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 承君情 - 晏双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承君情 >

第一百章

往日挂着大红灯笼的门前换了下来,一眼看去,竟是满目的白,连门前的石像上都挂上了素缟。

站在台阶下,看着门上的封条,林昭恨不能把王毅的骨血拆开丢到兽园里喂狗。

“尸骨未寒就忙着清算家产,王毅真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击中致命处。”顾知安看着林昭,“你一夜没合眼,还行吗?”

闻言林昭似乎才回过神,怔忪半晌慢慢开口,“我想替老师收尸,他一身清白,在大牢中含冤而死,算是毁了他一辈子的名望,京城百姓议论纷纷,说他是贪官、叛臣,这话他听见――”

人已经死了,怎么听得见。

“尸体应该是在大理寺。”顾知安牵了马,一个翻身上马朝林昭伸出手,“走,先去大理寺把尸体保住,否则王毅那家伙不知道还会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连死了的人都不放过。”

“不行,你得进宫,老师已故,张宗徽一家不能再有事了。”抬眼看着顾知安,“我不想再见他。”

望着林昭难得倔强的眼神,顾知安低叹一声下了马,拍拍马脖子,“给你的东西带在身上吗?有那块玉牌,大理寺的人不敢动你,韩延,你和林昭去大理寺,我先进宫,然后回王府等我。”

韩延点点头,“恩,王爷小心。”

“他想动我还得问问我老子同意不同意。”顾知安冷哼一声脸色冷冽,“林昭,记得我说的话吗?”

盯着顾知安,林昭鼻尖发酸,点了下头,“恩。”

动了张之蕴不是明摆着和林昭作对吗?林昭自打回了洛阳来,朝廷上下无一不知林昭待张之蕴的态度。从前是张之蕴的门生,现在依旧是他敬重的长辈。

王毅这回还真下了血本,想让他们难受。

从京城到京城外的大理寺要骑马也得半个时辰,林昭和韩延快马加鞭赶到大理寺时,果然有人在大理寺外拦住他们。

“两位大人,大理寺是重地,非大理寺内部官吏若无皇上手谕不得入内。”

“拿着这个也不能入内?”林昭把腰间玉佩亮出来,“让开。”

来人一看,立刻收刀拱手行礼,“下官失礼,大人请!”

林昭牵紧缰绳,牵着马往里走,看了一眼跟上来的人,“昨夜在狱中离世的张大人尸身在何处?”

“大人,你说的可是张之蕴的尸身?”

“那你以为昨夜还有几个姓张的大人死在牢里?”林昭少有这样不客气的说话,言辞咄咄逼人,让韩延看得一怔,挑了挑眉,一言不发跟在林昭身后。

大理寺这地方,直隶于嬴烙,由嬴烙亲自掌管,故而大理寺卿一向都是当朝圣上的心腹。

看着眼前的台阶,林昭把马拴在一边树上,“你还要我再问一遍吗?”

“下官不敢,只是这张之蕴的尸首事关重要,下官不敢马虎,不过既然大人手持蟒纹玉牌,下官这就带大人前去。”

“你们家大人呢?”

“陆大人正在处理公务,可要下官前去知会?”

陆则之,三十四岁,官居大理寺卿,执掌京中要案,是个办案能手,为人正派。林昭点点头,“恩。”

看着那人离开,林昭拍了拍马,抬头看着眼前的大理寺。

“韩延,顾知安说过,你和赫连能在铁骑卫里争一二,依你看,这大理寺内可是个清净的地方?”走上台阶,林昭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有些意外的韩延盯着林昭的背影,有一丝错觉,林昭和顾知安竟然越发相似,连手段也越来越相近。

“如果真如我们了解的那样,陆则之是个称职的大理寺卿。”

称职吗?那就对了。

怕的就是这个大理寺卿不称职。

走到安置尸体的停尸房外,门口有两人站着,见林昭和韩延走来,举刀拦在门前,“不知大人可有圣上手谕?”

“下官参见林大人!”

门口守着的两人一见陆则之来了,立刻收刀退开。

陆则之看着眼前的林昭,他与林昭只不过是在早朝时打过照面,算不得相熟,不过林昭这人他倒也从别处听闻不少。

昨夜他收到消息,张之蕴死在刑部大牢时就料到林昭回来,不过意外的是,今天只有林昭一人来了,那位呼风唤雨又响当当的定北王居然没有出现。

“陆大人来得快,在下想看看恩师的尸首,可否行个方便?”面对陆则之,林昭语气稍软,“恩师惨死狱中,身为他的门生,只是想了解他的死因,至于案情,牵扯到刑部和大理寺机密,不会让陆大人为难。”

闻言陆则之点头,“请。”

“韩延,你在外面等着。”

“恩。”韩延拿着剑站在外面,倒也没有进去的意思――检查尸体林昭肯定会比他还要仔细,死的人可是张之蕴。

没有谁会比林昭更上心了,如果连林昭也查不出来,那就没有人能查出来。

陆则之关上门,回头时见林昭站在尸体旁伸手掀开了盖在上面的白布,不由一叹――这件事情连他都还未弄明白因果,甚至连罪名都还没落实,再收到消息时,人已经死在刑部大牢了。

他过去领尸体的时候问过刑部当值的人,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狱卒过去巡逻时就见张之蕴撞死在墙头。

没有严刑拷打,没有刑讯逼供,张之蕴自尽而亡。

“抱歉。”

“这件事,怪不得你,老师的性情我比谁都了解,说来,你是老师门生的事,只有我知道。”林昭盯着张之蕴的脸,声音比平时要低,说完这句话陷入了沉默,似乎在平复情绪。

过了半晌终于把白布盖上,转身看着陆则之。

陆则之,少年时曾受张之蕴一饭之恩,又得张之蕴指点举荐,随后考取功名,励精图治才成了今日的大理寺卿。

“刑部那边是什么态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