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面圣 - 我只会种田 - 深山柠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我只会种田 >

第58章 面圣

第二日,教授礼仪的两个嬷嬷就过来了,讲了一整天入宫需要做什么事情,着重强调了如何行礼与不得抬头,哪怕是太后娘娘与皇上吩咐抬头,也不能抬眼直视云云。

又过了两天,礼部派人过来通知,让他二人准备好,第二日一早便要入宫。

等入宫了,苏琼瑶反而淡定下来,再威严又如何,她在现代什么没见过?

然而周清乐一直抖抖索索,害怕得很。引领他们的内侍堆满了笑说道:“周公子无需担心,圣上与太后娘娘都是和善的,不会刁难人的。”

只是周清乐放不开,依旧抖抖索索的跟在苏琼瑶身后。

苏琼瑶看了他一眼,低声说道:“清乐,你这个样子面圣,惹怒了龙颜可怎么好?”

清乐一个激灵,努力直起腰板,咬紧牙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许多。

那内侍弯弯嘴角,打量了苏琼瑶一眼,到没发现,一个村妇竟有如此胆识,丝毫不怯场,还能说服旁人。

到了正殿,苏琼瑶略略扫了一眼,上首坐着一男一女,应该是皇上与太后,只知道他们衣着华丽,明晃晃中透着威严。旁边还站着一男一女,男的一身深蓝色服饰,腰间一抹明黄很是亮眼。苏琼瑶心中琢磨,明黄应当是皇上与太子用的吧?那这个人莫非是太子?

女人是她昨日认识的,晗月郡主。

苏琼瑶与周清乐行了跪拜大礼,皇上喊了平身,他们方起来立在下面,低着头也不做声。

太后问道:“没想到你们这般年轻,苏琼瑶对吧?你来告诉哀家,你们是如何种出来的?”

苏琼瑶答道:“回禀太后娘娘,民妇是苏琼瑶。这水稻其实也不是我们种出来的,是民妇曾看到一本书上画的,正好遇到那样的稻穗,便与我弟弟一起试着种了出来。”

太后点点头,对皇上说道:“皇上你瞧瞧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书上看一看就能记住,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就能动脑子去想,去试。听闻荷香县下半年的收成都好起来了,假以时日,整个大齐都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周清乐听了这话,竟忘了教授礼仪嬷嬷的话,抬起头一脸激动与憧憬的看着太后,拼命点头似乎想要应和。

皇上瞧了他一眼,心中有些不悦,便冷哼一声。

他一冷哼,苏琼瑶侧头一瞥,正看见周清乐如此大胆,急忙伸手拉了拉周清乐,拉着他一起跪下说道:“皇上恕罪,民妇这个弟弟实在是不懂规矩,他一心只想着田地间的粮食蔬菜,并非有意冒犯龙颜……”

上头静悄悄的,苏琼瑶的汗一滴滴的往下滴,她不敢动也不敢再说话,此情此景倒能深刻体会到龙颜大怒,原来并非是说帝王发了脾气,他哪怕不做声,也能有一股气势,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齐璧月银铃般的声音响起:“皇伯伯,您瞧,您都把他们吓坏了。他们都是小地方来的,见识又少,若是因为这点小事,觉得您不慈祥温和,可就不好啦。”

皇上听了她这撒娇的话,方展颜笑道:“那晗月说说,怎么样才能体现朕的慈祥温和呢?”

齐璧月哈哈一笑说道:“那自然是原谅别人的小错误啦!”

苏琼瑶一颗心提得高高的,她明白这个郡主是在替他们开脱。若是没有齐璧月,只怕他们免不得一些刑罚之苦,说不准还会被砍了头。

皇上听了她的话,乐开了怀,对太后说道:“母后听听,晗月这丫头是心疼朕,还是心疼他们?”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晗月对你最是孝顺了,你朝政繁忙,若为旁的事情生气,岂不是自己找罪受?也的确如晗月所说,他二人小地方来的,不懂事得很,农民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规矩礼仪的事情,岂是教习嬷嬷叮嘱一天就会的?”

太子亦接口说道:“皇祖母,父皇,儿臣听闻民间奇人异士,很多皆是某一方面才能突出,但他们不拘小节,不行规矩方圆。这样的人,恐怕是无法用礼仪来约束的。”

皇上眯了眯眼睛,赞同的点点头,站起来行至他二人身边,细细打量周清乐,似乎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便说道:“既然他们都替你说话,你来说一说,你如何种出这种稻子。她说你一心都在田地之间,你告诉朕,你为何要种田?”

“草民……草民……”

周清乐拿眼睛觑苏琼瑶,苏琼瑶了解他,自是明白他此刻定想要自己来解围。但是上头几双眼睛盯着,她如何能替他解答?

