三个儿子,李妈认为李大妮有福气的人,能招来弟弟。

加上李大妮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孩,李大妮在家里其实挺受宠的,起码比她二弟的地位高。

女孩子嘛!受宠了,就容易养的天真无邪。

这不,年初的时候,李大妮就喜欢上了一个知青,李父原本不同意,可打了打了,骂也骂了,结果李大妮还是死活要嫁。

李大妮甚至绝食威胁父母,就是想嫁给那个知青,李父他们刚开始还硬气,后面到底还是心疼孩子,最后如了李大妮的愿。

李大妮嫁的知青在乡下又没有房子,婚后两人还是住在李家,同时,李大妮因为不习惯,没怎么上工,知青也因为力气小,挣不了多少,两个人吃的用的都是靠李父他们老两口挣的。

幸好李大妮的弟弟还没娶媳妇,几个弟弟心里虽然不满,却不会说出来,所以李大妮的日子还好,和知青蜜里调油的。

后面,没多久,李大妮怀孕了,知青更加努力上工,最后还累病了。

李大妮心疼了,哭着求着缠着要她爸把知青弄去教书,李父实在受不了,拗了几天后答应了。

后面,有教书的工资,虽然不多,可比知青上工要多了许多,李家总算消停下来了。

等李大妮孩子都过了六个月时,居然恢复高考了。

从恢复高考那一天,知青就书也不教了,每天捧着书复习。

李大妮害怕知青一走了之,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会没了爸爸,便拦着知青不准他走。

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后面李父他们也跟着劝,知青总算是答应了,不去考大学。

原以为事情就这么了,谁知道,今天早晨李大妮醒过来,就没见她丈夫。

再一模身边,发现早就凉透了。

李大妮觉得事情不对劲,起来后点了灯,出去找了一圈都没发现人,等她再回来仔细看看房间,才发现知青把自己的衣服全带走了。

甚至当初李父给李大妮陪嫁的五十块钱,还有后面两个人存的十块钱,居然也被知青一分不剩的全部带走了。

李大妮现在还能不明白吗?知青肯定是丢下她们母子,跑了,受不了这个打击,李大妮尖叫一声昏了过去,顺便也吵醒了很多人。

农村人,一般整个公社的人都很团结,即使平时有点口角,却永远一致对外。

当时有人知道,就骂出来了。

“妈的,这龟孙子,太歹毒了,老婆孩子不要了,居然连家里的钱都要全部拿着,太狠了,他是畜生吗?”

“是啊!所以说为啥读书人往往富贵呢?不仅是因为奸,还因为够心狠。”

知青们就在旁边听着老农们的话,心里不服气,却不敢说什么。

此刻,公社里的人都很生气,本来就怨他们知青,要是再和他们拌嘴,也不知道会不会打起来?

知青们都识实务,也怂,所以即便心里想得再多,也不敢说半句。

而公社里的女人们面对这一幕,更是觉得揪心,特别是看李大妮大着肚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好些人都跟着哭了出来。

李母更是在哭天喊地的,“我的老天,我到底是遭了什么孽啊!嫁个闺女,其实像是娶进了一个女婿,家里什么事情都靠我们,结果那个没良心的,居然跑了,丢下孤儿寡母的,他难道不怕天打雷劈吗?”

李大妮的大弟听到了母亲的哭诉,再听见旁人的议论,气红了眼,他咬牙切齿的道,“别让我抓到他,要是被我逮到了,我一定要弄死他。”

此刻,凌晨说,“我说,咱们还在这里围着干啥?赶紧去追人才是正事啊?”

一群人再骂有什么用?跑了的知青也不会回来。

李父沮丧的很,“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的了?这时候,去哪里追?”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啊!”凌晨急的拽了一个成语,“况且,你家女婿虽然早就走了,可他只有两条腿,现在还不知道走到哪里了?再说要出外省,一定要去县城的火车站坐车,说不定咱们还能在哪里逮到他?”

“也是哦!”李父恍然大悟。

凌晨又说,“还有,他老家的地址你们知道吗?知道的话,即使在车站遇不到,还能去他老家找。”

提到知青的老家,李父说,“我只知道他家在南方,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凌晨无语,这可是嫁闺女啊!怎么这么不上心。

凌晨又问,“那大妮知道吗?”

李父去问李大妮,结果李大妮居然也说不知道。

凌晨这下真是没话说了,怪不得那个知青敢跑,他老家的地址根本没人知道,他虽然和李大妮结婚了,可乡下根本没有扯结婚证这种事,所以从法律上说起来,那个知青还没结婚。

再加上,回城是知青的梦想,李家却不准那个知青靠大学,没有希望,又没有能牵制住知青的东西,他可不就是要跑了。

好!既然找不到知青的老家,那还是先去县城,看看能不能遇到了!

县城火车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要是找一个人,还是不容易的。

人少不好找,那就多点人,李父直接用拖拉机,拉了二十几个青壮年,跟着去县城找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