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排骨 - 我在九零创业致富后带飞全村 - 爱吃什么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糖醋排骨

糖醋排骨

大半年来,汪泉和汪清林除了养猪,就是找买家。黑猪价格虽然高,但在最初就订好了买家。买家是一个大型的汽车配件厂,有三个分厂,员工一千多人。这里面还是清林找的关系,当初口头说让养猪场只要把黑猪养好了,他们就会按市场价收。

中间他们还来参观过养猪场,对这里很满意。

藏在绿荫深处的养猪场,周围有花有树,旁边有小池塘,不远处还有养鱼池,景色很美,空气新鲜,不像其他养猪场一样,充满臭味。

养猪场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污水猪粪也都处理后成了肥料。最特别的就是猪吃的东西,并不是市面上的猪饲料,而是美味厂生产豆制品剩下的豆渣和下渣。

“这放以前,可是给人吃的东西。”

安葵花再次出手,做了拿手的红烧肉,另外还做了酸甜开胃无敌好吃的糖醋排骨。她选用肉质紧实、带有脆骨的猪小排,斩成小段后焯水、油炸,然后裹上独家秘制糖醋汁。刚出锅的糖醋排骨,散发着浓郁的酸甜气息。咬一口,薄脆微焦的外皮下,是鲜嫩多汁的肉,或吃到脆骨,发出咯吱声,让人欲罢不能。

猪吃得好,住的好,养的时间长,肉质细腻,纹理清晰,颜色鲜亮,脂肪分布均匀。吃起来既有猪肉的醇厚,又带着一种清香,肥而不腻,很香很好吃。

配件厂的人吃着赞不绝口:“太好吃了,有小时候吃的猪肉那味。”

“我可是想买些。”

“我也是!”

……

养猪场的猪肉,征服了每一个爱吃肉的人。配件厂本就包吃包住,伙食还不错。厂里的人在养猪场尝到美味厂的产品,又顺道参观了下。他们对于美味厂很感兴趣,当然产品物美价廉是首位的,最终与美味厂也达成了合作。美味厂定期向配件厂食堂供货。

“说到底,美味厂还是沾了养猪场的光。猪肉本可以卖更高的价。”

养猪不是个简单的活。脏,累,臭,汪泉和汪清林一直忙,汪清林几乎住在养猪场里了。家里让他相亲,他都拒绝了。

汪泉笑了笑,看着温柔的兰妹,躺在自己身边,孩子躺在小床上,他觉得很幸福。“这有啥,清林现在眼里只有钱!”

这一批猪,他们挣了很多,猪肉的价格在2-3元一斤,一头猪体重基本都60-70公斤左右,只这一批黑猪,他们就卖了8000块!

汪清林都乐翻了,自封天蓬元帅呢。

现在,猪场里也有了自己的母猪,种猪。他们也决定招人了!

年底,美味厂的同行消失了几个,剩下的厂都已经初具规模,不仅手续齐全,也都有了自己的客户。乡里还组织这些厂里的人来美味厂参观学习。

乡里来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开会,“大家不要只看眼前,团结起来,一起打出名气。让更多人知道,咱长屯乡生产豆制品,味道好,价格也好。大家要共同发展,不能内部相互争。”

郝红霞私底下吐槽,“都是些官话!还不是咱们吃亏,他们竟学咱!”

小兰何尝不知道,作为第一家,她们当时太难了,啥也是自己摸索来的,想起沿街叫卖,想起大雪天等在人家工厂外,还有送货的时候,车翻了,都顾不上自己的伤,还坚持按时送货……

可她同时也知道,乡里的干部说的有道理。

电视里都演古代做生意,都有商会,不就是大家同根同源,报团取暖,出事了好有个帮助。道理谁都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发展还是要凭真本事。

1991年底,春节要到啦。这一年美味厂虽然遇到了危机,但也从中开始转型,账面上的数字比去年更好看。美味厂和养猪场收益客观,村集体账上也终于有了钱。过年了,直接给全体村民发了新年礼。

就在这一片欢天喜地的中,汪家村出了一个怪人!

“兰妹,小五叔,被老鼠大仙看上啦!”

小兰皱眉:什么鬼?

小五叔的家,就在小兰家北面,小巷子第一家。四十多岁的小五叔,人长的普通,又懒,家里穷,至今依旧是个光棍汉。

自去年五奶奶去世后,他就更懒了。睡醒了就随便吃点,然后跑小卖铺看电视。

村里人去家里给他送年礼,才发现他躺在炕上发高烧。大家伙赶紧给他喂药,等他他退了烧后,见人就开始说胡话了,声称自己被老鼠大仙看中了!

据小五叔自己说,他在睡梦中,被一只老鼠咬了他的脚趾,然后他就见到了鼠大仙,并且学了一点本领,能给人看病。

郝红霞打听的最多,还去围观过小五叔给人看病。看一个准一个,听说还会看风水。

小兰半信半疑,她小时候,听说有人会看,能治病,厉害的,还能让死去人上身。不过等她长大后就知道,这都是封建迷信嘛。

年后没多久,村长就叫上小兰去乡里开会。小兰这次提出了汪家村美味发展规划。这是村委成员和美味厂、养猪场的员工,大家共同商议后提出来的。

村里不能只看眼前发展,从美味厂创办到发展养猪场,小兰想起书里关于未来发展的描述,有句话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小兰还记得,有段时间村里半夜就有刺鼻的味道,听说是有人为了挣钱,半夜偷偷干,脏水就偷偷排到河里湾里,臭的要死!

她不想看到汪家村变成那个样子,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看到的是乌黑发臭的水,空气里是刺鼻的味。不过她知道,只靠她自己,肯定是不会改变发展趋势。

所以她去找了村长,以汪家村的名义提交了一份计划书。在这份计划书里,小兰提到汪家村美味厂扩建,组建运输队。厂址与村民生活区分开。

第一步是联合其他豆制品厂统一标准,维护好长屯乡豆制品的名声。第二步就是村里还计划成立食品加工厂,苗木公司,周边村完全可以发展黄豆种植,蔬菜种植等,作为下游产业链。

乡里对这个有点简单的计划,有一点重视但不多。本地政策更偏保守,只能默认汪家村的发展。等有了成绩,才能更有底气向上汇报,争取更大的支持。

有乡里的支持,对于汪家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依靠。

整个春节,美味厂想招一些有学历的专业人才,但进展不佳。虽然美味厂给的待遇不错,可毕竟在村里,有学历愿意来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这个时候,读完书出来可是包分配工作的,谁会傻的跑到村里一个企业呢?

汪晴晴来找小兰,“厂长,我有个姐姐,她是个会计。”她很紧张,脸有点红,“虽然她只上过高中,但干了好几年会计了。”

小兰宽慰的笑了笑,“她什么情况?你先说说。”

汪晴晴顿时声音大了些,“姐夫是跑销售的,她自己带着孩子,原本一直在县里小服装厂干会计,现在领导的亲戚去干了,就让她辞职了。”

对于小兰而言,学历不是第一要求,她就是想找专业点的人。汪晴晴介绍的人听起来有工作经验,对于美味厂,她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美味厂对于她,可不是。家住县城,来美味厂可不方便。

“她真愿意来我们厂嘛?咱们厂在村里,就周末能回县城。”

汪晴晴点头,“她知道咱这的情况,是她主动找的我。金厂长,其实她就在我家,要不让她过来一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