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凯旋而归
黄姨娘低声道:“自古女儿家活着都不易,又有几人能顺心顺意过一辈子?”
刘仲修看着宴哥,反问道:“所以呢?”
“老爷,妾没有那等高远的志向,只想姑娘嫁给家世清白,老实本分的人家。”
“以六丫头的聪慧,珊儿觉得她可会被人欺负?”
黄姨娘苦笑:“在聪慧又如何?到底是女儿家,便是受尽委屈,为了不让至亲担忧,也只会拼命的将苦水咽尽肚子里。”
刘仲修淡笑的解释:“珊儿,大丫头乃……”猛地收嘴,淡淡道:“除了二丫头留在苏州,其余女儿都会留在京中备嫁,遂你不用担心六丫头会外嫁。
黄姨娘猛地抬头,眼里的喜意一闪而过:“老爷?”她是妾室,不能随意出府走动,倘若姑娘到了年岁,留在京中备嫁,她尚能回府探望众人,而她也能时不时见姑娘一面,但姑娘若嫁到外地,有生之年,她们母女怕是再难相见。
刘仲修轻叹:“我焉能不知你的心思,你且放心,待六丫头及笄后,她的婚事我定仔细斟酌。”
黄姨娘眼眶一红竟泛起泪水,又哭又笑道:“多谢老爷。”
“眼下六丫头年岁尚小,你且不要太多担忧,万事有我,我自会为你们谋划。”
黄姨娘轻轻点头,拿起筷子为老爷夹了一块鱼肉,喜得刘仲修嘴角合不拢。
谁料宴哥看到后,脆声道:“鱼……我吃,我吃。”
“好,好,姨娘给你夹。”黄姨娘目光柔和的看着他,夹了一块鱼肉放进碟子中,又为其轻轻剃去上面的鱼刺。
刘仲修顾不得吃,看着眼前的母子俩,对他而言,乃心底最为重要之人,如今好端端的坐在他眼前,且眉眼带笑的看着他,他眼里的喜意如何也遮不住。
“老爷怎还不吃?”
“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们母子,为夫心里甚是欣慰。”午夜梦回,他不止一次梦过珊儿吊死在房梁上,每每回想那时,若不是他心思转的快,一脚踹开珊儿的房门,说不得她早已香消玉损。
黄姨娘嗔怒道:“老爷,您还是快些用膳吧!”指了指宴哥,轻笑道:“不然他还不定折腾到何时。”
闻言,刘仲修哈哈大笑。
自打翊哥出山规劝他娘,二太太一下子恍然大悟,在不似前些日子蛮不讲理,今日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她带着王妈妈来到大太太的院子,神色难掩歉意:“大嫂,前些日子是弟妹魔怔了,做了些许愚笨之事,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大太太拉着她的手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含笑道:“咱们既是妯娌又同为人母,我焉何不懂弟妹心里的苦楚。”
“整个府中,唯有大嫂最是懂我,”二太太装模作样的拿起丝帕擦拭眼角的泪水,惆怅道:“自打珍儿出事,我整颗心好似被她牵走,明知不该那样妄为却还一意孤行,好在公爹与老爷没同我一般计较,若不然我早就……”
大太太轻声道:“都是一家人,本该互相体谅。”
“大嫂主持一府中馈,已是费尽心神,我未能帮忙不说却还在旁给你添乱,着实不应该。”
二太太起身对其恭敬的福了福身。
大太太心中着实诧异,弟妹这又是弄的哪一出,方敛了敛心神,无论她此番所为何事,须打起精神头应对她。
“珍儿在庄子上,可还好?”