周清乐自己也是明白的,此刻嫂子没办法帮他,他只能靠自己。他支吾了片刻,方理清头绪说道:“回皇上,这稻子是我嫂嫂种出来的,草民不过是帮了一点点忙而已。至于我喜欢种田,是因为幼时家中常吃不饱穿不暖,每年村里都会祈求风调雨顺,丰年大家都能过个好日子。

我也是如此希望,我希望的不仅仅是翻倍的粮食,更希望将来能找到不怕虫害,不怕旱涝的稻子来……若是能成功,咱们大齐的老百姓,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了?人人都能吃饱饭,便再也不会有因为灾年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了……”

周清乐说着说着,自称也变成了我,身子也跪直了,又不自觉抬起头来,睁着一双闪闪亮亮的大眼睛看着皇上。等说完了,反应过来了,才急忙低下头匍匐在地,不敢再乱动。

皇上久位言语,只慢慢的踱步回到上首,扶着案几,叹了口气说道:“工部若是人人都像他这般为国为民操心,朕不知道要省多少事情。”

他本是对着太子所说,一面自嘲,一面夸奖周清乐。周清乐却自发的以为是皇上在发愁,忙道:“皇上,那些大人们之所以不能为皇上分忧,并非他们能力不足,也非认知不够。只是他们常年在朝中,不曾下地观察监管,这如何知道粮田好坏,蔬果优劣呢?”

皇上回头看了他一眼,突然笑起来,问道:“周清乐,你可愿做官?”

周清乐愣了愣,答道:“我……草民不会……草民有想过,也打算回去之后试着参加科考……但是草民自幼愚笨,恐不能通过……”

皇上打断他的话,对太子说道:“这小子就给你了,你来安排,先让他好生学习,等到了岁数再看着安排个事儿给他!”

太子赶紧应了,转身去看这个小子,心里有些满意,这样老实又没什么靠山的孩子,还颇有能力见地,实在是不可多得。再说了,万一父皇与他看走了眼,也不过是多个人让他养了几年罢了。

周清乐匍匐在地上,压根不知道皇上这话的意思。齐璧月心中发急,心想这个胆小鬼,怎么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她忍不住嚷嚷:“喂,你这个呆子,皇上看中了你,你还不谢恩吗?”

“啊?”周清乐不明所以的抬起头看看齐璧月,又赶紧低下头去,显然还是没弄懂。但他最是听话,只规规矩矩的磕头谢恩。

他这模样,惹得齐璧月咬牙切齿,翻了好几个白眼。而皇上见着这最宠爱的侄女的模样,却是乐开了怀,也不去理会下面跪着的二人。

太后清清嗓子,问道:“苏琼瑶,听你们这意思,这新品种的稻子,是你为主,他为辅种出来的,你可想要什么赏赐?”

这话只是过场,正常的回答自然是什么赏赐都不要,然后皇上太后便会做主赏些金银。

然而苏琼瑶摇摇头说道:“民妇什么都不想要,种出这种高产水稻,亦不能说是民妇的本事,而是先前便有人研究过,研究出来了,想是消息闭塞,没有大力推广而已。可惜那书看着年代久远的样子,那先人估计也是找不到了,民妇不愿居功,但愿那人能流传千古,方不负他一生奉予黄土的心。”

皇上皱眉看了看她,思索着这个谈吐举止并不像一般人的妇人。他开口问道:“你怎知那人是一生奉予黄土?说不定他也是无意识发现的呢?”

苏琼瑶继续说道:“虽然只是民妇的推测,却也算得上有理有据。这种水稻,可以称之为杂交水稻,它的父系却是常见的,田地常见的那些是长不出稻子的,一般人见了都会将它弃之于不顾,又怎会用它来做父本?而且后面还需要剪花蕊受花粉,这估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能种出来的。另外,但凡见了民妇与民妇之弟弟的人,都会觉得很吃惊,认为这种高产稻子,并非如此年轻的二人可以种出来的,至少也应当是四五十岁,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人……由此可见,那院士定是花了一辈子心血,才能完成这样大的成就。”

皇上问道:“院士?院士是什么?”

苏琼瑶仍旧摇摇头:“民妇不知,民妇只知道他名叫袁隆平,是院士。”

皇上不明所以,太子便拱手说道:“父皇,有些高人喜欢用别样的称号,比如某某居士,想来这院士,应当也是类似的吧。”

其实苏琼瑶很清楚袁老爷爷年岁太大了,并未当选院士,她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遗憾,既然自己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历史上不存在的古代,那为什么不能弥补一下自己在现代的遗憾呢?

皇上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让礼部协助,为这位袁隆平院士,修一块功德碑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