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事了 - 潘安的科举路 - 范懒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潘安的科举路 >

第34章 事了

潘安坐在姑姑的对面一脸担忧,姑姑潘柳哄着怀里的小儿子忧色更重,眼睛红红的,眼泪都开始转圈了。

“这些人怎么可以这样,我们潘家一直本分做事,从未招惹过事端,竟,竟然……”呜呜呜,他姑姑越说越委屈害怕,又开始哭了。

潘安也没想到,潘家开始弄草药这才多久,就招人眼了,不过一个月就能挣下十多两银子,确实惹人眼红,要知道普通农家种田一年到头也就有七八两银子,碰上天灾人祸就更难说了。

他如今还有一个月就院试了,没想到家里竟然出了这样的事,听姑父说是有人用了潘家送去的草药吃坏了身体,现在那家人正闹呢。

这事说来也是匪夷所思,吃坏身体,怎么叫吃坏了,你说坏了就是坏了吗,再说怎么不说是大夫配错药呢,他们家就捣鼓那么两样草药,还都是十分常见的,三七和艾蒿本身单吃注意用量都不会有问题,那些人不找药铺却找他们家,明显有问题啊。

现在姑父已经去跑动关系了,打听一下这里面出了什么事情,潘安现在只恨自己不是秀才,不然见县令都可以还不用下跪,秀才是特权阶级,犯了事都可以不用刑,要是他是的话谁敢招惹他们家。

潘安现在也是干着急,那家人闹事让赔钱,还威胁不赔钱的话就告官,直言自己家中衙门有人,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要是单纯赔钱就能了事就算了,关键是价钱还谈不拢,张口就要一百两,一百两都够买命了,靠这钱能雇凶杀人,那说吃出问题的人好好活着,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肚子疼,一会儿全身疼,一看就是有问题。

潘家都知道这是中了人家套了,可是这要怎么办,听说那人亲戚是县衙中的官差,民不与官斗,这时候的老百姓对于官还是有一种出于本性的畏惧。

潘安也仔细思考了一下,这家人破绽如此多,张口一百两,应该就是他们家拿不出这笔钱,那他们图什么,炮制草药的技术吗,其实这一点非常有可能,毕竟药铺对于炮制方法向来不可外传,这时候只要是手艺都不轻授,多少人当了多年学徒也出不了师。

例如他大伯,在铁匠铺当学徒就当了十五年,才把老铁匠的手艺学到手,但这也不是核心的东西,真正的精湛记忆人家还是传给儿子孙子的。

所以潘家这炮制草药的手艺就遭人惦记了,但是这也不算挣大钱,在那些达官贵人眼里看不不会看的玩意,也就是同为升斗小民的人会惦记。

但恰恰这种人最为难缠,就像狗皮膏药,甩也甩不掉,不撕你一层皮别想摆脱。

“姑姑,你别哭了,事情也不见得会那么糟糕,姑父不是去打听了,我们等等他的消息吧。”潘安想着他现在回潘家也没用,在县城消息灵通一些还能随机应变。

那户人家说是有人在县衙当差,潘安觉得最直接的办法还是找到这人,只要他松口,这事就好办了。

潘安知道以他的身份和那人对上定是会吃亏的,所以这事还是要走走门路,他身边朋友大多普通出身,除了陈贞和王钰。

不过陈贞虽是叔叔当官,父亲举人,可都是在外县,远水解不了近渴,而王钰他那渣爹更指望不上,儿子都不管,更不要说儿子的同窗。

不过潘安还有一人可找,那就是周秀才,他是可求见县令的,虽说不见得闹到那一步,但是他对一官差还是可以震慑到的,若是能请他出面帮忙沟通下,这事大半就没问题了。

这边潘安正在开动脑筋,那边姑姑终于停止了哭泣,一把抓住了潘安的胳膊,“二柱啊,你现在是家里最有本事的人了,你快想想办法。”

这转折来的猝不及防,潘家终于意识到他的童生身份了,不再把他当小孩了,以后事情他也能有话语权了?貌似想的多了,不过这件事确实可以成为提高他在家中话语权的一个突破点。

“姑姑,你别慌,等姑父把具体情况再打听清楚,我就去找夫子,看看他能不能帮忙走动一下,他是秀才,怎么也能把这件事情稳住。”潘安只能先安抚姑姑了,其实周秀才能不能答应真不好说,毕竟谁都不愿意趟别人家的浑水。

“哎呀,对,周秀才可是有大本事的人,大柱哪去了,你们俩都是他的学生,一起去找他帮忙他应该会答应吧。”姑姑这时候终于想起了他另外一个侄子。

潘平这些日子放堂之后不知道跑到哪去了,每天回来都很晚,潘安知道他心虚故意躲着二表姐和姑姑一家,但是具体他去了哪里潘安还真不了解。

不过想一想潘平的交友情况,应该是去吴胥家或是赵阔家吧。

“大柱哥应是去探望好友了,可能会晚点回来。”潘安总不能直接说你大侄子为了躲你们才不回来的吧。

潘安一直怀疑这二叔已经为潘平找好定亲人家的事姑姑是不知道的,因为潘安看姑姑的态度对潘平成为她的女婿再亲上加亲并不排斥,毕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比较有感情。

