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交谈难以抑制的喜悦
第79章交谈难以抑制的喜悦
“恳请母皇明鉴。”唐愔再次俯首,额头触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宛若宫墙之外鸣冤鼓的回音,清晰地传入唐成伊的耳中。
然而,唐成伊此刻怒火中烧,根本无暇顾及唐愔的言辞,她断然下令:“来人,护送誉王回府,未经朕许可,不得迈出王府一步,府内人员亦同此令。所有采购事宜,一律由大内总管负责。”
唐愔听闻此言,心中明白此事已无回旋余地,唯有静候秦楠清将人带回,以便当面对质。
得知此事后,唐怡心生关切,意欲前往誉王府探望,却在府门被守军拦下:“殿下,陛下有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恳请您先行回宫。”
唐怡踏入宫门的那一刻,才深刻感受到母皇的怒火之盛。她急忙赶往皇宫,意图替唐愔求得宽恕。然而,唐成伊此刻闭门不见任何人,连续数日埋首于勤政殿处理奏章。即便是那些假借报告政务之名,实则为誉王求情的官员,也都被拒之门外。
唐怡站在宫门外,与唐成伊身边的贴身大宫女交谈。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强求。只是母皇因姐姐之事近日心力交瘁,烦请御膳房和御药房多加照料,切勿让母皇因劳累过度而感到不适。”唐怡嘱咐完毕,忽然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另外,后宫中人熏香过于浓烈,这几日尽量阻止她们接近母皇,以免她们影响母皇的心情,明白了吗?”
大宫女轻柔地鞠了一躬:“自当如此,六殿下对陛下的关怀,奴婢定会竭尽全力去完成,恳请殿下安心。”
春闱考试圆满结束后,理应为唐怡举行封王大典,然而王府尚在修葺之中,此事便暂时搁置。尽管如此,唐怡封王之事毋庸置疑,众人对她的尊敬之情愈发深厚。加之当前誉王殿下之事……最终谁将登上太子之位,尚存悬念。
回到住所,唐怡手中握着秦楠清寄来的信函,信中并未提及那件大事,显然是希望她不要忧虑。然而,如此重大的事件,她身处京城,又是陛下的女儿,又怎能不被知晓呢。
既然秦楠清希望她保持无知,她便不再追问,只是在回信中询问他,何时能够归来。
陈升遗留的诸多难题,让京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前往蜀中。因此,蜀中的各项事务暂时交由秦楠清负责,她目前也是应接不暇。
即便如此繁忙,秦楠清依旧铭记着为唐怡捕获一只食铁兽幼崽的承诺。她持续招募人员,组织队伍,计划待食铁兽幼崽成长一段时间后,便着手捕捉一只。有了专业的驯兽师,驯服这小家伙指日可待。
每当想到这里,秦楠清便感到疲惫的身心重新注入了活力,她相信自己还能处理更多的案件。
秦楠清渴望将陈升押解回京,但考虑到途中可能遭遇的不测,她只有在陛下亲自护送下才会感到安心。然而,京城的誉王殿下正急切等待与陈升对峙,此事亦是迫在眉睫。
因此,秦楠清不断上书,恳请陛下尽快指派新的郡守,以便她能早日返回京城,处理誉王的事务。
这些奏折,陛下却迟迟未予批复,似乎被搁置一旁,这显然违背了既定的规矩。
秦楠清早已预料到这种局面,她深知这是陛下对他不满的信号。她本是为调查蜀中郡守而来,却意外牵扯出誉王的事件,这无疑让人心生不悦。
面对这种无奈,秦楠清只能选择留在蜀中,一边等待,一边暂时代理郡守之职,处理当地的政务。
然而,问题终究需要解决。唐成伊将秦楠清的奏折搁置数日之后,终于开始审阅,但关于郡守人选,她依旧毫无头绪。
殿试已尘埃落定,前三甲也已选出,但若让这些毫无从政经验的学子担任郡守,恐怕难以胜任。但目前看来,似乎别无他法。
唐成伊审视着这些新科进士的籍贯、姓名以及成绩,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于蜀中郡守这一职位,他心中也有了合适的人选。
这位新科进士,第二甲第一名,正是越国公的千金,出身显赫且清白。更令人安心的是,越国公全家定居京城,这无疑消除了任何可能的意外风险。
任职的诏书已经草拟完毕,唐成伊召唤吏部官员,将这些新科进士的任命一一宣布。
“陛下,派遣如此年轻的人担任蜀中郡守,是否有些欠妥?”吏部尚书审视着官员名单,面露疑惑。
唐成伊并未擡头,依旧专注地批阅着奏折,同时回应道:“此人的成绩斐然,仅需进一步磨练。何况她是越国公的女儿,能力上自然不俗。此外,若我们不给予年轻人机会,她们又如何能够成长?朕对此事已有定夺,你无需多言,只需将朕的旨意下达即可。”
