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尚宫局,萧扶风
她能有现在的地位,是因着她的荣光皆来自于皇后,可如果她弃了掌事姑姑这个身份,真的去科举,然后做官,日子久了,皇后与太子还会像现在这样信任她麽?
竹清从来不去赌这种十有九输的局。
“倒是孤思虑不周。”太子便不再提这件事,他也只是试探试探而已。
“先筹谋着,我也是想着,殿中省改为尚宫局,甄选女官入宫任职。既然宫中有了女官,那麽以后开设女子科考,外地的官员有女子,也很正常。你想要让文英公主当知州这事,竟是一定要办成了,且态度要强硬,这是一个试探他们底线的好机会。”皇后说,她想要动殿中省,太后头一个不答应,毕竟按照以往的制度,尚宫局听命皇后,女官的选拔与任用皆由皇后做主安排。
太后会同意才怪。
其实按照顺序来说,先有尚宫局,之后让文英公主为官试探文武百官,再之后让女子科考,这才是太子心目中最理想的顺序。奈何他现在尚且没有掌握殿中省,此事就只能暂缓。
“等儿臣彻底收服户部尚书以及礼部尚书之后,这事就不难了。”太子说,“倒是兵部尚书,尚且中立。”
“他不算中立,要是利益足够,可以让他偏向于你。”皇后笑了笑,给太子解释道:“他的嫡女文妃是我的人,文妃不是生了九皇子?咱们就从九皇子身上作文章。”
“兵部尚书是个见不着兔子不撒鹰的,有九皇子,自然能让他站队。”皇后说,两年前那场选秀,文妃当时还是柔姐儿,只见了她一面,就臣服于她。
“好。”太子应了。
“我原以为你会拉拢高丞相。”皇后自问自答道:“不过那也是一个老狐狸,轻易不给承诺的,也罢,只管把六部尚书收拢,架空他们即可。”
“儿臣也是这样想。”太子漫不经心地摸了摸大拇指上面的玉扳指,说道:“何况两位丞相年前就病了好几回,焉知还能活多久?待他们一死,高家与上官氏就该好好清算清算。”
甭管两位丞相以前是何等清正廉洁,自他们当上丞相,下边的人就想着扯他们的虎皮来谋利益,贪污、迫害底层官员等等。两个丞相不要,下边的人也会让他们受用贪污的银子,年复一年,高家与上官氏积累的银子堪比国库。
“等他们死了,儿臣打算抄家。想要船坚利炮,就得投入多多的银钱,国库空虚,就只能抄家得银两。还有,开设港口,扩大贸易……”谈完官员,太子又说到了尚宫局,“若果真有那一日,母后想要让谁当尚宫大人?这个位子,非信任的人不可为。”<hr>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传送门:||
皇后看向身侧静候的竹清,说道:“你竹清姐姐如何?她的能力我一直心里有数,从前不好赏赐她,偶尔赏一些金玉也总觉得埋没了她,若能让她做一个尚宫,统领尚宫局,这才能让我安心。”
“竹清姐姐,是最好的人选。”连太子也不得不说,竹清姐姐做事从未出过差错,甚至还帮了母后与他许多回。
“奴婢不敢当皇后娘娘与太子殿下赞赏。”竹清虽然内心狂喜,不过面上却一派平静,只说道:“娘娘与殿下信任,奴婢定当尽心竭力做事。”
尚宫局的大人,权力应当与殿中省的林忠海差不离,那她到时候岂不是掌握无数人的生死?既是皇后的掌事姑姑,又是尚宫大人,竹清光是想一想,就差点笑出来。
十月初一,太子下令出兵科查尔,协助文英公主收服羌族,十月初五,羌族人全部臣服,太子在早朝上询问划分州府名字以及派用的官员。
州府县的名字倒是好说,把羌族所有地界分为一个州,叫北安州,分五府二十八县。只官员实在是难寻,因着那地界民风彪悍,斯斯文文的文官去了,少不得去一番心血,说不定都活不长。但是派武官去,虽能武力镇压,但是于治理方面肯定比不得文官。
一时,陷入了两难。
“孤还是那个决定,任文英公主为北安州知州,俸禄待遇提高一成,诸位可有意见?”太子话音刚落,大臣们纷纷口中大喊不可不能。
“不可啊太子殿下,女子怎可为官?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天理。女子就应该呆在家里,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就这般安安稳稳一辈子即可。那种涉及民生的事宜,她们如何会呢?”
