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 五月泠 - 明月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五月泠 >

第八十二章

芊眠去外头看了看,回来道:“公子已经在繁缨那儿梳洗了才过来的。”这就是不用主屋的人伺候了,也是为了不惊醒季泠。

季泠道:“那表哥那儿的灯熄了吗?”

芊眠摇头,“没呢,看影子好像还在写东西。”

季泠想了想,“把今日你给我熬的安神汤热一热,我端去给表哥。”季泠对楚却也没什么居心,更不提什么爱慕,那是她万万不敢有的心思,也没往那个方向去想,她就是想着力所能及地为楚做点儿事儿。

安神汤热好之后,季泠站在西梢的房门前,果然见灯还亮着,她敲了敲门,道了声“表哥。”

“进来吧。”楚的声音从门里传出,季泠推门进去时,他刚搁下笔,桌上放着新写的奏章。

季泠眼睛都不敢往奏章上瞥,便将安神汤端到榻上的小几上,“表哥,这是今日康大夫开的安神汤,你也喝一碗吧。”

楚揉了揉眉心,“安神汤对我没什么用。”一个人若想得太多,睡眠总是不会太好的。

季泠愣了片刻,“那我给你弹箜篌?”她想着昨夜楚听了《归去来》就睡着了。

楚看了看季泠,看得季泠自己头皮发麻地道:“那我不打扰你了表哥。”

楚这才慢悠悠地道:“去把箜篌拿来吧。”

季泠眼睛一亮,脸上不由自主就绽放出了笑容,“诶,我马上就过来。”

季泠拿着箜篌进去的时候,楚穿着中衣坐在床边正要拖鞋,她迟疑了一下不知该不该上前伺候。不过就这片刻,楚已经脱好了鞋子,躺上了床。

季泠走过去替楚放下帐子,又将烛火吹灭,自己借着透窗而入的月光在窗边的榻上坐下,刚拨动了琴弦就听楚道:“你可会唱?”

季泠没吱声,她只有四下无人时才会哼一哼,算不算会唱她自己也不知道。

之后楚也再没出过声音,季泠自己怂,在黑暗里默了好一会儿,有些扭捏地道:“那我试试?”

“嗯。”

季泠松了口气,她刚才都以为楚睡着了。不过她发现,楚大约是很不喜欢别人不听他的话,或者反驳他。她很为自己又多了解了楚一点儿而兴奋,总算是能摸到一点儿脉了。

季泠这次弹的是《田园乐》,缓缓地唱着,“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她的嗓音空灵里带着特有的柔软,仿佛嵌着桃花的粉,又垂着绿柳青,更带着桃汁的水润,柳条的灵动,难得的是气息调得很好。有些声音虽然好听,唱歌却很乏味,只因没有乐赋。

而季泠若是肯为歌姬,必然艺震南北,楚如是想。

绵软清甜,最是催眠,楚再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他甚少睡得这么死过,颇为畅快。

早饭是季泠亲自下厨做的。大概是昨晚楚允许她弹箜篌鼓励了她,不然她肯定再不敢给楚做饭的。那还是新的小厨房改建后她第一次走进去呢,和她画的一模一样,窗明几净,若不是有灶台在,都不会觉得是走进厨房呢。

季泠给楚行了礼,“表哥,今天早晨准备的是燕麦核桃仁粥,这个可以镇静安眠。”

这粥楚在老太太那边也喝过,不过即便是王厨娘熬的也没有季泠熬的香。燕麦、桃仁都是季泠自己挑的,她怕桃仁皮苦涩影响口感,还自己亲手刮了的。粥稠得刚刚好,多一份水则失之浓香,少一分则偏于糯实。

季泠还给楚的碗里放了一些杏仁片和几粒又大又甜的葡萄干。

楚喝了三碗才放下筷子,他看向季泠眼下的乌青,“这粥以后别自己熬了,我在吃食上不讲究,瞌睡还是得睡够,不然这眼底的乌青越沉越多,以后想多少办法都回不来的。”

