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中老年常见病自诊自护(3)
第58章中老年常见病自诊自护(3)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减肥。在改变饮食的同时,还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做健身操等,以促进热量的消耗。在减重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有人通过吃极低热量的饮食或完全饥饿来达到迅速减肥的目的,是不可取的。
戒烟:吸烟可使血压升高,更重要的是,吸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吸烟的人应争取戒烟。
限制饮酒:所有的人都应限制饮酒量,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0克。如果你有饮酒习惯,又发现血压升高或者是体重超重,最好戒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时时告诫自己,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适合自己的运动要长期坚持下去;年龄较大者,适合低强度的运动项目,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增加钙的摄入量:我国人群钙摄入普遍不足,多数仅达到供给量(每日800毫克)的一半左右。为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应多增加钙的摄入。
改善膳食结构: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发表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主要内容包括8条,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他制品;经常吃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食物;饮酒应适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十五、得了高血压还要预防吗
高血压的1级预防是指已经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那么,已经得了高血压还要预防吗?怎么预防?预防有效吗?这就是高血压的2级预防,也就是说,对已经得了高血压的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预防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怎样做好高血压2级预防呢?
首先,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其次,及时发现高血压;第三,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第四,同时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如果有条件的话,35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您的高压和低压分别低于140和90毫米汞柱,说明您的血压正常;如果连续3次不在同一天量血压,高压大于等于140或低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就诊断为高血压了。此时应去医院,寻求合理的治疗。
尽管高血压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但是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有研究资料证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55%;对高血压病的及时而合理的治疗,可使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再减50%。这就是说,75%的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在于人人都应自觉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严格控制自身的行为方式,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则健康长寿是大有希望的。
十六、高血压患者早晨需补充水分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上午9~10点是高血压病人发病高峰时刻。他们经过长期观察分析,终于揭出谜底:原来这和饮水有关。
水是维持人体一切生理活动,进行新陈代谢,诸如输送养料、消化吸收、排除废物等必要的物质。因此水在人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使很多物质溶于水,并加速化学反应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水本身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每种活细胞、每种活组织内部都有水的成分。由于体内水分分布均匀而又不断循环,可使身体保持恒温。
科学家指出,健康人每天需补充水1.5~2公斤。然而,人们的饮水不是很规律的。一般来说,人夜间很少有饮水习惯,而人体新陈代谢并未停止。水分从呼吸道、皮肤、大小便等不同渠道大量散失,使体内水分减少,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使人发生头晕、眼花、心悸。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人,饮水过少,会促使血液粘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脑血栓。这种现象在上午9~10点左右尤为常见。因为这类病人动脉多半已经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易使病人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甚至偏瘫。
防止高血压病在9点~10点左右的高峰期发作,最有效的办法是清晨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第二节糖尿病
一、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分类表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者数超过1.2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多万。
糖尿病是由于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造成的。缺乏胰岛素,体内无法利用葡萄糖,因此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过高,而组织所吸收的葡萄糖量过低。这种糖尿病又分为两型:第一型称作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第二型是指那些成年时期所发生的糖尿病。
第一型的症状包括暴躁、频尿、口渴、呕吐、体弱、疲劳、容易饥饿。此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或年轻人。患者可能瞬间地由正常状态(有胰岛素反应)转为昏迷状态。此病早期的征兆是饥饿、头昏、流汗、头脑不清、心悸、嘴唇麻痹或刺痛。如果未加以治疗,患者可能还会产生双重影像、颤抖、无方向感,作出奇怪的动作,最后可能失去意识。当发生这些症状时,立即吃糖果、喝汽水,或食用任何含糖的食物,可使血糖浓度回到正常。
第二型也就是成人型糖尿病较常见于有此家族病历的人。其特征包括视线模糊、发痒、口渴、头昏、肥胖、疲劳、皮肤感染、伤口复原缓慢、足部刺痛或麻痹。这些症状通常出现于中年以后。此型糖尿病与饮食有关,而且并不一定需要胰岛素。肥胖症是此型的主要因素。
二、糖尿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