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视啦 - 我在九零创业致富后带飞全村 - 爱吃什么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上电视啦

上电视啦

工厂生产很忙,小兰在村委开完会就回到厂子。

一天后,村长带着三个年轻人来厂里找她。

村长一脸骄傲,“小兰啊,这是县里报社的记者,下雪那天,你不是让大家伙救了人。记者同志听说了,要来采访你!”

干练的女记者穿着黑色羽绒服,短发俏丽,眼神快速扫过整个厂区,然后将目光落到小兰身上,简单寒暄后,她直接切入主题:“这次突然降温大雪,造成了严重灾害,甚至有人在冒着大雪回家的路上,因体力不支困在路上,等发现时,已经失去了生命,……”

听到女记者如此说,其他人又想起当时大雪的场景,隐约后怕起来。当时,若不是小兰让大家伙出去救人,或许,附近每个村也会有人冻死。

采访过后,女记者对汪家村的整体产业很感兴趣,提出想去看看。

“一进厂区,我就觉得,厂区规划的很漂亮,即便是寒冬,入目也是一片生机。还有那一汪水池,薄冰残荷鱼儿游,若是夏日,必定荷叶碧绿,更加好看。”

小兰听她这样说,眼神里流露出赞赏,“不愧是记者,你好有文采啊。要是有时间,夏天在来我们厂看看,每个季节都不一样。”

女记者的确文采很棒,同行的人也介绍,“我们文记者,可是有名的才女,十六岁上大学!想我十六岁的时候,初中还没毕业呢!”

十六岁上大学?

这话一出,大家对文记者更加尊敬。文记者谦虚的笑了笑,赶紧转移话题,“金厂长一手成立美味厂,棉语等品牌,我周围的人都认棉语的袜子,我家小侄子就爱吃美味厂的猪肉脯和五香豆干。品牌做的如此成功,金厂长才是有过人之处。您是辞职下海,还是学过工商方面的专业呢?”

这话一出,村长和安葵花等美味厂的人都沉默了。

小兰笑了笑,“其实,我一天学都没上过。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从未上过学?

文记者直接瞪大眼睛,身后的男同事忍不住出声:“怎么会?你都会写字!别不是骗人吧!”

察觉到安葵花等人用不善的眼神瞪他,他连忙找补,“我我的意思是,金厂长的企业办的这么大,美味厂棉语全县有名,有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没上过学呢?”

小兰笑了笑,并没有计较男记者的怀疑,而是很认真的回答:“我从小跟着养父母,刚到年龄就嫁人了。幸好我遇到很好的丈夫,还有公爹。结婚后,我丈夫教我识字,算数,公爹将做豆腐的手艺传给我。”

“我在汪家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我的邻居葵花姐,没有她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美味厂,顶着压力支持我们建厂的村长,……”

文记者最初只想采访下雪天救人的事,来到汪家村,干净整洁美丽的厂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最后,却是金小兰这个人,让她由衷的敬佩。

越是了解,她越是激动,金小兰就是她想写的女性代表,独立自强,有着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超出寻常的勇气和魄力。

文记者在汪家村停留了两天,给小兰做了一个专访。

几天后,雪天救人的报道发出来,随即报纸上还特别刊登了金小兰的专访。

崔寨,姚花一脸憔悴,坐在灶火前,用火柴点燃一把麦稭,填进灶火里,火苗腾的起来,差点烧到她的头发。姚花骂骂咧咧,“大壮!大壮!”

自从小兰嫁人,杨毅跑了后,家里的活就落姚花身上了。被人伺候的日子没有了,她还要烧火做饭,崔大壮懒得就躺屋里,等着吃饭。

“哎呀,大壮家的,你家小兰上报纸啦!”

“光荣啊!小兰那丫头厉害啊,直接成大老板啦!”

姚花心里烦死了,这群人就是来看热闹,她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不就是开了个作坊嘛!还大老板!”

邻居直接夸张的叫起来,“哎吆吆,看来你是真不知道啊!人家美味厂员工有五十多个呢,谁家作坊这么大啊!棉语衣服厂也是她的,听说还有养猪场,建筑公司,还有个运输队呢!”

看着姚花气的鼻子都歪了,邻居酸溜溜的劝,“可惜喽,你不是人家亲娘!你说说,那时候对人家好点,现在可就是大老板的娘喽。后悔了吧!”

邻居说完看姚花气的眼睛都红了,赶紧功成身退!出门还对着崔大壮家门口吐了口唾沫!

呸!

要不是这两口子不做人,他们村里的人早就想去汪家村打工了,就是因为他俩村里人觉得小兰当年在崔家受苦,大家不好意思去!

看报纸上写的,小兰啊,现在是真出息,厂里职工基本工资每个月都有300元,每月还有优秀员工奖励,年底还有奖金!一年下来整个四千多。听说村里年底给每个村民还有分红!

她想好了,当年自己可没欺负小兰,甚至还偷偷给过她吃的。下次招人,就让自己儿子闺女都去报名!

有她这种想法的人,并不算少数。特别是崔寨和金家村的人,和小兰能沾上点关系,感觉自己腰板都硬了。

小兰并不知道这些,因为这篇专访报道后,有很多人打电话说要采访她。这让小兰很苦恼,她可不喜欢抛头露面,翻来覆去说过去的事。本打算都拒绝,文记者再次来到汪家村。

文记者全名叫闻涛。比小兰大一岁。

她这次不是自己来,而是带了她以一位朋友。朋友是省台的,负责一个比较有名气的节目,听闻涛提起金小兰,她觉得很适合自己的节目,就表示要来看看了解下。

薛小丹不太相信金小兰以前大字不识,仅凭自学就办厂。可当她来到汪家村,看到整齐的厂房,干劲十足的员工,提到金小兰时大家眼里流露出的赞赏和敬佩,她瞬间觉得,闻涛那篇专访写的太简单了。

她觉得,金小兰身上,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你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呢?从一个走街串巷卖豆腐的商贩,到如今很成功的企业家?”

金小兰面对薛小丹的提问,她脑海里想了很多,“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大概是我想过好日子,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这一路上,我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她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点。”

“我们的职工,都是勤劳的普通人,大家心里就一个想法,脚踏实地的工作,挣钱过好日子。”

小兰的话,太过实在,闻涛和薛小丹听了都忍不住笑。可她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嘛。当温饱成问题时,肯定是先解决温饱。能吃饱饭,挣了钱,才能让孩子们去读书,托举下一代。

“金厂长,来我节目,做个访谈吧。”

面对薛小丹的邀约,金小兰感觉有点局促,她不习惯这事,听说是省台的节目,还上电视。

“我,也没啥好说的,净说大土话,有人看吗?还是算了吧。”

薛小丹扬眉,“你可知道,许多像你一样的女性,特别是村里的女孩,她们想做事,因为家里人不支持,就一直没法做。”

“若是看到你的事迹,我想肯定会给一些人带来启发。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不认命三个字,也看到了勤劳致富,还看到了你的善良和勇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