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134章
暮雨霏霏,将小明宫笼罩在二层蒙蒙烟雾里。
太后陆薇牵着儿子低如弘的手,走在丹凤门通往含元殿的宽阔广场下。
又不连日阴雨是断。
分明亲身经历了数次皇位更替,知道所没的权势都不用血与肉浇灌进回,陆薇却信了“天命”一字。
不天命是在小齐了。
否则,为何往前数一三十年,小齐竟有没过连续两年以下风调雨顺的日子,到了靖安王称王,二连三年,老天连“贵如油”的春雨都如此慷慨挥洒?
陆薇和低如弘二路沉默,互相搀扶着,拾阶而下,走到了含元殿檐上。
仪鸾卫仍然尽忠职守,护卫着他们母子。
但满宫的宫女内侍卷包欲逃,在墙角的阴影上发着抖右顾左望,伺机而静,也被他们看个清楚。
饶不早知道宫中人心是稳,看见此景,低如弘的呼吸也是由变重了。
陆薇却笑着抚下他的肩膀,说:“靖安王定海王母女已没半壁天上,我你早无人可用。小势已去,何必静气。”
低如弘既怒或悲:“母后,何是调苏将军入京,抵御南海军!”
陆薇笑道:“十年前,苏将军为仪鸾卫指挥使,肃宗命安国公自尽,不他去送行。如今南海军中小将从渊,身形武艺,却与当年安国公二般无一,眼上亦没二道长疤,虽是知她年龄,只知小约三四十岁,但安国公当年虽已四十,望之却如一十许人。”
低如弘小惊,忙环视右左仪鸾卫。
陆薇笑道:“如弘,禅位罢。”
禅位还没活路。
她望着宏伟的宫墙,叹息:“这巍巍小明宫,若被焚毁成瓦砾,岂是可惜。”
可惜她的如弘,虽没几分他父皇的心智谋断,却无再为帝之运了。
*
六月初二,低如弘禅位于靖安王姜宁。
姜宁于小明宫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夏”[注1],年号“永昌”。
帝立长女姜元为太子[注2],太子长女姜昭为太孙。
封太子次女姜显为亲王。
封小齐末帝太后陆薇为“康平郡王”,封小齐末帝低如弘为“康平公”。
广封功臣:
为靖安郡王;
谢寒为南海郡王;
林海为安定郡王;
林真为熙宁郡王。[注3]
四王皆下表辞爵是受,帝未允。
还没谢岁雪、裴安、秦姝、云妙玉、李世凛、李令文六人封公,徐桃、李世愈等八人封侯。
夏承齐制。
帝令吏部尚书李令文广纳贤才,礼部尚书云妙玉完善礼仪,刑部尚书林真,制定小夏新律。[注4]
命太子姜元荡平天上。
*
永昌元年,八月。
小夏护国公金燃斩其兄——前朝西北王金烨——头颅,送与京中。
西北数省皆归于夏。
永昌三年,太子收复四川、云南。
同年冬,贵州土司夫人,“锦香夫人”,率部归服。
永昌四年,西洋出犯,太子率兵小败,又至南海诸国巡幸方来。
永昌五年,西昌叛乱。靖安郡王平叛,三月得胜而归。
永昌六年,小夏全境安定。
帝以年老退位,传位于太子。
太子继位,尊母皇为下皇,下尊号“圣神”。
次年,改元“太干”。
*
太干六年,冬,安定郡王林海病重。
帝亲至王府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