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卖“县”计划书
县衙后堂,一灯如豆。
周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面前的文书堆积如山。
钱家抄没的田产地契,厚厚一沓,烫手得很。
城外的灾民已经解散,账目上却留下了巨大的亏空,全靠抄家的银子顶着。
他打倒了钱大通,平抑了粮价,赢得了万民伞,看似风光无限。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风光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那数万亩良田,谁来种?
就算种了,按照大衍朝如今的耕作效率,
秋收之后,那点粮食够养活青阳县激增的人口吗?
他救下的人,很快就会成为压垮他的新负担。
他需要一个破局之法。
一个能让石头里长出粮食的奇迹。
“笃,笃,笃。”
敲门声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进来。”
门被推开,一道青衫身影走了进来,正是林天朗。
他手里,还提着一个造型古怪的木头疙瘩,和一卷竹简。
“林先生,深夜到访,可是有要事?”
周正起身相迎,语气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敬重。
如今,他早已不把眼前这个年轻人当做一个普通的县学学子。
“周大人还在为田地和粮食发愁?”
林天朗将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开门见山。
周正苦笑一声,算是默认。
“我有一样东西,或许能解大人燃眉之急。”
林天朗将那个木头疙瘩推到周正面前。
那是一个小巧的犁具模型,结构却异常精巧,犁辕弯曲,角度刁钻,和他见过的所有犁都完全不同。
“此为何物?”
周正好奇地拿起模型。
“我叫它,曲辕犁。”
林天朗淡淡道,“相比如今官府推广的直辕犁,它更轻便,转弯灵活,深浅可调,耕作效率,
可提升一倍不止。
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八亩,而旧犁,最多四亩。”
一日八亩!
周正握着模型的手猛地一紧!
他不是农夫,但他是个读书人,他比谁都清楚“效率提升一倍”这五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同样的人力,能开垦出多一倍的荒地!
意味着同样的田地,能进行更精细的耕作,粮食亩产将大幅提升!
这……这已经不是巧计,这是神物!
“此等神物,先生从何而来?”
周正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晚生不才,偶读古籍,从前人笔记中揣摩复原而来。”
林天朗面不改色地胡扯。
“好!好啊!”
周正激动地在屋内踱步,“有了此物,青阳县的农事大有可为!
我立刻召集全县最好的木匠铁匠,不!
我亲自去州府请名匠!
一定要将此物大规模造出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万亩良田尽披绿衣,秋收时节金浪滚滚的丰收景象。
那是足以让他名留青史的泼天政绩!
然而,林天朗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冰水,从他头顶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