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弱点
次日上午,陈沫一行人打道回府。边尘开车先送杨空空回学校,然后开车到清华门口。
路千翼、于慕婉、周小炙下车,还没走进校园就被两个一身黑色西装的人拦住了。
“少爷,请跟我们回去。”
路千翼早就料到有人在门口等他,因而表现得很平静。
“我回沈家一趟,别担心。”路千翼留下这句话跟两位西装男走了。
陈沫几人有些担心他,却无法帮到他什么。他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有些事迟早要面对。
沈家,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怒自威的坐在沙发上,等待孙子回来。
如今他们年近八十,同龄的老人要么入土为安,要么悠闲自在的养老,而他们却还要操心公司的事宜。虽然有职业经理人代为管理,但孙子一日不掌管集团,他们就一日不得安心。
眼见着保镖带回了孙子,两位老人皱纹横生的脸越发严肃。
老太太拿起手中的拐杖砸了砸地面,好似在借此发泄怒气,“你还知道回来!你知不知道,你把我们沈家的脸都丢尽了!”
路千翼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我倒是想不回来,但你们都派保镖去学校堵我了,我怕我再不回来,你们又要使什么阴谋诡计。丢脸就丢脸吧,反正我不在乎沈家的脸面。”
两位老人脸色铁青,路千翼又道:“没什么事我就回房间了。”
老爷子冷冷的开口:“站住。”
路千翼停下脚步,静待下文。
“明天你跟我们一起去道歉,然后商议重新举办订婚仪式的时间。”
订婚,订婚,又是订婚,他才19岁啊!为什么要逼他娶一个不喜欢的人?他们剥夺了自己的自由、与家人相处的权利,现在还要控制他的婚姻吗?
多日的负面情绪累积,路千翼忍不住爆发了。
“我不要和她订婚!!!!我知道她也无意和我订婚,为什么你们硬要把我们凑在一起呢????”
老太太杵着拐杖站起来,蹒跚的走到路千翼面前,声音如她的外表一样苍老,哪还有两年前在路家气势汹汹的样子:
“联姻是为了让我们两家的关系更稳固,让沈氏有更好的发展,也为了稳固你的地位。我和你爷爷时日无多,你是我们沈家唯一的香火,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路千翼冷笑:“别说得这么冠冕堂皇,明明就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沈氏集团。我在你们眼里不过是延续香火的傀儡罢了。”
老爷子板着一张脸:“既然你觉得自己是傀儡,那你就有点傀儡的自觉,服从我们的安排订婚。”
呵,服从,当他还是3年前软弱可欺的路千翼嘛?时间改变了一切,如今的路千翼虽然摆脱不了沈家,却不再懦弱。
“如果你们再逼我订婚,我就拒绝继承沈氏集团。你们就看着沈氏集团易主吧,又或者去求我那断绝关系的大哥回来。”
提到大孙子苏睿,老两口安静了。
当苏睿还是沈怀睿的时候,就恨透了他们,恨透了沈家。后来得知他母亲的死因,更是直接断绝了关系。紧接着二孙子和儿子都死了,他们不得不怀疑是苏睿下的毒手,只是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没找到证据。
事到如今,无论是不是他下的毒手,他们和他的关系都不会得到改善,更别说求他回来继承家业了。就算他同意继承,恐怕也是打着毁了沈氏的主意。
路千翼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如果他也抛下沈氏集团,他们好不容易创下的家业不就改名换姓了吗?
一心只有延续香火、传承家业的他们没有想过,其实路千翼一样恨着沈家,就算他继承了沈氏集团,又怎么保证他会将沈氏发展下去呢。
又或许,他们想过这个可能,只是不愿意相信。
沈怀翼和沈怀睿不一样。沈怀睿从小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享受够了荣华富贵,所以体会不到荣华富贵的来之不易。而沈怀翼从小生病,一度连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这样的他凭什么拒绝这样硕大的家业?
路千翼等了一会儿,见他们不说话便回房间了。
周一早上7点,路千翼下楼的时候被老太太叫住了:“怀翼,过来吃早饭。”
路千翼头也没回的往车库走:“不了,今天早上满课。”
“站住!”老爷子疾言厉色,“今天你和我们一起去向亲家道歉。”
路千翼脚步一顿,回头道:“我以为昨天我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我不要订婚,所以我也不会去道歉。你们活了这么多年,难道不明白做人留一线的道理吗?别把我逼急了,我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说完,他直接去车库,随意挑了一辆车开着去学校了。他自己的车在学校没开回来,这辆是他那不曾见过面的‘父亲’的车,在车库放了这么些年,再不开都该报废了。
课间休息时,路千翼在厕所遇到周小炙。洗完手,两人在走廊闲聊几句。
周小炙问他:“昨天回去后怎么样?”
路千翼说:“没怎样,他们虽然生气,但没有过激的举动。他们要我去道歉、重新商量订婚仪式的时间,我拒绝了。”
“如果能拒绝,你之前怎么不拒绝?”
“以前他们总是拿我的家人威胁我,如果我不服从他们,他们就要去找我的家人麻烦。因而我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现在我明白了,一再的妥协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我的家人是我的弱点,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弱点。以前是我太傻,没有想明白这一点。”
“弱点?什么弱点?”
“就是沈家的家业啊。沈家的家业是老两口白手起家创立的,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实属不易。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后继无人,沈氏集团更名换姓。”
周小炙嗤笑一声:“这个弱点真可笑。”
路千翼同意他的观点:“是啊,很可笑,所以我以前没想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