“是极,文英公主虽然熟知北安州,但是一介女流,怎麽能让底下的人臣服呢?莫说她是不是女子,就说她的学识,也不足以支撑她为官啊。”
“太子殿下想要任用文英公主,只怕文英公主会辜负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殿下……”
武官们这次倒出奇地与文官站在同一个立场,一起反驳太子的决定,个个都列举出文英公主当官的缺点。
“安静!”一直不曾说话的皇后忽的开口,整个大殿迅速静下来,有官员问她,“不知皇后娘娘有何高见?”
他在内心不屑,哪怕是国母,也该好好呆在后宫管理嫔妃就是,哪儿能到乾安宫来上早朝?
成何体统!
皇后不徐不疾,说道:“诸位既然都不同意,不若这般,你们选一个官员出来任职。只是北安州那个地方,缺衣少食,百姓彪悍,非真心让他们臣服者不可为。去那儿上任的大人可就要注意,免得水土不服,尚未做出一番事业就病死在北安州。”
“这……”一旦让他们选人,他们就同时闭嘴了,谁想去那种地界任职?就像皇后所说,也不怕一两年就死了,立功,谈甚麽立功?
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后辈、徒儿去北安州,倒是想到了让出身寒门的官员去。
皇后又说道:“寒门有志之士不少,大人们提议不错,只是从北安州任职回京,可是大功一件,少不得高升。”
“母后所言,孤很赞同。”太子点头,他看底下官员们神色各异,就知道他们在想甚麽。
世家权贵一直把高官的位置把在自己手里,如何肯叫寒门子掺和?知州调回京任京官,最低升作从二品官员。
所以,大臣们会如何选择?
上官丞相出列,“太子殿下,此事不若明日早朝再议?毕竟有些寒门官员可能尚未思量,一时给不出一个答复。太子殿下让他们今夜仔细考虑,说不得就有吃苦耐劳的官员应肯了。”
“上官丞相所言极是,老臣也赞同上官丞相的话,还请太子殿下给臣子们商讨时间。”高丞相这时又与上官丞相一个立场了,生怕女子当了知州。
太子坐于高台,脸色微微沉闷,嘴角勾起一抹讥笑,思考?只怕是给时间这些老狐狸如何安插自己派系的人罢?
“不必,孤相信咱们大文朝能文能武的可用官员不少,譬如状元郎高燕曾多次立功,高大人。”太子唤道。
“微臣工部右侍郎高燕参见太子殿下。”高燕出列,他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太子殿下这个时候点他是为何。
太子往后坐了坐,以更为舒适的坐姿靠着,淡定自若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他说,“你在工部任职,对工程建设、屯田水利想必很了解。那北安州刚刚收服,正需要大人你这样的人才去建设,不若今日就定了,大人你去北安州做知州,如何?”
“这,微臣……”高燕跪伏,额头上渗出密密麻麻的汗水,去北安州?傻子才去!
他自入仕为官,在工部兢兢业业,总算做到了右侍郎的位置,距离工部尚书仅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去北安州?哪怕立功回来,哪儿还能有他的位子!
“亦或是,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的探花郎上官玉璋,上官大人何在?”太子却突然不理高燕了,就像见不到他还跪着,直接忽视了他,转而点了旁人。
“微臣吏部左侍郎上官玉璋在。”上官玉璋出列,同样不安,不过他长得出众,哪怕跪下,也别具一番潇洒。<hr>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传送门:||
“上官大人曾先后在礼部、户部与吏部任职,经验丰富,对于三部运作很清楚。北安州正逢百废待兴之时,不若上官大人去,发掘发掘当地适合为官的人,孤特召他们为县令为府尹,好不好?”太子看向下边跪着的两个人,又“提醒”道:“北安州在边关,知州这样的官职非孤信任者不可为,高大人、上官大人以及文英公主,都是孤所信之人。”
“当然,在朝各位大人亦是,特别是曾经做出功绩的大人,想必去了北安州,必如鱼得水。”太子在逼文武百官做选择,要麽就派掌握实权的官员去,要麽就选文英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