二太太含笑道:“多谢大嫂惦记,前两日派王妈妈去了一趟,庄子上什么都有,无需我们惦记。”
“这就好,珍儿不容易,一个妇人带着两个稚儿在庄子上过活,虽什么也不缺,到底清冷些。”
“如何不是?”二太太心说,本打算让珍儿母子回府住上一段时日,谁料她竟如何也不肯,只说到底是出嫁女,焉能老回娘家,若被有心人看到,最是容易传出闲言碎语,她倒是不打紧,本就满身的是非长短,但府中弟妹们却不一样,云英未嫁者众多,不能因她一人,牵连她们的名声。
大太太叮嘱道:“若珍儿那有所短缺,只管回府来取。”
“多谢大嫂。”
妯娌二人打了一会儿太极,便听二太太轻声道:“大嫂,我此番过来,一是给你赔礼道歉,二则有事求你?”
“自家人何谈‘求’字?”
二太太讪笑道:“一转眼玫儿已经及笄,我想着不如让她跟着大嫂学管家,女儿家女红再出众,若打理不好内宅,主持不了中馈,嫁到婆家,焉能不被人欺负。”
大太太脸色一僵,心中十有八九猜到弟妹来者不善,果然……亲自教授玫儿管家一事,不是不可以,可依着弟妹的为人,若是教得好尚能被她感激一二,但若玫儿无一丝长进之处,说不得被她怨恨一辈子,再加之,她与玫儿那孩子打过几次交道,她性子莽撞不说,一言不合下,连亲娘都敢随意咆哮,何况她这隔房的大伯母。
唉!这烫手的山芋,她当真不想接!
“大嫂,可是不愿?”
大太太忙堆着满脸的笑容,嗔怒道:“小事一桩,焉何不可,不过听你这般说,我心下倒是有个主意,不如让玫儿三姐妹一同跟随我学管家,”怕是弟妹多想,缓缓道:“府中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每日鸡皮蒜毛的小事就没断过,遂我想着教一人也是教,不如连着她们姐妹三人一起教,至于剩下四姐妹,她们年岁尚小,不急在这一时,弟妹觉得可好?”
大太太老神在在如是想:……
反正都是二房的姑娘,若弟妹不肯,那她只能一个不教,毕竟府中大小事宜就够她忙活,何必自讨苦吃接了玫儿这个烫手的山芋,如何选且看二弟妹。
闻言,二太太脸色青白交错,本想让大嫂一心一意只教导玫儿一人学管家,谁料大嫂打着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放,不如三只羊一起放的念想,五丫头往上皆快要及笄,大嫂这如意算盘倒是打个精细,省的到时每个丫头及笄都得麻烦她。
“本是我们二房之事,大嫂如何说,我自不会所有置喙,”二太太僵着脸,扯了扯嘴角:“如此三位姑娘,就麻烦大嫂受累些帮忙教导管家之责,若她们不听话,直接告诉我便是。”
大太太含笑道:“看弟妹这话,她们都是好孩子,焉能淘气?”
二太太又陪着大太太说了一会儿话,方起身告辞,出去后,王妈妈见她脸色不虞,低声道:“太太,咱们还未出大太太的院子?”
“大嫂好计策!”二太太敛了敛脸上的表情,咬牙切齿道。
“如今府中乃大太太主持中馈,咱们尚且不能有所置喙,毕竟二房随老爷外任后,府中大小事宜皆由大太太打理,不能因您一回府,便立即将管家权分与您一半,这样莫说老太爷不允,便是老爷也不会同意。”
就是知晓这些原由,她才一直按兵不动,若不然以她的心气,一回府便去公爹面前争夺管家权,随后由她亲自教导玫儿管家,想及此,不由低叹一声,唯一让她倍感慰藉的便是,在苏州时,她曾亲自教导玫儿一段时日管家,再加上回京途中,玫儿将船上的内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也算是小有所成。
二太太低叹:“只盼玫儿别瞎了我的一番苦心。”
王妈妈宽慰道:“自打姑娘及笄后,老奴瞧着懂事不少,言行举止越发进退有度,且这几日更是闭门不出,据下人们禀告,姑娘一直在书房中誊写论语,可见其心性越发沉稳。”
此话一出,二太太嘴角方有了笑意,含笑道:“就怕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个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