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 宋穿之懒皇帝 - 痒痒鼠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 81 章

虽然官家对这个画儿爱不释手,可是君子不夺人所好。他非常实诚的对小贩点了一下脑袋,特别不舍得放手的说道:“等你那天想出手了,可否先考虑卖给我们?”

官家是单纯的喜欢画儿,展昭三个人却是仔细的打量小贩。普普通通的容貌,精瘦干练的身形,江湖人出身,不和官家、展昭、白玉堂这些武学天才比,身手在同龄人中算是顶尖儿,一口熟练的官话里头还有遮不住的南方口音。

虽然目光清爽瞧着人很正派,但他实在是不想会有周P亲笔画的人。

好画儿和匕首、琵琶这些前朝大量制作的东西当然不一样,尤其是周P的宫女图。

这个时候,太阳还不小,相国寺里外的人并不多。小贩因为官家的肯定眼睛发光,刚想说话又因为其他三个人身上的威压心里升起警惕。

“听说汴梁城里有南侠展护卫巡街。”不想惹麻烦的小贩“好心的”提醒他们。

展护卫・・・展护卫微笑,庞统和白玉堂抖着肩膀笑,官家发现他们这般乐呵,也笑了,抬脚就要离开。

小贩发现他们纯粹是吓唬他,赶紧的把官家拦下来,“小客官别走,就是打算出手。”

开玩笑,这么好的买主哪里去找第二个?

展昭眉头一皱,“你确定是要出手?不和真正的货主商量一下?”

“哎,这位大哥你真是眼睛亮。”小贩这才明白刚刚他们三个人为何吓唬他,赶紧的把话说明白,“我确实不是货主。货主是我的一位世叔。他想给儿孙们在燕京买一套好点儿的房子,就打算把这些东西都出手。”

“可是那些大店家不光不敢下结论,还都故意压价。他一个文弱人又不敢出来摆摊儿。恰巧我来汴梁办事拜见他,他就托了我给他卖卖。几位客官都是好人,懂货的人,小官家更是可爱的紧,我也不和你们说虚的,我世叔说若是有人识货爱货,就这个价格。”

小贩打了一个两千两的手势,展昭眉头皱的更紧。两千两确实可以在燕京买一套不错的宅院,但是对于这个画儿而言,却是太低。

重新把画儿拿在手里准备掏银票,却又完全不懂这些价格的官家,望着他们的目光里透着询问;展昭几个人对视一眼,达成了一致。

“五千两。”

官家听了展昭的话,特速度的掏出来五张一千两的大票递给小贩。

小贩犹豫,搓着手纠结着接还是不接。白玉堂不跟他墨迹直接说道:“你虽然武功可以,可毕竟对于汴梁不熟悉。拿着银票等着我让人送你回去。”

话音一落他抬手打了一个唿哨,在街道另外一头巡逻的王朝马汉哥俩赶紧跑过来。旁边的人也看了过来。被这番变化弄得目瞪口呆的小贩顾不上思考,赶紧把官家手里的银票接过来。

王朝马汉默默的给官家施礼,得到了官家一个大大的笑容。忍不住跟着他笑出来的两个人听完了白玉堂的说明后,都对这位艺高人胆大的江湖朋友很是佩服。

汴梁城虽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那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像这样的大节日里,那些地头蛇、梁上君子们哪个不都是在瞅着大目标好下手?手段花样多的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防不胜防。

这边小贩虽然还迷迷糊糊的,却也知道白玉堂说的对。他对于汴梁不熟悉,手里的银钱也太大,确实需要谨慎为上。至于小少年多给他的银子,如果世叔不需要,他就去找开封府的展护卫退给他们。

对他心里的万能的大侠“展护卫”非常信任,又自觉打定主意的小贩乖乖的打包东西随着王朝马汉离开;官家不大懂白玉堂和王朝马汉说的话,不过他也没过问,开开心心的把画儿收好继续逛街。

官家努力的把荷包里的银票都花完,等到太阳慢慢的下去不那么火辣的时候,人潮开始多起来,人山人海的拥堵着。买卖簪花的;做刺青的;头戴大花,光着膀子满上身刺青的外族人更是多。

把簪花视为和乐、喜庆、美好象征的大宋人,除了爱好当季的各色鲜花外,还有各种美丽精致的人造花儿。据说花多的洛阳城里过节的时候,士族官员、文人墨客、锦衣少年、贩夫走卒皆是头戴罗花、绢花,或者是价格最好的琉璃花,更不要说女子或者儿童。

