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光
开学后第一次研学,大巴上徐倾砚和刘承菲坐在一起,她靠在窗户上看书,蓝色的数奥书她看到第五卷了。
这是罗老师推荐的,之前她自己学习的那些已经全部被她拿下。
就是那个独自为最后一道题写完答案并全对的瞬间,徐倾砚终于暗自庆幸了一刻——或许,她在数学上真的有一点天赋?
可这苗头刚探头,下一道题一出现她就蔫了。
因为真正有数学天赋的人一定不是她这样的。
徐倾砚认为,真正有数学天赋的人是提笔如泉水泄涌,过程如山水悦目,答案如晨光明亮。
所以在这些自负苗头想要探头的时刻,她都会立刻冷静下来,现在在车上看书就证明了她只是个普通的“努力人”。
“你怎么了?”听到好朋友唉声叹气,刘承菲愣了愣继续扎好马尾。
不过徐倾砚自己都没听到,“哦,没什么。”
......还是有什么的。
“我只是觉得,这世上我不会写的数学题好多啊。”
刘承菲傻了,研学不是出来玩吗?玩就行了,你看书就算了,现在怎么又回到教室里的状态了?!
“徐倾砚,研学是出来玩的,你今天的任务就是出来玩,其他的先放一边。”这句话显然无效,刘承菲想了想继续说:“徐倾砚,你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世上的数学题永远写不完。”
“为什么?”瞧瞧我们的小学霸问了个多么呆的问题。
“因为题是人出的,只要在编题的时候做个拐弯,那要求的东西就不是原来的了,然后老师就会把他归为‘某种题型’,市面上好多人都是这么挣钱的。”刘承菲拍拍徐倾砚的头顶,“你只需要把你考试时的那些题全得到分数就够了......嗯,不过你要是大学选择数学专业,那就另说了。”
说到这里,刘承菲转过头,与徐倾砚面面相对,“你想学数学专业吗?”
想吗?
握着书的拇指加重了力道,但并不是在下决心。
“我不知道......”那现在拿着这本书在干什么呢?
因为,想靠自己求得答案。
因为,书写解题的过程、最后一笔敲定正确的结果很有成就感。
她只想学会更多,想进步。
“那你还看这些书干什么?把时间给其他学科不好吗?”刘承菲有些难以理解,如果对数学没有兴致,又为何要这样。
徐倾砚赞同地点了点头,速度慢到她自己都没有感觉。
不过书确实被合上了,大巴也跟着启动了。
东平市科技馆。
距离场馆大门有一段长长的台阶,下了车整个高二年级都要自己爬上去。
“烦死了为什么一下车就是这么多台阶。”余庭森闷声抱怨,“徐倾砚,你刚在车上睡觉没?南北朝睡了一路呢,我都不知道他昨晚干什么去了。”
徐倾砚看了眼魏锦,好大的黑眼圈。
“熬夜学习了?”
魏锦还有些不清醒,“你怎么知道?我想着今天不来学校,所以昨晚激动得睡不着,就爬起来写了数学,居然一下写到了天亮!太离谱了。”
确实离谱。余庭森搂着魏锦说他这是找虐。
徐倾砚没有跟着他们开玩笑,只是想到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一次经历。
是在高一暑假的时候,晚上上床前她合上了书。
可是因为最后一眼看到的某道数学题,她无法平静,大脑里不停在打草稿、计算。
那个过程,真的好舒服。
就像现在爬台阶一样,因为学会了爬楼梯,一路能量转换,所以最终站在了场馆门口。
徐倾砚回头望了眼,还有许多学生在爬,她突然开始幻想科技馆门口这些台阶的意义——创造科技成果的前提就是学习,再去应用转换。
月球车、火箭、潜艇、坦克......琳琅满目的成果。
数千年人类的创造从铁器农耕,到现在穿透大气层、潜入无渊深海。历史记录缺页少页,手艺历久失传,似乎只有科技从未断过,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曾放手科技。
因为科技能强国,因为科技能给民族底气,因为科技是......
徐倾砚的脚步停下了。
透亮的玻璃后是一架激光武器的炮筒,完美光滑的炮筒一角折射顶部的灯光。
“这是现役地对空激光武器的一部分,由国激光所研发......”小哥推了推眼镜继续解说。
旁边的屏幕播放着此武器的演示与介绍,还有它的模型拆解分析。
“老师,这个武器现阶段在国际排名上如何?”
看着问问题的女生一脸冷静,解说小哥失笑到,“处于前列,但有待改进。还等着同学们未来去为它做升级呢!”
徐倾砚的目光重新回到炮筒上,一副痴呆样。她刚刚为什么会问出那个问题呢?
因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