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恍,新婚蜜月过去了。
五少爷和五少奶奶,关门闭户过日子,安安静静的,很是低调。杜太太见那院里只有柳婶子和阿贵招呼着,不大放心,就想指派一个丫鬟过去帮忙。
这天上午,五少爷和五少奶奶来请安,杜太太把这个意思说了。袁晓萍哪里敢要?连忙摆着小手说:“娘,院里没啥事,忙得过来……”
五少爷也不想外人在眼前晃悠,没准还是个眼线哪,就说:“娘,孩儿喜欢清净,那丫鬟还是留在娘跟前伺候吧……”
杜太太见二人极力推脱,也不再勉强。
要说,五少奶奶还真是特别,跟其他几房媳妇都不一样。当然,她对这个儿媳妇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把五少爷招呼好了,没病没灾的就行。
大少奶奶听说了这事,就留了心。
过了几日,她安排了一个婆子过去,说给柳婶子打下手,做些粗使活儿。袁晓萍还未开口,五少爷就把书丢在了案子上,发了脾气。
这气儿一上来,就咳个不停,还差点闭了气。袁晓萍唬了一跳,不停地拍打着五少爷的后背,给他顺气儿。
那个婆子见情况不对,赶紧溜走了。
她跑到大少奶奶跟前汇报,大少奶奶听了也没说啥。她不过是想试探一下,看看那院里是个啥情况,小俩口天天关着门,神神秘秘的,到底在干啥?
其他院里也有好奇的,就打发丫鬟或婆子过来瞧瞧。一连几天,不是来送东西的,就是来借东西的,冒出了不少生面孔。
袁晓萍好生奇怪,这是来赶集呢?五少爷心知这都是来打探消息的,他们关门闭户过日子,都有人瞎操心哪。
“唉,这就是大家族的烦恼,几十口子聚在一起,想不生事儿都难……”
五少爷暗里感叹了一句,给五少奶奶提个醒儿。
*
端午节过后,杜老太太的寿诞到了。
对杜家来说,这是个大日子。杜老太太发了话,不对外宴请,让各房各院的女眷都来园子里聚聚,热闹一下。杜太太自然听婆婆的,就让几个少奶奶都准备一下,哄老夫人开心。
袁晓萍一向不喜欢这类聚会,这一回却不好推脱,只好硬着头皮参加。五少爷也是如此,他要跟几个哥哥,还有堂哥堂弟们一起给老太太贺寿。
寿诞这天,杜家宅院里洒扫一新,园子里还挂了几盏红灯笼。
杜老爷子在中院坐镇,杜老爷带着少爷们在这边吃酒。各院的女眷们都聚在园子里,陪着老夫人游园赏花,为老夫人贺寿。
袁晓萍还是第一次跟五少爷分开,多少有点紧张。来的那些女眷,除了几位少奶奶和二小姐,她都叫不上名字来。
时辰到了,该献寿礼了。
众人都聚在花厅里。
杜老太太倚着太师椅,旁边有丫鬟打着扇子,摧着腿,小心伺候着。杜太太坐在下首说着话儿,还有几位姑奶奶、太太在一旁陪伺着。小一辈的都站着,规规矩矩的,袁晓萍站在最后面,等念到名字时,出来献上一份寿礼。
老太太院里的管事麽麽清了清嗓子,拿着名单念了起来。
太太小姐们,纷纷献上了寿礼。
有刺绣、荷包、香囊、扇子、手串等物件,大多是自个儿亲手制作的,都很寻常。老太太提前发过话,说不准弄那些贵重物件,心意到了就成。
袁晓萍没有提前准备,就去自家铺子里踅摸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正发愁呢,五少爷给出了个主意,说上次去八仙镇不是寻了几样小物件嘛,选一个有趣的,献给老夫人。她选了一对,就权当凑数吧。
不一会儿功夫,案子上就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礼物,直晃人眼。
袁晓萍踮着脚尖,朝那边瞅着。就在这时,一道目光朝这边扫来,带着丝丝寒意。她定睛一看,那不是四太太吗?她也来了?
袁晓萍不想搭理她,就挪开了视线。
说来也有意思,四太太是杜老爷的堂姐,她跟五少爷成亲之后,爹娘的辈分都长了一辈,把四太太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她的那些堂哥堂姐们,比她大一轮,见了她也要喊舅奶奶,你说好玩不好玩?
“下一位有请五少奶奶……”
袁晓萍掸了掸衣襟,迈步出列。她捧着一只礼盒走上前来,到了近前打开盒子,揭开红绸子,露出了一对山核桃。
“孙媳妇给老夫人贺寿了,祝老夫人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说着,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杜老太太见了那对山核桃,倒也稀罕。
“唔,孙媳妇有心了,拿过来,让我瞧瞧……”
一旁的大丫鬟赶紧接过来,送到老夫人的手上。杜老太太摩挲着,手心里扎扎的,活络着经脉,不禁颔首微笑。
杜太太坐在一旁,松了口气。
这礼物倒也特别,算蒙混过关了?听说五少奶奶不会做针线活儿,这么下去可不成,院里的长辈们过生日,小辈们都要亲自备礼,图得就是个心意,得了空得说道说道她。
献了寿礼,就是游园。
袁晓萍在园子里逛了逛,尽量避着老太太和婆婆,不跟她们照面。那个四太太是杜家的姑奶奶,正搀着老太太兜圈子呢。
袁晓萍摆出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准备熬过饭时就找个借口溜回去。柳婶子寸步不离地跟着,这是五少爷吩咐的,说人多眼杂,不能让五少奶奶脱离了视线。
过一会儿,就要开席了。
袁晓萍站在水池边,看二小姐打水漂,手也有点痒痒了,就弯腰捡了几个石头籽子,准备丢着玩。
就在这时,池子对面来了两位道姑,一袭灰袍,素面朝天,颇有点仙人之姿。那位年纪稍大的,朝她扫了一眼,就停下了脚步。
袁晓萍心中一凛,顿时警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