季泠摸了摸自己的眼睛,女子讲德容言功,容还在言之前,若是不能令夫婿悦目也是罪过,她只能点头应下,可心里还是有些难过,楚并不那么喜欢她做的饭食,否则又何来不讲究一说?到底还是她功力不够,若是王婆婆做的,他肯定更喜欢吃。

大约是察觉到了季泠的消沉,楚又道:“你窝了一冬了,如今春光正好,可以多出去走走,最近有个大庙会,你也可以去看看,庙会上会有不少小食,你若是喜欢,也可尝尝。”

季泠原是不爱出门的,可想着楚不喜欢人反驳,只能点了点头。

这日是菩萨诞辰,城内的大慈寺前每年都有庙会,今年尤其热闹,大灾过后世人信佛的就更多了。

芊-->>

眠伺候季泠穿衣道:“少夫人,听说大慈寺的斋菜也是远近闻名的呢。”

季泠点点头,她心里原是想穿着普通一点儿出门,就做个普通香客,但又想起上次楚说让她大大方方的出门之言,又改了主意,毕竟她现在还是楚的妻子,不能丢了他的脸。

成都的春天被北方暖和了许多,不过二月底那些姑娘、夫人们就穿上了薄绸袍子或者轻纱罗裙,花枝招展地跟桃、李斗艳,大慈寺的桃花正开得繁盛,大慈春桃也算是成都府的一景。

大慈寺前的大街早就被行人挤得水泄不通,马车就更不提了,季泠提前下了马车,让车夫在附近找个地方停了。

芊眠扶着季泠下车道:“少夫人原可以不用下车的,让家丁在前开路就是了。”在京城老太太去庙会时那街上也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的,马车却照旧能驶入寺里。

然而季泠完全没有特权的概念,压根儿没觉得自己是知府夫人就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如今布政使等出缺,山中无老虎,她称称霸王还真是可以的。

季泠道:“我看外面热闹,走一走也好的。”

大慈寺前的街宽两丈有余,两边街沿各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沟,里头引来活水流淌,清澈潺,一为美观,二来也可防火。沟旁植柳,平日景致是极好的,这会儿那些柳树下则摆满了小摊,多是卖香蜡纸钱的,还有礼佛的鲜花,此外最多的便是各色吃食了。

季泠没急着去品尝蜀地小吃,既然是来拜佛的,当然要先进寺里,方才显得出诚心,她虽然不佞佛,可跟着老太太那么多年,敬畏之心比寻常人还是要更多几分的。

寺里的知客僧见着芊眠扶了季泠进门,只觉陌生。城里拜佛的大户女眷他基本都认识,眼前这两位却是陌生。可看那排场,后面还有两个婆子、两个小丫头跟着,显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眷。

心里虽然陌生,不过知客僧还是很快就迎了过来,询问之下方才知晓竟然是知府夫人,不由大惊。按说知府夫人前来上香,早几日就会派人来通知,他们也能好好安排,谁知道会如此措手不及。

然而季泠和芊眠都不怎么有经验。季泠就不说了,芊眠虽然曾经在老太太身边伺候,可哪里比得上南蕙等大丫头,外头的事情她也是一知半解的,很多事儿都不知道如何安排。

知客僧忙地满脸赔笑,“不知夫人前来,罪过罪过。夫人是想先上香还是去客舍里略坐坐喝杯清茶?”

此时自然是选喝茶为宜,季泠来得唐突,总要给时间让知客僧前去安排安排,比如驱赶其他香客,还有斋菜之类的。

偏季泠没有经验,只觉礼佛得心诚,哪儿能先休息,便道:“先上香吧。”

知客僧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这庙会日大慈寺里的人多得都快挥汗成雨了,知府夫人这会儿去上香只怕要受罪,可他又不能反驳,只能笑道:“好,请夫人随我来。”

知府夫人第一次来,知客僧当然要把大慈寺的来历及各大宝殿的情况介绍一番,后园的“大慈春桃”也得夸一夸。

季泠细心听着,走到供奉婆娑三圣的殿堂时,自然要脱下帷帽进去行礼。不过她脸上依旧戴着薄纱,楚似乎很不喜欢她人前露面,因此她除了在屋子里会不用薄纱罩面外,出了二门都是要戴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