虽然官家这些年不簪花打压了一部分人簪花的奢靡风气,但是已经形成习惯爱好的大宋文人士大夫每逢过喜庆的节日,和好友家人们饮酒庆贺的时候,还是会戴朵花儿在头上。

京城禁珠翠,满城尽琉璃。年轻的官员簪花是和宋祁先生说的一样,“簪花照席光,藉草连袍翠”的青春耀眼,是“醉里簪花倒着冠,付于世人冷眼看”的愤世嫉俗;至于老年官员,“人老簪花不自修,花应羞上老人头。”这是苏轼大人的名句。

那些文人士大夫把簪花看作是身份的标志,于日常生活中,头戴大花招摇过市,引得满街百姓围观看热闹,然后大家就一起乐呵,确实是非常的有大宋风情。

虽然展昭、庞统、白玉堂三个人不喜簪花,但是他们喜欢看官家簪花的美好样子。而且他们的身上都有小刺青,不若有些人遍体花绣的张扬精美却也是各有意义。奈何官家做了官家后不光是一如既往的坚决杜绝任何人在他身上做刺青,更是用官家的权威再也不簪花。

“真的不买朵花儿带?”白玉堂作势要给他买一朵大大的“金带围”戴。

打小儿就看着满朝的老头儿兴致勃勃的头戴鲜花长大,然后自己也是经常被荽虬绲摹盎ㄖφ姓埂钡墓偌遥对于簪花接受良好。他只是天生的不喜欢头上戴东西,长大了就明确的表达不喜戴花,恰好做了官家后要维持官家的威严,可以光明正大的过节也不簪花。

官家坚定的摇头,白玉堂面露遗憾,展昭买了五串糖葫芦一人一串,庞统将军把他特意请来谈价格的中年幕僚送走,逛够了的一伙儿人来到宁令哥在汴梁开办的酒楼用晚饭。

庞统将军咽下嘴里的糖葫芦,笑着调侃:“自从金缠腰的故事疯传,现在汴梁到处都是金缠腰,尤其是这两届科考挨到了一起。”

“可这些年轻的官员、读书人都忘记了一句话,金缠腰的故事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命里注定的事,是你的你不想要都不成,不是你的赶紧儿的溜墙角。”

官家举着糖葫芦慢慢的品尝,回想一下他今儿看到的花儿,觉得花农们确实是巧思。盛开的花儿的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儿金黄的花蕊围在中间,确实是有“金缠腰”的感觉。

没听过“金缠腰”故事的官家和白玉堂示意庞统继续讲,展昭拿着菜谱认真的点菜。

话说庆历五年,韩琦大人任扬州太守,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盆都开了一朵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韩琦大人当然激动。

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那天身体不适,生吐下泻。韩琦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

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大人剪下这四朵现在名传天下的“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这四个人现在都是身居高位,而且都还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非常有可能在范大人他们的身后接任宰相之职。

庞统将军的故事讲完,一伙儿的糖葫芦也吃完了。官家轻轻摇头--虽然故事很神奇,但是凭这四个人的才能,就是不去戴花也是必有一番作为。

白玉堂很是同意庞统的观点,端起来黑瓷碗里的茶水一饮而尽,感叹的说道:“命里有不需求,命里无求无用。不过图个乐呵。”

展昭对于这些命理之说从来不信,不过他听出来了白玉堂的心事,随即换了话题,“宁令哥确实是有生意头脑。他学着南方的商人往北方运荔枝树、荔枝果,以及运活鱼的方法,把西北的牛羊也活着运到这里。现吃现杀。而且他们杀羊特别快。”

“他还把北方人的铜锅涮肉弄到了这里。我刚刚点了一个铜锅。”

“这么热的天,我们吃铜锅?”庞统很惊讶。

白玉堂瞬间放下心事,“这是以毒攻毒?”

只有功力最高的官家完全不受影响,他非常同意展昭的说法,宁令哥很有生意头脑。

“吃完了我们可以在隔壁屋子沐浴。”展昭也觉得他们吃完后肯定会热的满头包,他再次感叹宁令哥有生意头脑。洗澡水、新衣服都给准备好了。虽然都是收费的。

官家乐得大眼睛微微眯起,懒劲儿上来不想说话的他用眼神儿表达“宁令哥真聪明”的意思。

庞统和白玉堂・・・,好吧,吃吧,吃完洗澡。

四个人吃饱喝足,除了官家,另外三个人差点儿没被热的跳起来。不过,确实是痛快之极。

再等待身上的干透去洗澡之前,三个人望着官家清凉无汗迷瞪眼要睡着的样子,还是觉得很值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