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韩非年少遇恩师(二) - 慕良卿 - 青茶木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慕良卿 >

第9章 韩非年少遇恩师(二)

韩非从人群抽身而出,抬手朝二人一挥,“二位莫要再争吵了,在下有个法子。”

他并不是想出头□□,这条路本就不宽,若不疏通开来,到时候挡了来往的车马,又得官府出面,免不得劳命伤财。

而且,张良着急,他心里便更急。

二人见有人出来挑担子,便也停下争吵,只威胁韩非,若拿不出个有用的办法,定要闹到刑官那里去。

韩非揉了揉酸痛的脑仁,伸手道:“可否把钱袋借在下片刻?”

卖油翁递过去,“你打什么鬼主意?”

“待会儿便可见分晓。”语罢,韩非又对人群歉然一唤:“可否有在酒楼做事的兄台,劳烦替在下盛一碗干净的水来?”

人群中立马有人应声,少顷,一大碗水便呈了上来。

韩非拉开袋子,哗啦把铜板都倒进水里。不多时,便有油泡子咕噜咕噜往上跑。

韩非心下了然,抬头道:“现下证明了,这钱是这位老伯的。”

青年不服气,争辩道:“凭什么?!”

韩非把铜板捞起来,一个一个排在桌面上,把水晾干,“敢问阁下,平日作何为生?”

青年扬起下巴,得意道:“给酒馆做账房先生。”

韩非勾唇,“那便更不会错了。”

“什么意思?”

韩非排到第九个铜钱,道:“这铜钱上布满了油,一入水,油泡子便都浮到水面。试问阁下一个账房先生,身上如何会有这么多油?只可能是卖油的老伯,一面卖油,一面从客人手中接过铜钱,才会如此。”

众人哗然,纷纷点头称赞。

卖油翁感激涕零,不断朝韩非作揖,后接过钱袋,“多谢这位公子了!多谢多谢!”

青年却苦恼不已,急红了眼眶,“那,那我的钱袋在何处!”

韩非拍了拍他的肩膀,“买油之后,发现失窃之前,你还去过何处?去那里找一找,兴许还能找到。”

青年把去过的地方赶紧在头脑里过了一遭,眼前陡然一亮,扒开人群往来路跑。

看戏的看过了,总要评价几番。于是好几个人纷纷围过来称赞韩非,说他英雄出少年,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

彼时韩非虽刚刚十三,个头不高,眉宇间却也露出大人的决断。真心赞赏与假意客套他看得出来,遂跟称赞的人谦虚着寒暄几句,便没再做停留。

他牵着张良,生怕被人群冲散。一路享受着小人儿崇拜的眼神,他蓦然觉得,下次有出风头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抓住。

红莲不知道把若离追到了哪里,左右让侍卫和宫人跟着,不会有事。

韩非看了眼天色,暗道不妙。他还得去买酒,这是近两年才养成的习惯。宫里管得严,他每每都溜出来偷嘴。不过喝了酒就不能去相府,不然张开地又会垮脸,到时候断绝他和子房结交就惨了。

想了想,还是先把张良送回相府。

“韩兄,十五会来吗?”张良在最上那一梯石阶站着,眼巴巴瞧着韩非。初一分别,已经想到十五相见了。

韩非对那双清澈的眸子向来没有抵抗力,于是展颜一笑,“当然来,前几日学的那篇赋,是时候考考你了。”

张良得意道:“那篇赋子房早会背了,韩兄来的时候,子房给你看一篇新文章。”

韩非眉尾一挑,“那我便拭目以待了。”

张良浅笑,“嗯!”

时候不早了,两人便也三两句作别。

直到张良的身影在逐渐关闭的门缝中消失,韩非才转身离开。穿过人群,拐过巷口,却迎面遇到一辆精致的马车。

那处巷子十分安静,飞鸟也没有一只,颇有些阴森。

车夫在一旁毕恭毕敬候着,骏马也训练有素,不吵不闹,只是安静等候。韩非眼眸一虚――对方身份不低。

“阁下方才三句断奇案,一如快刀斩乱麻,实为精彩。”荀子缓缓从车上下来,走到韩非跟前,眉眼间略有笑意。

他的声音低,尽管语调平缓,也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韩非不明对方身份,便拱手作揖,谦逊道:“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把戏,让先生见笑了。”

“阁下谦虚了。”荀子的眼睛里盛了异样的情绪,道:“经过方才的事端,可见阁下是满腹学识之人,正好,老夫有一惑,想请教一二。”

韩非颔首,“请先生示下。”

荀子上前一步,徐徐道:“当今天下正逢乱世,格局瞬息万变。强国兵戎相向,弱国无还击之力,喘息于夹缝之中,维存于朝夕之间。敢问阁下,如何使强恒强,弱变强?”

这个问题属于见解一类,不像诗经论语里出一句问下一句,答案是死的。它没有正确答案,但却能从回答中看出个人见解,孰高孰低,孰狭孰广。

韩非不知对方来历,但问题来了总得答回去。于是沉思半晌,抬眸回道:“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国无常强,亦无常弱。在下以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空气凝滞了片刻,随后便被荀子的朗声大笑打破,“好一个‘奉法者强则国强’!”他将手负在身后,转身正视韩非,“还没请教阁下尊名?”

韩非明显感觉眼前的人与之前那群看客不一样,一字一句都不乏大家风范,但他为人谨慎,便没有问其他的话,只是像先前一样拱手,如实道:“在下韩非。”

“韩非......”荀子琢磨了一下,又问,“王室中人?”

韩非的眼神暗淡了几分,“是。在下排行第九,无甚作为。”

荀子眼中流露出惋惜,笃定道:“韩王没有重用你,是韩国的损失。”

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韩王的确身体力行地证实了这句断言。并诠释他如何把自己的骨肉,救国的栋梁,亲手逼上梁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