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得到了南面独尊的地位,又有传国玉玺在手,接下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登上帝位,建立新朝。
皇太极的登基大典,不仅大金勋贵全部到场,蒙古各部首领都千里迢迢赶来沈阳观礼,苏拉玉儿的阿布、额吉、阿哈都来了,嫂嫂因为刚刚生下小侄子,并没有随行。
皇太极自个儿召见了她阿哈桑噶尔寨和阿布白音,苏拉玉儿则在自己的院子里见了额吉,这是她出嫁以来,第一次见到除小姑姑以外的亲人。
见到额吉那一刻,这些年来的心酸不易全部涌上心头,苏拉玉儿鼻头泛酸,扑在额吉怀中大哭一场。
乞颜氏何尝不心疼女儿,嫁出来联姻已经是迫不得已,哪里知道还要经受这么多波折,可是生在这样里家里,女人的一生,自己根本做不得主,她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苏拉玉儿的背,悄悄问道:“大汗他……对你可好?”
苏拉玉儿并没有抬头,只埋在乞颜氏怀里点了点头。
乞颜氏也是嘀咕:“想来应该是好的,你不知道,在你和十四贝勒刚刚和离那会儿,你的信前脚送到你阿布手里,大汗的信后脚就到了,信中是极尽的安抚,又说余生只对你一个人好,就连咱们部落都有安排了。”
苏拉玉儿终于抬起头来,撸起袖子将眼泪一抹,眨巴着微红的眼睛问道:“什么安排?大汗早前跟我说过,科尔沁三代以内都会是伯祖那一支称王,他还能对咱们做什么安排?”
乞颜氏微愣:“这我可不知道,你阿布只与你阿哈说了,其他人一个都没透露过,想来是不宜宣扬出去的。不过单看大汗为了你,能把后宫女子全部清空,便知道,他绝不会亏待咱们的,你如今走到这一步,更加不能行差踏错,这一回,整个部落可就真的指望你一个人了!”
苏拉玉儿心中苦笑,她只是个女人,身不由己,心亦不由己,肩上哪里扛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可是身为阿哈和额吉的女儿,她不得不应下:“我知道了。”
母女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外头就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苏拉玉儿匆匆走出门去,却见是皇太极亲自领着两个蒙古人打扮的男子进来了,那两人,正是她的阿布和阿哈。
她匆匆行了礼:“见过大汗!”而后便绕过皇太极,站在桑噶尔寨和白音面前,满面笑容地说道,“阿布,阿哈,我好想你们!”
白音对她笑了笑,眸中满是兄长对妹子的宠溺,桑噶尔寨却颇有家长的威严,微带训斥道:“你瞧瞧你,越来越不懂规矩了,没的让大汗看了笑话!”而后又对皇太极歉意道,“这姑娘在家里就被惯坏了,大汗千万别与她一般见识。”
皇太极眼眸微动,笑着看向苏拉玉儿:“无妨,本汗就喜欢她这不守规矩的模样,可偏偏,她平日就是太守规矩了!”
桑噶尔寨将信将疑地将目光瞥向苏拉玉儿,嘴上虽然一如既往的严厉,眼底深处的却潜藏着一丝对女儿的疼爱,可是他在儿女面前向来都是这幅模样,改不了了。
晚膳摆在苏拉院子里,皇太极放下了汗王的架子,一杯一杯陪桑噶尔寨和白音灌酒,给足了面子,临出宫时,桑噶尔寨由乞颜氏扶着,早已醉得不省人事,白音倒是悄悄在苏拉玉儿耳边说道:“妹子啊,哥哥不如你,真是汗颜至极呐!”
皇太极陪着苏拉玉儿,目送他们离去,而后才带着些微醉意,讨好一般说道:“喜欢吗?”
苏拉玉儿心中感动,嘴上却仍旧有些嘴硬:“您无需做到这种地步。”
见她又摆出这种不识好歹的模样,皇太极气道:“近日登基事宜本就繁杂费时,若非是你至亲,我何需如此待他们。”说着,还将脑袋撇向一边,不想搭理苏拉玉儿。
苏拉玉儿绕到他眼前,轻轻唤道:“大汗?”
皇太极将脑袋撇向另一边。
苏拉玉儿再绕到另一边,宽慰道:“大汗,不气了,不气了,我很喜欢,特别喜欢,真的!”
