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娃娃金的风暴2 -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 - 秋意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百四十六章 娃娃金的风暴2

商业这一门学问,讲究起来,各种理论与方法可以讲起来几天几夜都没完。但核心也就两个字。

买和卖。

作为一个商人,要能让更多人买自己的产品,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童秀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

首先一出一封国内儿童都缺少营养的报告,各种制造舆论来引起家长恐慌,再积极顺水推舟地推出自己的产品,时机与眼光堪称恰恰好。

第二、将产品都送到每一个顾客身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到却要企业家们耗费大气里去实现。

妹儿瓜子却做到了。

第三、家长固然是消费者主体之一,娃娃金气力使到了正地方。但她也没有忽视另一个更核心的群体――孩子。

这群孩子才是娃娃金的真正顾客。

把广告打到孩子身边――让孩子驱动家长来购买娃娃金,一句抓住娃娃金销售的本质。真是绝了。

一时间,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人们生活的娃娃金的营销案例被摆上了同时代数个具有学习精神的私营个体经营者的的床头。

京城大学里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家也如实将这一次绝佳的营销案例,记录在改革开放历史上。

远在港岛的曾家,一位青年人翻阅着底下人整理的有关娃娃金的报道,望着大陆的方向,喟然长叹:“古言所说不假,大陆到底地广人杰多啊。

近在京城的京城饭店,刘尔成与陈魁二人查看着娃娃金的广告,听着手底下人估算的关于娃娃金销量的数字,同时升起了一股紧张感。

虽然弱小,大陆的企业已经以迅疾之势追赶起来了。

而他们能一直都笑傲不败吗?

更有国外东南亚的巨贾黄家,某位年轻的继承人,浏览着时局报道,望着娃娃金三字,摸着下巴,一连叹了三句。

“华国。”

“华国。”

“华国!”

同时,还有一个刚因为投机倒把罪,被关在牢里一年,好不容易出狱的中年男人,望着娃娃金的销售奇迹,露出一抹喜色,下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娃娃金。

娃娃金一时炙手可热。

而它也只是一个个例,一个早春落在第一片冒出头的荷叶上的蜻蜓,昭示着未来改天换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时代,同样是一个华国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各路英豪都要在华国大展拳脚的时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华国这只巨龙即将起飞了!

此时的童秀并不知道外界正如何如何好奇她的身份,与赞叹她的营销手腕。她正在和顾靖安等人一起复习呢。

她还要准备高考。

尽管因为全国英语竞赛,她已经有了保送港岛的港岛大学的名额。但这年头港岛发展比大陆好,在港岛回归已成必然之势,大部分大陆人在港岛还是备受歧视的。

若是真以为凭着保送资格就可以不努力。

那是给大陆丢脸!

四人都清楚情况,铆足了一股劲,不能让港岛的人瞧不起。所以,一逮到功夫就在妹儿瓜子店里一起复习。

今天他们足足复习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李曼送来了昨天的销售报告整理给童秀。

童秀一人给简文斌、顾靖安、章金芸发了一份。他们都是娃娃金的股东,有权也有义务看。尽管他们不一定看得懂,但可以慢慢学。

三人看得非常认真。

顾靖安笑得嘴巴都咧到耳后根去了,指着报告上一个数字:“七天、七天11万瓶,销售一瓶娃娃金,我们可以净赚五毛钱。”

“11万瓶是……”

“四万四千元。”简文斌对数字有天赋,脱口而出,“照这个数字,一个月下来,恐怕纯利润可以达到每月近30万。”

三人皆倒吸一口冷气。

三十万一个月。

前段时间,童秀又给他们赠送了每人4%的股份,且不容他们拒绝。现在三人每人是5%的股份。

一个月三十万的纯利润,他们每个人可以拿……

“一万五!”简文斌表情有些呆,喃喃道,“要是我爸妈听见我说我现在一个月能赚一万五千块钱了,肯定会以为我在发疯……”

一万五看似不多。

可要看对比,这年头大家平均工资都才几十块呢。

顾靖安和章金芸父母都是干部,一个月也才一百多元的工资。简文斌父母工资稍微高一些,也才不到三百块。

简文斌几个竟是一个月赚了他们父辈数百倍的钱。

这让他们有些眼晕……

“我……我们家全家存款好像也就一万出头。”章金芸茫然道,“我、接下来该比我们全家加起来都有钱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