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
重来
断绝互联网的半个多月,徐倾砚从没有踏出过家门一步。
期间刘承菲给她打过电话,她只是问了一句:“徐倾砚,需要我就说一声。我什么都不问......谢谢你们。”
乔佳陪着女儿,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教女儿做菜,听女儿吹箫,和女儿一起烘焙、一起画水彩画、一起读散文。
虽然两人都没什么画画天赋,像两个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也会拿起来彼此对照,大笑在一起。
“我曾经以为大学是这样的......”徐倾砚指着那本《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的某一行字。
那上面说:来这里读书,是为了寻潇洒。
在交大的四年即使也有遇到过困难,也曾因为一些压力觉得读书痛苦。但她从未失去过希望、从未如此刻般绝望。
这落差让徐倾砚痛心,她合上书啜泣,不愿再看一眼。
她的理想被现实击碎了,绝望的是她仍然渴望能够再次将它们拼凑完整。
她仍渴望能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她无法劝自己放弃理想。
“倾倾。”乔佳轻声坐过去将女儿抱在怀里安慰,“我们不看了。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书......”
“让我看吧妈妈。只需要让我知道,在困苦的环境里仍有人在高举心中火把前行。”
哪怕,她心中的火再也无法复燃!
也请让她看到,这世上真的有人曾经、正在走在自己的信仰里、理想里!并且他们最终也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只让她远远看一眼!就一眼!就能够证实,理想拥有抵抗现实的能力!
“好,倾倾。”乔佳偏过头,在女儿的额头上落下轻吻,“妈妈陪你一起。”
徐鸣依然很忙,不过他每隔三四天就挤出晚上的时间来找女儿。
他只是对她说自己年轻时选择研究所那天挽上激动地畅想。想象自己在里面能否实现抱负。
他告诉女儿自己的研究遇到过许多个至暗时刻,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以外的人诉说。那些低谷期,他没有一丝劝自己放弃的想法,于是总是痛苦地继续。
哪怕耗时一年才得出想要的结果,这都算快的了。
“倾倾,我必须要以我浅显的经验告诉你。科研,是大雾里看不清未来的断桥。”
“这座桥能否到达成功的对岸,全看你能否拿出搭桥的木板。”
徐鸣叹了口气,他仰头望着天花板,“有人能自洽迅速回头走上另一条路,有人一辈子都在搭桥,有人的桥七扭八歪离对岸越走越远,也有人......”
他一顿,望着天花板的眼角蓦然涌起几滴泪,“也有人踏踏实实、迎难而上,走到了对岸,却没有时间享受片刻的喜悦。”
徐倾砚也擡头望着天花板,那上面是余庭森的家。
她不可能再听不懂爸爸的弦外之音了,“姚阿姨和余叔叔吗?”
徐鸣点了点头,怅然到,“是啊。”
只是一句话,却让徐倾砚感到莫大的鼓舞。
这些日子里牵绊她的荆棘仿佛因光而退去了。
她想要寻找的榜样,其实一直在身边。
爸爸、姚阿姨、余叔叔。他们都是大雾中的前行者。
徐倾砚突然想,哪怕她现在被学校开除,也可以重新考研。
可如果那时候所有老师都知道她干的事情而不收她呢?
那就回来卖手抓饼。
人生能差到哪儿去呢?
就算不甘心,她也知道向现实妥协是活下去的第一步。
“倾倾,我永远不会劝你‘很苦,不要来做’也不会对你说其他劝退的话。这是你的选择,不论如何我和你妈妈都支持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向前走。”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和你聊聊天,如果你愿意问我这个老头儿一些事情,我也会倾囊相授。”
徐鸣笑了笑,“因为我赚的确实没有你妈妈多。很多现实上的东西,她能给予你的托举更大。”
还有一周就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徐倾砚早上刚起来看了眼时间就接到了张明的电话。
“......”那边是颤抖的深呼吸,声音更是控制不住的激动,“倾砚,我们赢了。”
一句话震得徐倾砚嘴唇颤抖几下说不出一个字,“好......好......谢谢,谢谢!”
唯有身体能给出最真诚的反应。
颤抖的手点击手机,重新连上网络消息纷至沓来。
手指自动在网络搜寻东平大学,对董滨的处理结果赫然在前。
顾不上疯狂弹出的消息,徐倾砚盯着处罚结果,看了一遍又一遍。
白底黑字红印章,在她眼前翻了又翻,她几乎觉得自己要不认识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