“遵命。”吏部尚书应声而动,迅速前往翰林院,以传达皇上的旨意。
一甲的三位才子,暂时驻足于翰林院,而其他人员则分赴各地,或填补郡县的空缺,或在京城继续他们的职责。唯独二甲的第一名,被任命为蜀中郡守,成为本次科举中职位最为显赫之人。一时间,前来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几乎要将门庭踏破。
越国公对这位嫡出的女儿关怀备至,得知她即将远赴蜀中,便特意在蜀中购置了房产,并招募了新的仆从与护卫,确保她能够安全抵达并顺利上任。
秦楠清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她已经踏上了赴任的旅途。有了新的郡守接替,她终于可以计划何时返回京城。然而,这位新任郡守是今年才金榜题名的,难免显得有些青涩。秦楠清心中暗自希望,在她传授经验之后,新郡守能够让她少操些心。
越故铭自剑门关踏入蜀地,旅途中鲜少乘坐轿子或马车。在亲身体验了天险之后,她深刻理解了为何此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穿越剑门关,眼前展开的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抵达绵阳时,秦楠清已在等候。新任郡守的到来,对蜀中百姓而言,无疑是一桩喜事。因此,在她进城的那一天,街头巷尾挤满了好奇的民众,都想目睹这位新郡守的风采。
“这位郡守如此年轻,看起来似乎难以胜任重任,我们这地方……”
“的确,听说她是今年科举考试的二甲第一名,更是越国公的千金。这样的京城娇女,来到我们这里,恐怕不到一年就会请求调任吧?”
“是啊,会不会像前任一样,只顾自己享乐,不断加重我们的税赋呢?”
尽管街边的百姓对越故铭抱有疑虑,但她是皇帝陛下亲自选定的郡守,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也只能在私下里议论这些话题。
这些话语,悉数传入了越故铭耳中。这位年仅二十的女子,只是轻轻一笑,嘴角微扬,静静地看着街头的民众,沉默不语。
还未步入府衙,越故铭便见到了在门前守候的秦楠清一行人。她与秦楠清颇为熟识,若论辈分,秦楠清可算是她的表妹。
“秦将军,久候了,我这一路是步行而来,您不会介意吧?”面对众多旁观者,越故铭也对秦楠清使用了官场的客套话。
秦楠清恭敬地向她示意,请她进入府衙。“哪里的话,越郡守您这是在体察民情,我在这里多等片刻,也是理所当然。今日您带了不少属官,我只想问您一句,关于郡守的职责,您这一路上是否有所了解?”
“当然,这一路上,我翻阅了不少文书,对郡守的职责有了初步的认识,至于更深入的细节,还得麻烦秦将军您为我详细解说。”越故铭的谦逊之言,让秦楠清对这位表姐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
在白日里,秦楠清引领着越故铭深入探索郡守的职责所在。尽管她自己代理这一职位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她传授给越故铭的知识已经足够让他迅速适应。她的聪明才智令人钦佩,很快便能熟练掌握工作,这让秦楠清感到如释重负。随着她返京日期的临近,心情也越发轻松。
在她即将启程的前一晚,越故铭在府邸内为她精心准备了一场送别宴。
“秦将军,这杯酒我敬您,若非您的悉心教导,我恐怕不会这么快就适应这份工作。待您回到京城,请代我向姨母问好。”越故铭端起酒杯,待秦楠清也举起酒杯后,两人一饮而尽。
“当然,我会的。”
官场的客套话结束后,两人开始了姐妹间的私密交谈。尽管唐怡会向她透露一些信息,但总有些细节是她所不知的。越故铭同样渴望获取更多关于蜀中的情报。就这样,她们在深夜里畅谈,直到夜深人静。
“越表姐,我也没什么特别的叮嘱了。蜀中繁荣昌盛,陛下之所以派您来担任郡守,是因为对您的信任。但鉴于此地的重要性,我预感不久的将来,剑门关可能不再属于蜀中管辖。如果有人在背后议论,还望您三思而后行。”秦楠清语重心长地给予忠告,这番话饱含了她对越故铭的关心与好意。
“我明白,我将永远忠诚于陛下。”越故铭以此表达她的忠诚,以使秦楠清与陛下安心。
“另外,那些曾是郡守的下属,大多数都参与了此事,我也已将他们处理完毕。目前有些职位空缺,陛下已经指派了人选,但仍有部分职位,需要您挑选忠诚且可靠的人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