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通嫔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得让皇上知道她惦念着皇上是付诸行动的,至于皇贵妃娘娘那边是和皇上有约定几年做一件大氅还是真的没想起来皇上,那便不是通嫔需要关心的了。
当然除了大氅这样大件儿的东西,还需要给皇上做几件常服还有内衬,既然要做,自然方方面面的做到,这才能体现她的惦念。
毕竟光做一件大氅好似是为了堵皇上挑理的嘴一样,还是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都要顾忌到,毕竟现在后宫没有皇后。
自然谁惦念着皇上,私底下给皇上做了衣服穿,都是没有什么讲究的,何况如今她身怀有孕,不能侍寝。
没了身体上的交流,必然需要其他方面的交流才能保持住她的恩宠,毕竟这一怀孕,通嫔也不想莫名其妙的生完孩子便失宠了。
之前她让小厨房研制新菜品,让皇上对景阳宫流连忘返,还连带着用这些菜品在慈宁宫和寿康宫耍了好感。
但到底她能想到的菜品新鲜感也只能维持在一段时日,日后想要留住皇上,只怕效果比不得之前了,何况后宫妃嫔们又不是没有后来者居上的。
通嫔自然是有危机感的,想要恩宠,自然是要让皇上对景阳宫流连忘返,通嫔从衣食住行上面下手。
布置的环境,小到一个摆件,大到床铺的铺设都是按照皇上的喜好来的,虽说皇上情绪内敛,也没说哪里不好的。
但从细微的举动上,还是能察觉到一二喜好,通嫔自然不会大张旗鼓的改动,还是一点点的变化,也只托词自己喜欢如此。
好在因着景阳宫这边离其他人那边远一些,倒也没让人察觉什么,何况除了储秀宫的端嫔有空会来景阳宫外,其他人并不拜访通嫔。
当然也有通嫔喜好独来独往,就算是去御花园赏花,也是往人少的地方去,毕竟后宫女子总要为了自己,为了家族或者是为了孩子争宠。
就是有交好的多半是因为利益。但若是联盟里面相互之间利益冲突的时候,只怕也会反目成仇,就像之前端嫔怀孕后,也有一段时间摇摆不定。
还是因为端嫔生了一个女儿而不是儿子,这才让彼此之间的联盟稳固下来,因此一事儿,通嫔对于和后宫女子交好的行为便不再抱有侥幸。
何况交好的女子还需要防备她有一日因着别的缘故背叛自己,或者容易陷害自己,不如一切都冷淡处理。
除了讨好皇上忙着争宠。再加上有一两个交好的妃嫔不怎么特令独行外,通嫔基本上都是避着别的妃嫔们的。
而通嫔自己其实也没有大的想法,毕竟通嫔知道皇上是个长寿的皇帝,且等到皇上命终就寝的时候,儿子都中年了。
通嫔也觉得按照这个时代的卫生医疗条件,自己又是接连生孩子,虽说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未必没有影响的,都未必活得过皇帝。
如此不妨筹谋能看得到的利益,将来胤福阿哥身体也不允许,不过到时候孩子也许也会因为如此被皇上更加疼爱。
毕竟不会被忌惮,至于胤禶阿哥,通嫔看着胤禶阿哥这性子,只怕和大阿哥一样,通嫔不是说大阿哥不聪明。
只不过是比不过皇家其他的阿哥们心眼子多。胤禶阿哥还是率真一些,通嫔想着自己也不是个能算计的人。
只怕将来也养不出足智多谋的阿哥来,索性胤禶阿哥排序还是在前面的,到时候皇上不会不给安排妥当了。
只需要盯着儿子不要掺和进去,就像历史上的胤祺阿哥一样,将来指不定还能做个郡王,胤禶阿哥更是力气大的,日后有点骑射功夫在身,便也稳了。
毕竟到时候想必新皇缺人用,自己两个儿子又不掺和夺嫡的事情,定也不会惹了皇家阿哥们忌惮了。
就到时候若是她真有幸活到新皇登基的时候,说不定儿子们有幸能都得了亲王的爵位,到时候离了这皇宫,两个儿子家倒替的住,也能自在一些。
通嫔想到这里便笑了出来,更是惹得身边人打趣她,“宫里也就娘娘如此想着皇上了。时不时都要给皇上备着衣服。”
通嫔笑着打了一下侍竹,“你这丫头是越来越胆大了,竟是敢打趣我的,回头本宫便将你指出去。”
侍竹和侍玉跟着通嫔的时候也还年龄小呢,宫女得满二十五岁才能出宫嫁人的,如今通嫔这么说了,也是有意提前放她们出宫。
“娘娘,奴才们舍不得娘娘和阿哥们,还得侍奉娘娘和阿哥们呢,娘娘可别赶奴才们。”
“提前出宫成亲还不好?再者说了,又不是不能再回来,等你们成了亲,有了孩子再回来侍奉本宫也不迟。”
侍竹和侍玉都知道这不过是娘娘的客气话,毕竟她们出宫后是一时半会儿侍奉不了通嫔的,少了一年,多则两年。
通嫔身边哪里能少得了人,何况她们侍奉通嫔的时间也不长,也并不感觉她们之间主仆的情分有多深厚。
“娘娘您如今怀着身孕,且胤禶阿哥也还小呢。哪里离得了人,何况宫里也未调教好新的宫人,哪里能行?”
通嫔也就提前和她们说一说,虽说对于通嫔来说其实二十五岁出宫嫁人是正好的时候,可对于清朝这些人来说却有些晚的。
宫里得主子们看重的宫女们,或多或少都是早一两年出宫的,也是通嫔之前见端嫔身边的宫女被放出宫去又回来做了小公主的奶嬷嬷了。
这才知道了宫女也是要出宫成亲的,规矩好的一些人又有人脉在,自然能回来做个管事姑姑或者幸运未必不能做皇子公主身边的奶嬷嬷。
而宫里的奶嬷嬷们挑选的也是孕育过两个以上的女子才行,毕竟这样也有了伺候孩子的经验,如此通嫔才想着提前和侍玉侍竹说一声。
这种事情到底是要看各自的意愿的,“你们跟我一场,自然是要给你们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