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皇上立马询问,“孩子怎么样,听着哭声不够洪亮,可是因着早产有些影响?”
宜妃温声回道,“许是还没收拾妥当,容臣妾进去看看郭贵人还有孩子。”
皇上嗯了一声,宜妃便进了内里,询问道,“郭贵人生的是格格还是阿哥?”
“回宜妃娘娘的话,是个小阿哥,嬷嬷已经抱下去清理,因着小阿哥哭的娇弱,嬷嬷请了太医诊脉,怕抱出去着了凉,这才未抱出去。”
“一切以小阿哥的身体为重,你们做的很好,郭贵人如何了?”
“到底因着早产,郭贵人还未到生产的日子便用了药,有些伤身,日后若是好生修养,调养,或许七八年后还有一丝孕育子嗣的可能。”
郭贵人因着这一胎受了罪,吃了苦的,如今狼狈不堪不说,还伤了身体,只怕日后怀孕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一个妃嫔的七八年,这么长时间,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一直得宠,宜妃都没有那个自信,更何况不太得宠的郭贵人了。
“人保住了命就行,其他的事情,那都是得看命了,你们到时候缓缓告知郭贵人,现在保密,不必告知她,免得她坐月子都不得安生,本宫去看看郭贵人。”
如今见宜妃进来,想起之前和宜妃闹掰了的事情,颇有些尴尬,“你怎么进来了,皇上可有问起我来?”
宜妃见好歹郭贵人的命是保住了,且也平安生下了个阿哥,“恭喜郭贵人得了个阿哥,皇上牵挂小阿哥,让我进来看看,至于你,皇上倒是未提起过。”
宜妃见郭贵人面色发黑,也不再搭理她,也她再气得她出什么意外,也就只说了这么一句,便出来看看小阿哥后便出去了。
皇上见宜妃出来,询问道,“如何,孩子可还好?”
宜妃笑盈盈的说道,“臣妾恭喜皇上又得了一个阿哥,因着天气的缘故,小阿哥又是早产,便没有抱出来,不过太医已经诊过脉了,若是好生养着,过了三周岁,便也能养住了。”
皇上也松了一口气,好在是有能养住的机会,“那便好,不必抱出来,好生养着,让太医看顾着,务必照顾好小阿哥。”
至于郭贵人,因着皇上还在生气郭贵人肆意妄为,害的小阿哥早产身体不好,而且险些害得德嫔小产,自然也没有什么封赏还有安慰之语了。
“郭贵人这边有劳宜妃看顾着,知道众爱妃牵挂着皇嗣,德嫔那边需要静养,你们也不必多过去打扰,且都回去吧,朕去看看德嫔。”
有了皇上这话,大家也都应了,通妃和惠妃前后离开,通妃想着现在德嫔看着是越来越得皇上看重了。
之前德嫔可看不出来如此,可见德嫔定是得皇上心意,“我们也回去吧,胤禶和六公主还等着本宫呢。”
郭贵人那边在得知自己生了个阿哥,皇上却没有什么表示,而她心心念念升的位份自然也没有,这让郭贵人简直没脸见宜妃。
毕竟之前和宜妃闹掰了也是郭贵人自持会升位份,不想再向以前那样听宜妃的吩咐了,可如今皇上将郭贵人母子交给宜妃。
宜妃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看顾,虽说宜妃也不看好郭贵人生的十三阿哥,毕竟这哭声弱的比小猫崽的叫声都不如。
而且又是这么冷的天气,健康的孩子都容易生病,更何况是如此小的新生儿了呢,可宜妃没有办法,便也只能日日请了太医过来诊平安脉。
那边郭贵人不愿意见宜妃,宜妃自然也不愿意看郭贵人,便也只关心小阿哥,而皇上那边感念宜妃的付出,自然也是心疼宜妃,多恩宠于宜妃。
这便让郭贵人更难受了,但谁让她现在还在坐月子呢,便也只能看着宜妃得宠,而通妃那边,还有六公主要照顾,对于皇上恩宠宜妃的事情。
倒也有耳闻,不过之前皇上对宜妃也算宠爱,如今不过是比之前多去了几次,通妃倒也没吃心,毕竟分的又不是她的恩宠,不必太上心。
毕竟现在德嫔不能侍寝,且养着胎,不能多费神,自然皇上每次过去看德嫔都不会待太久,更不会留宿永和宫了。
而僖贵妃也在坐月子呢,能得恩宠的两位妃嫔都不能侍寝,可不就多出来一些恩宠,下面的人,若是能得宠早就得宠了,何必等今日呢。
所以这多出来的恩宠,便被宜妃得了去,懿皇贵妃都没有吃心,毕竟皇上宿在承乾宫的日子并没有减少,且懿皇贵妃如今有了胤禛阿哥要养。
对于皇上的恩宠看的没有以前那么重了,大概也是接受了皇上三宫六院,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妃嫔,她若是吃醋也吃不过来了。
通妃更是没有爱上皇上,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不降低,也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年龄也没到失宠的时候,也不会费心思争宠了。
郭贵人的小阿哥到底是还没出月子呢,受了一场凉便跟着夭折了,毕竟孩子太小,根本吃不进去汤药,而喂给奶娘再吃奶进去也于事无补。
郭贵人疼哭流涕,悔恨不已,紧接着恨上了德嫔,皇上因着心里有数,并没有怎么和这个孩子接触,小阿哥的离去,也让宜妃心里难受。
宜妃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昏了过去,吓得皇上立马抱住宜妃,“来人,太医,快过来给宜妃看看。”
太医过来诊脉,纷纷皱了眉头,最后推了刘太医出去回话,“宜妃娘娘这是伤心过度才会昏了过去,且微臣们诊脉过后,察觉脉象也有异,疑似喜脉,只月份太浅,还不能确认,得过半个月后才能确诊。”
皇上这边刚失去一个儿子,这边又听到宜妃伤心昏却过去,心里也是又惊又喜又忧,“那便再过半月你再过来诊脉,务必小心照顾好宜妃。
“你们宜主子如今这么一遭,到底损伤了心神,且让她好生静养,日后的请安礼也免了,朕会和懿皇贵妃说一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