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释放个性,找到自我擅长的那半亩田( - 控心术与分心术:受益一生的心理控制技巧 - 麦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0章释放个性,找到自我擅长的那半亩田(

第30章释放个性,找到自我擅长的那半亩田(1)

想要永远不面对失败,那就什么都别去做。

——

艾尔伯特,哈伯德

每个人都有的个性

个性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但同时也是个神秘的东西。个性容易辨认,但很难界定。与其说个性是从外界获得的,不如说它是一个人内心的体现。

我们所说的"个性"其实是一种外部的证据,它可以证明我们在上帝那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自我,是我们真正内心的绽放,或者说,它是我们说所的"对你的真我进行充分的、自由的表达"。每个人身上的这种"真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像磁石一样。它让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强大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冥冥之中跟一种命运般存在的东西相关联,而它也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我们。而另一方面,虚伪的个性则回令人感到憎恶和讨厌。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婴儿,觉得婴儿可爱?这当然不是因为婴儿会为你做什么、婴儿知道什么,而是因为它们的样子和本性都是天真无邪的。刚刚出生的孩子具有"正个性",在他们的身上找不到虚假,找不到伪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叽叽咕咕地声音或者哭声)来表达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情感。他们说着自己想说的"话"。从感情上讲,婴儿是诚实的,他们没有谎言和隐藏。这恰恰证实了那句心理学格言——"做真实的自己"。他们对于自我表达没有丝毫的疑惑和不安,他们一点都不内向。

婴儿可以证明,一切的自我抑制都是从子舞意象中学来的,而并非天生存在于自我形象中。

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锁着一个活泼的个性

每个人都具有那种神秘的、我们称其为"个性"的东西。

说某个人"个性好"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他们释放的是自己内心的富有创造性的潜力,能够自如地表达他们的"真我"。

"个性不好"和"个性内向"差不多。"个性不好"指的是一个人无法展现自己内心中具有的创新能力。他们把它锁起来、加上镣铐,再把钥匙扔掉。"抑制"这个词,字面的含义是停止、阻止、禁止、制止,具有"内向"个性的人在展示真我的过程中给自己施加了限制。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这种人害怕展示真我,害怕称为真我,于是他们把真我锁在了内心的牢笼当中。抑制的表现可谓是五花八门,如害羞、胆小、有敌意、难为情、过于愧疚、失眠、紧张、烦躁、很难与人相处等等。

挫折实际上会出现在我们的各个方面,也是个性受到抑制的行为表现。真正的、根本的挫折是无法成为"我们自己"的,也无法让真我得到恰当地展示。但是,这种最基本的挫折很可能会给我们所做的一切带来负面的影响。

过度的负面反馈其实就是抑制

控制科学让我们对内向的个性有了新的看法,为我们指明了通往解除抑制和自由展现的道路,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被禁锢的灵魂从牢笼中解救出来。

伺服机制里的负面反馈其实就等同于批评。负面反馈的意思就是在告诉你:"你错了,你离开了正确的道路,你需要一些矫正措施才能让你再次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

然而负面反馈的真实目的应该是调整自身的反应、调整前进的道路,而不是让我们停滞不前。

如果负面反馈起到了较为恰当的作用,那么导弹或者鱼雷就会对那些"批评"作出适当的反应,结果就是可以纠正错误的前进路线,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发。如我们前文所讲的那样,路线会呈现出"之"字形的曲线形态。

但是,如果伺服机制对于负面反馈过度敏感,那么自然就会导致反应过度。它不会持续朝着目标前进,而是沿着侧身的"之"字形前进,或者干脆让自己停下来。

我们体内存在的伺服机制也是按照同样的机理在工作。我们必须先进行合理的负面反馈,才能有目的地行动,才能找到正确的目标并向着它前进,或者在引导下攻击目标。

事实上,负面反馈其实总是在说:"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你做事的方式吧,做点别的事情。"其目的在于调整反应或者改变前进行为的度,而不是让一切行为都停止下来。负面反馈并不是在说:"吁!停下来!"它说的是"你现在做的不正确",而不是说"你怎么做都不正确"。

不过,一旦负面反馈过度或者我们的伺服机制对于负面反馈过度敏感,结果就不是对反应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是完全地抑制了反应。

过度的负面反馈等同于抑制。当我们对负面反馈或者批评反应过度时,就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我们当前的路线是错误的或者它偏离了正确的航向,甚至连我们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不对的。

徒步旅行的人、打猎的人常常把车停在附近有明显标志物的地方,比如一颗方圆几千米范围内都能明显看到的特别高大的树,他们可以通过树找到自己的车。准备驾车返回时,旅行者开始寻找大树(就是"靶子")并向着它走过去。途中,有时这棵树会脱离他的视野,但是行进路线已经通过行进方向和树所在的位置进行过比对并来回检验过了。如果路线在树的偏右15度方向,那么旅行者所作的前进行为就应该是错误的。所以此时他就要立刻纠正路线,然后再次朝着树走过去。

可是,我们许多人却经常得出一些愚蠢的结论。当有迹象显示我们的表达方式偏离了正确的路线、找不到标志物或者"不正确"的时候,我们就错误地下了结论,认为自我表达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或者认为成功(到达目标的树)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正确的。

过度负面反馈具有干扰或者完全中止正确反应的作用,这点我们在心中一定不要忽视。

口吃是抑制的产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