当初潘平和二表姐的事发生,姑姑确实很生气,不过更气的应该是私相授受,毕竟姑姑是很守礼的一个人,但是真要结亲她应该不反对还很支持。

这事估计姑父没有全告诉姑姑,在姑父眼里应该是妇道人家主持家务,看好孩子就行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古代男人皆是如此,大男子主义。

姑父终于是回来了,且一同回来的还有二叔,看样子是一起去打听消息了。

别说还真打听出来了,这事还要从那天趴他家墙头的王癞子说起,原来那天他就瞄上潘家了,被打了一顿自然更不服气,一直想找事,没事就在潘家村盯梢,他藏的远,也没人留意到,这售草药的事就让他发现了端倪。

现在说因为潘家草药吃坏的人正是王癞子的表弟,和他一样也是个混混,没什么正经事情干,再加上这表弟还有个当官差的亲戚,走走路子就把这事办成了,想从潘家讹一大笔。

潘安觉得这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纠缠,关键人家不是讹点银子就走的角色,贪着呢,再加上这人的名声也是出了名的恶心人,所以还是应该快刀斩乱麻。

“姑父,二叔,不然你们随我去找夫子好了,麻烦他去找那官差沟通,不行的话就请夫子帮忙向县令递诉状。”潘安觉得这事情要是低头了麻烦会接踵而来,还不如直接闹大。

如今武安县县令还算清明,是个干实事的,他们这案子其实很是简单,只要找大夫查查那人的身体,看他有没有事,就算有事又是什么病,怎么导致的。

听姑父说那人一看面色红润,喊疼的时候中气十足,不像是有问题的,姑父也算见多识广,看过许多奇葩事和人,一看就觉得这男子是装的。

反正只要他们潘家问心无愧就好,如今除非有重大冤情得不到昭雪才可击鼓鸣冤,正常报案都是递诉状,但是他们这情况把诉状交给门口的官差估计是到不了县令手里的,还容易打草惊蛇,所以潘安只能指望下周秀才了。

“这,不知秀才公是否会答应?”二叔有些踌躇,怕周秀才不会管这件事。

潘安也觉得周秀才不一定会答应,周秀才平时很是严肃谨慎,面对着他们总是板着脸,冷冰冰的,让人觉得不好接近。

但是事情还没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没准答应了呢,那他们就不用在这犯愁了。

姑父一拍板就决定了,“去吧,总比我们在这干耗着强,总归是个办法。”总不能在这坐着躲避现实,现在的百姓其实轻易不会告官,但是这次不是涉及金额巨大吗,一百两总能引起下重视吧。

姑父打听到这周秀才喜食羊肉,于是他们一行先去买了些羊肉,又去买了一些精致糕点和水果,这钱花的潘安看二叔心疼得嘴角直抽抽,这也没办法,总比一百两少的多吧,求人办事当然得拿出态度。

三人在中午放堂之后去周秀才家中拜访,就在学堂后街,二叔显得极为局促,姑父也有些紧张,潘安倒是可以理解,秀才毕竟比较少,平时不容易见到,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特权阶级,这种反应也正常。

这有些像在现代的时候潘安母亲是个普通工人,面对他大学里的教授时候显得就有些局促,更不要说这里士与农,商泾渭分明。

不过让潘安没想到的是周秀才私下还是比较随和的,听说潘安家中事情的时候当即答应去县衙帮他们游说一下,还向他姑父二叔夸奖他,说他今年通过院试的概率很大,到时候他们家也出一个秀才就不用担心这事了。

姑父和二叔从周秀才家出来都是一脸喜色,看着潘安就像看着凤凰蛋,弄得潘安挺不好意思,没想到周秀才对他这么看好。

虽说潘安也觉得自己这半年学的还不错,但是也不敢夸下海口自己定能中了,所以和姑父二叔说是夫子严重了,他也未必能中的,先不要对家里说,省的到时候不中爷爷奶奶会伤心云云。

姑父和二叔嘴里答应着面上还是合不拢嘴,他们都觉得周秀才答应得这么痛快一是他人本来就好,二就是因为潘安优秀,周秀才觉得他能中,到时候同为秀才还可互相照应,更何况潘安年轻,前途无量。

另一边周秀才直接到县衙根据姑父所说的找到了那官差,没想到那官差根本不知潘家还有位童生,这下就简单了,周秀才只说了这位童生如何有才华,一个月后院试定会金榜题名,要是这时候得罪死了会有多少害处。

其实那官差在听说有个年轻的童生时就后悔了,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啊,俗话说,莫欺少年穷,这官差能在县衙混的如鱼得水自然是个人精,当即就明白了周秀才来的意思。

周秀才来这一趟,轻飘飘一番话此事便解决了,那家人再没去潘家闹过提什么赔钱看病的事,此事也是不了了之,只是潘安后来在学堂收到一份礼,是些精致糕点,乃是那官差送来说是误会一场,此事便了结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