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 穿成民国大佬的疯姨太 - 春如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6章

商元良名下产业无数,但他最常待的,还是主业烟草公司的大楼。

安丰烟草屹立在晋城最繁华的东城核心区,紧邻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与万梦生电影公司,三者合成东城区最着名的地标,凡来晋城者皆知此地。

安丰烟草大楼是一栋独立的五层大楼,一楼为全城最大的香烟销售点,二楼为仓库,三楼往上便是公司人员办公场所。

阮苏来这里的前一天,特地去买了件黑色的天鹅绒旗袍。

旗袍是这年头最具女性气质的服装,她天生一张好看的脸,与发育成熟的身段,就算落魄至此她也不愿过得灰头土脸,死也要漂漂亮亮。

而黑色是最稳重的颜色,她在美丽的同时需要让人知道――她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

旗袍太过修身,身体上一点点凸起都会显露出来。

阮苏站在镜子前,取下脖子上戴了三年的绳子,看着那枚已经磨损到变形的金扳指。

她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它时的情形,那时的她对扳指充满了排斥,对段瑞金也是排斥又反感,怎么也想不到,几年过去,它竟令她睹物思人。

“我不能随身带着你了,等哪日得了空,我把你拿去金店改改,戴在手上吧。”

阮苏对着扳指平静地说完,吻了吻它,放进小匣子里。

把兄妹俩交给保姆,她踩着高跟鞋走到大街上,搭乘电车来到安丰烟草公司门口。

她走进大门,烟草销售员上前欢迎,得知她就是王爱英后,指明楼梯,让她直接去三楼商元良的办公室。

阮苏按照他所说的路线上了楼,穿过繁忙的员工区,来到一扇红木门外,敲了敲。

“进来。”

她推门而入,发现里面不止有商元良,还有一个穿黑长袍的中年男人。

这个男人上次翻译时她已见过,是跟随商元良多年的老助手,名叫孙老六,性质等同于当年的段福,既帮他处理生意上的事,也为他安排家里的杂事,还有点沾亲带故的远房关系。

二人一站一坐,似乎在聊着什么,她进来后就停下了。

阮苏初来乍到,理应谦卑,主动对他们都打了招呼。

商元良和蔼地说:“过来。”

她走到书桌前,发现他怀里抱着一只猫,因为毛色太黑,又懒模懒样地不动弹,几乎与他的黑马褂融为一体。

“从今天开始,你就留在这里做事了,我会让老六为你安排一个办公位,待会儿就带你去。”

“谢谢良爷。”

“往后有需要翻译的场合,你就跟着我去。平日里无事就做些文职上的工作,你看如何?”

他的态度十分温和,并且尊重她的意愿。但阮苏知道,生意能做到这个程度人就不可能不厉害。温和只是伪装,让人误以为他是好人,从而对他死心塌地。

阮苏微笑道:“没问题,有事您尽管吩咐。”

商元良却不再谈工作了,反而关心起她来。

“你说你没留过学,洋文靠自学,莫非家中有读书人?”

阮苏摇头,“祖上三代都是种地的,只是恰好在富贵人家当过保姆,从他家小姐那儿捡了几本书看。”

“你说你有一对儿女,不知其父亲何在?也在晋城?还是……辜负了你?”

阮苏道:“他是好人,可惜薄命,孩子未出生就重病走了。”

商元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展颜笑道:“没关系,人要往前看。你有才能又有相貌,现在来帮我做事,不如我帮你介绍些青年才俊。”

她叹气,“多谢良爷好意,不过不必了……我现在只想多赚点钱,好好照顾他们。”

商元良道:“也好,相信就算为了他们,你也不会让我失望……对了,你叫什么来着?我年纪大了,总记不清人名。”

阮苏看他一眼,垂下眼帘说:“王爱英。”

“唔……王爱英……”商元良笑了两声,“这下我记住了,老六,你带她去找个工作位,跟她介绍介绍咱们公司吧。”

孙老六应声,冲阮苏做了个手势,朝外走去。

阮苏跟在他后面,关门时看见商元良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那价值连城的金丝楠木书桌里抽出一条小鱼干,满脸慈爱地喂给黑猫吃。

孙老六在催促,她没敢多看,关门走了。

阮苏的位置被安排在四楼,挤在十几个男会计与男文书男经理中间,面积大概就一张书桌与一把椅子,桌上放着一本打印成册的资料,是孙老六要她看的。

“这是安丰成立以来所有资料,有多少家分公司、有什么产业、有多少个烟草销售点……这些你现在用不着,但以后用得着,都得记下来。另外还有公司的规章制度,每天九点准时到岗,六点下班,外出以完成当日工作为标准。工作六天休息一天,逢年过节休息三天,过节时公司会发礼品与补贴,至于你的薪水……暂时按照普通人员的水平支付,若有翻译工作,另加酬劳。”

阮苏点点头。

孙老六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现在开始做什么?”

他用手指关节敲了敲资料,“好好背。”

阮苏捧起资料,朝九晚六地背了三天,除中午有半个小时可以出去吃午饭外,几乎全天候地坐在那把椅子上,连商元良的面都见不着了。

她特意投奔他可不是为了坐冷板凳的,阮苏心底有些着急。商元良似乎感受到她的焦急,第四天上午派给了她一份工作――去南城区的分厂,让他们本月多生产一成的货量。

这是一件有难度的任务。

阮苏这些天里从资料及同事的谈话中得知,安丰烟草总共有四个大厂,其中两个在其他城市,一个在毛巾厂附近,最后一个便是这南城区的分厂了。

每个分厂都有厂长,每个厂都有生产任务。这些年随着香烟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生产量月月增加,稍微慢一点就供不上销售点的需求。而工人与厂房并不是说增加就增加的,因此对于增加生产量一事,分厂素来是不愿意接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