皇太极顺势将人捞进怀里,色厉内荏般说道:“我看呐,你就是仗着我喜欢你。”
苏拉玉儿窝在他怀中不说话。
皇太极不以为意,继续说道:“等这件事儿办完了,就得办咱们的事儿了,正好蒙古贝勒、台吉们都在,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苏拉玉儿就是皇太极此生唯一的皇后!”
帝王登基,百官朝贺,皇太极经历多年东征西战和苦心谋划之后,终于黄袍加身,手捧雕刻着“制诰之宝”的传国玉玺,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登基大典在崇政殿正殿举行,苏拉玉儿悄悄躲在东暖阁,见证着这个男人最辉煌的时刻。
只见百官朝拜,山呼万岁,皇太极站在赤金打造的龙椅之前,朗声宣布:“自今日起,我大金正式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改沈阳为盛京,定族名为满,女真人改称满人。”
自此,威震北方的大金天聪汗,正式成为大清崇德皇帝,上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属于满人的历史,即将翻开全新的篇章。
登基仪式过后,就是分封百官,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六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十四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十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馀贝勒;蒙古贝勒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寨桑为和硕忠亲王,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固伦额驸额哲为和硕察哈尔亲王;汉人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皇太极并没有忘记对哲哲的承诺,莽古斯这一支满门荣宠,堪称蒙古之最。
分封百官事罢,本应是分封后宫,鉴于皇太极早前已经将后宫女子清空,他亲自宣布,不日将迎娶科尔沁桑噶尔寨台吉之女苏拉玉儿为后,自此以后,允许已逝明安这一支脱离科尔沁,另立一旗。
他给了他们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日后是荣是辱,全由他们自己,桑噶尔寨和白音早已知道皇太极对他们的打算,自是欣然接受,他们已经靠着女儿、妹子走到这一步,日后的尊荣,该当由他们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子从战场上打拼出来,如今察哈尔已灭,可明国还在,朝鲜还在,他们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被视为汉臣之首的范文程当众提出质疑,认为苏拉玉儿是和离之身,入宫当个妃嫔自是无碍,若是封为皇后,于礼不和。
因为范文程此言,几乎所有汉臣全部出列,跪地请求皇太极收回成命。
这礼自然是汉人的礼,满人从来不在意这些,可正是这汉人的礼,把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只差临门一脚的皇太极难倒了。
他早已将征服汉人纳入计划之中,不仅是在武力上征服,还要他们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所以对于汉臣的质疑,他不得不重视起来,尤其是范文程,这个在最初就效力于他们的汉人。
朝中多数汉臣都是以范文程为首,便是皇太极自己,目前建立新的文臣班子,乃至于对明国的雄心壮志,也还得倚重此人,此时明智的做法,还是要给足汉臣的面子。
他和努尔哈赤不一样,努尔哈赤没有他这么重视汉人,面对汉人时,大多也是采用雷霆手段,强势压服,可他是众位兄弟们中间,最先学习汉人文化的,他知道强势手段压得了一世,压不了一世,汉人能将这些权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自有它的高明之处。
如果今日出言反对的是满臣或者蒙臣,他自当强势驳回,可偏偏这些汉臣,不能如此对待,他们那些所谓的文人风骨但凡被冒犯了,当庭撞柱死谏也不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些人都倒戈投向他们满清了,也不见得多有风骨,可难就难在这个面子。
范文程见皇太极冷着脸不应承,再次请求皇上收回成命,在他的带领下,汉臣亦群起响应,把皇太极弄得十分下不来台,这大喜的日子,眼看就要演变成君臣不和的局面。
苏拉玉儿躲在东暖阁里,将这件事情听得清清楚楚,她也没想到,临了竟然还闹出了这件事情,汉文她是学过的,也知道汉人确实会在某些他们看起来无谓的事情上,偏偏拧巴得不得了。
大汗,不,皇上已经为她做了这么多,也受到许多人私下的议论,她不能就这么干看着,在这件事情上,她也得做些什么才行,既然认定了这个人,她不能再一味地躲在他后头了,苏拉玉儿从前是草原上自由自在的海东青,自从嫁人以后,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她的性子已经收敛了许多,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她也该有所表现,至少让他看到,无论遇到多少质疑,她永远与他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