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慈善(一) - 重生者的妻子 - 梦里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者的妻子 >

第69章 慈善(一)

有的时候适合的那个人,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面前,薛琳坐在家里看电视,无聊翻台的时候看见一则香水广告,广告的女主看起来有些面熟,但叫不出名字,在镜头前风情万种,隔着电视,仍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香气……

她的手机响了起来,“转台,转到帝京二台,香水广告。”窦导演惊呼。

“我正在看,那个女演员是谁?”

“任曼玉,港岛人,两年前因病退圈要不是因为广告,我都不知道她复出了。”

“联络一下她的经纪公司吧,也许广告是之前拍的呢。”薛琳想起了任曼玉,同样的不温不火的女演员,四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是婆婆妈妈专业户为人熟知,没想到年轻的时候这么漂亮有风情。

半个多小时之后窦导演给她打了电话,“对方已经确认了,广告确实是之前拍的,之前任曼玉出国治病被雪藏了,这次是正式复出。”

雪藏?出国治病?这里面往往有内幕,只不过窦导演这个圈内人都不清楚,外人更不得而知,解除雪藏什么的,更是意味深长,“你仔细打听一下她的事,要是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就签她。”

薛琳挂断电话打了个呵欠洗澡睡觉去了,躺在床上忽然回想起一个访谈节目,任曼玉带着自己的儿子上舞台,男孩子长得非常帅,后来还做为偶像出道了,那孩子当年多大了?她只是匆匆扫过一眼,因为男孩子确实长得不错才多看了一会儿,要不是有系统支持让她的记忆力大大提高,恐怕早把这事儿忙了。

所谓的病休,难道是生孩子了?因为意外怀孕又不肯打掉孩子坚决把孩子生下来了,这才被雪藏?

回归是因为跟公司达成一致了吧?

过了两天,窦导演约她再去看试镜,任曼玉是最后一个试镜的,这次试镜是带妆试镜,所有经过初选的女演员都穿着古装上台。

任曼玉穿了一件普通的麻布衣裳,头发挽成一个松松的髻,只戴了一朵红色的花,清丽风情不可方物,她比拍广告的时候更有韵味了。

她站在舞台上,眼神空空的望向远方,眯起了眼睛,露出了凄苦的笑,一滴泪流过她的眼角,忽地,她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这一段正是杀青的一段,女主以为男主带着孩子过了关,远去了大漠,离开了她……

没有台词,只是表情,在镜头里,她像是一朵浓艳美丽的带刺玫瑰。

窦导演点了头,有如此的容貌风情,不会演戏他都会接受,更何况这么会演戏。

薛琳也点了头。她不打算说出她是因为生孩子“生病”两年的事,女人生了孩子就没有魅力不值钱了?这是什么怪理论?

因为是隔了两年复出,原有的人气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对方的经纪公司也没有多要片酬,就是友情价出演,比女二号的略高一点而已,任曼玉表现也很谦虚老实,完全同意合约里要求的全脱产进行训练的事。

除了女主角之外的团队已经在边城训练了半个月的马术和礼仪了,女主角属于空降,幸亏任曼玉表示因为之前拍过古装电影会骑马,这才让窦导松了口气,因为女主角有非常多的骑马戏。

安排好了这边的事,工厂那边又出问题了,之前说好的设备,因为欧盟对华夏限制出口的事卡在海关进不来了。

薛琳这个时候不由得想要是自己是有空间的就好了,直接把设备“走私”进来,就行了。

系统表示你想太多,空间什么的需要的是空间折叠技术,禁止使用。

金手指不管用,只能用另一种万试万灵的金手指了,钱!

先在没有对中国禁运也没有被欧盟禁运的国家办一个空壳公司,把设备进口到该国,再通过空壳公司把设备卖给华夏的工厂。

中间的成本提升了一倍有余不说,也拖慢了工程进度,对此薛琳只能暗搓搓地想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早晚把你生产设备的厂家都买下来!

还没等她生完气,朱之聪又乐颠颠地打来了电话,大发明家又发明了一样很有“商业前景”的东西。

薛琳坐飞机飞过去一看,体积更大的乐精灵,带一个小屏幕能播放MV。

东西确实不错,但是这玩意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怎么用?“你打算怎么用这东西?”

“什么?”

“放在什么地方?手上拿太沉,放在家里的话又比电视和电脑小。”

“可以做成液晶的。”

“你知道这么大的液晶屏幕多少钱吗?”九八年,液晶屏已经发明了出来,只是价格那是相当感人。

“这个……”

“你会花一年的工资买个挺大不好拿的听歌的玩意儿吗?”

朱之聪挠了挠头,会啊?但他不敢说。

“从拓展内存开始好么?存储更多的歌曲,更好的音质,更能配合耳机之类的外设,可以和电脑更适配。”乐精灵2当然是要推出的,但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不过这小东西确实不错,薛琳把玩着,“把专例什么的整理一下。”

“您刚说没什么用。”

“一个设备对市场无用,不代表它的技术没用,也许有一天人人都捧着个小电视看电视听歌呢。”

“呵呵,怎么可能,这玩意儿很沉。”

“电脑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有几层楼那么高。”技术的进步,总能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

两人正在说着,车间里面设成静音的电视忽然开始播报大水,是了,九八年的夏天到秋天的那场大洪水,终于来了。

电视新闻里除了洪水,几乎没有可称之为新闻的东西,薛琳在忙着减少自己企业损失的同时,将一部分精力分在了救灾上。

她跟当地的抗洪指挥部联络,每间公路餐厅每天送十桶米饭,十桶菜,二十桶热汤到抗洪指挥部,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每天她让财务报上所需成本,调配物流供应,发现还可以支持和缺口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她将食物翻倍,按三餐按时供应,餐厅的生意可以停,但送物资不能停。

她又在工厂下了订单,订购移动式简易遮雨棚,将“餐厅”开在了一线,摆了简单的桌椅,餐盘,又利用媒体征集志愿者,争取每天持续供应。

新闻媒体报道之后,现在薛琳的另一个称呼是慈善家,当然了,也有人说她沽名钓誉,纯属伪善。

不管怎么样,薛琳只求问心无愧直到后来的赈灾晚会,她捐了不多不少的钱,而别家企业上亿的捐助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她才从聚光灯下走了出来。

外面的雨水再大,帝京还是一副干燥的样子,秋风起时,多下了几场雨,没有多久,又干了起来。

在这种环境下,薛琳几乎是每天都离不开面膜,每天上班的时候在后面敷一张面膜,自己照镜子看像是白骨精似的,到地方了揭下面膜洗掉,重新在办公室简单化妆,开始一天的工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