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平菇采收
处暑过后十五日为白露,再十五日是秋分,那个‘秋分种麦正当时’的秋分。
现在白露尚且没到,距离秋分就更加还有些时间了,只要在这之前把田地整好就行。
姜家的麦田都已翻耕得差不多,只余下一两亩边角地块,不必着急忙慌地去赶时间,又有用绿肥施底肥带来的丰收希望,心里高兴的夫妻两难得偷懒一回,这一天在太阳还挂在西边儿山上时,就扛着挖锄慢悠悠地归家了。
姜双五和周翠娘回到家,只见隔壁的夏婶子正靠坐在他们家院里的柚子树下,看着在旁边自顾自玩一只独角仙的自家小儿子,不见女儿身影。
“夏婶子,又麻烦你帮忙看顾我们家这调皮蛋子了。”周翠娘进了院,挖锄随手往地上一立,跟在后面的姜双五见了,上前顺手就拿起来,进屋去一起收放着。
“我们家浓娃子哟,一天闷不吭声的,也不知道在琢磨些甚么,时不时就跑不见影儿了,真不知道给我们省点心!”周翠娘随手拿了个小板凳,也坐到柚子树下,与隔壁夏婶喋喋地唠嗑起来
喝着药又休养了这些日子,夏婶身体有所好转,早几天就已能下得床来。
今儿午后受了姜的请托,帮忙看着些小豆丁,她反正没事,就来姜家坐着就近看他。
夏婶想着,俩小合伙栽培蘑菇的事儿,没特意瞒着家中大人――(事实上姜是瞒着的,想给两大人一个惊喜),却也没向他们正式说起,像这姜家大人都还不知道他家女儿在做什么呢。
不过她是知道的,且对自家儿子的能耐已经很信任,能让他满怀热忱地跑来跑去忙活,栽培蘑菇那事想必是大有利图。
“你们家儿,可聪明一女孩儿,话虽少,胸中却有沟壑。”因为拖着病体中气不足,夏婶声音细弱,拖着调子笑说。
“前不久,不还教翠娘你沤绿肥了,听说种的黄豆也长得很好,就跟葛家圭章天生就会读书一样,儿也像是天生就会种田的。”不仅会种庄稼,就连蘑菇都很像是会种的。
周翠娘笑得一个弯腰,‘啪’一巴掌拍大腿上,“唉嗨!人家葛家孩子是天生就会读书,我家浓娃儿却是天生就会种田,听着就像是一个天上一片云,一个地下一坨泥,我家浓娃儿土得很,哈哈哈!”
多病之人大多善思,毕竟卧病在床没事做就只有想东想西了,夏婶想得多了,心窍和见识比以前就增长不少,“翠娘你就嫌弃娃儿罢,反正我就觉得她这样很好!这世道,会读书顶什么用,会种田才实在呢,至少能不饿肚子。”
而且,看翠娘满脸满眼的高兴,可不像是嫌弃的样子,不过这也是她的实话就是了,她就觉得会种田比会读书要实用。
生活安稳的,或许不这么觉得,但温宁村里这类逃过荒的人,怕是大多都会这样以为。当然,这不妨碍他们尊重会读书的葛家人,毕竟物以稀为贵嘛,且有的事只有读书人才能办到。
周翠娘心里可自豪着呢,夏婶这话简直说到她心里去了!即便别人夸奖的是事实,可该谦虚还是得谦虚,笑道:
“若是我家浓娃儿是男孩儿,我必然高兴得烧香拜佛,但她一个女娃儿,天生一把种田好手,可不就是说她以后要像我们一样,起早贪黑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日子,可苦着、可累着呢!”
“女孩儿嘛,如果天生就会拈针拿线,女红手艺过人,才是享福的命啊……”说着说着,周翠娘长叹一口气。
在他们这样的人家,便是女红手艺过人,也照样是没日没夜做绣品卖钱糊口的份儿,不过是不用肩挑手抗做苦劳力罢了。
夏婶也明白周翠娘缘何叹气,就体贴地转了话头,“翠娘,我估摸着啊,要不多久,我们就能知道那俩小,在琢磨些甚么了。”
周翠娘立即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去,“夏婶子你竟知道?我家浓娃儿整天话少得很,我也一直没来得及问,她在忙些甚么呢?”她心念转了几转,又收了起来。
她女儿才九岁呢,农家娃子无论男娃女娃,这个年纪正是到处疯跑、里外帮手的时候,不讲究城里大户人家那一套‘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也讲究不起来。
就算女儿与夏家五斤一起跑着玩,眼前的一两年里,也没人会多想或去嚼舌根。
夏婶看见院外来路上的两道小身影,其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挺出肚子、面前端了个竹筛。
夏婶笑得神秘:“翠娘,我估摸着我们啊,立即就能知道了……”
周翠娘顺着夏婶的眼神看过去。
夏五斤端着竹筛,笑得裂开嘴,快步走进院子里来,往柚子树下的两人走去。
竹筛里堆起来的平菇,随着走动,一颤一颤晃着,看起来鲜嫩水灵极了!
“姜婶子、阿娘!你们快看,这就是妹子与我合伙栽培出来的平菇,终于长成了,今天采收下来后有这么多呢!”
村里曾经有段时间,时兴学着夏家五斤,弄些山珍野货去县城卖。一旦雨后初晴的日子,许多人就到山脚树林子里晃悠采菇,周翠娘当时自然也去过的。
蘑菇?她知道啊!各种蘑菇都算在山珍里,平菇想必也是其中一种了,总之是能卖钱的东西!那可是满满一竹筛子啊,得卖个几十文上百文了吧?
周翠娘猛地站起,连小板凳都踢翻了!“五斤啊,这真是你与我家浓娃儿合伙栽、栽培的?!也有我家一份儿?一天就采了这么多?以后还有得采吗,还能采多少呢?究竟怎样栽种的……”
话题涉及农业农学相关时,姜话还是不少的。可是眼前场景虽然涉及了,看着眼睛放光的周翠娘时,她又觉得自己可能应付不过来。
于是,就轮到夏五斤出场了。
不等周翠娘继续问下去,夏五斤立即截住话头,先事无巨细地回答了再说吧!
“真是妹子和我合伙栽培的,就像种麦子需要土和肥一样,栽培蘑菇需要的是培养料,妹子她出培养料配方,调配培养料,以做菌包和接种,再教我平日怎样养护等等。
总之,就是妹子出……嗯、出技术!我负责打下手跑跑腿,负责所有力气活和杂活,最后卖了得的钱,我们对半平分。”
周翠娘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夏婶先嗔怪了自家儿子一顿,“你个十一岁小娃子,能有什么力气,跑跑腿的事,怎么就好意思分一半过来?可是占了你妹的便宜?”
夏五斤一幅愣头小子的模样,梗着脖子噘嘴哼声,很不同意占便宜的说词:
“我人小力气小怎么了?那是因为栽培蘑菇这事,本来就不是力气活!而且所有打下手和跑腿等力气活,以及繁琐杂活儿,都是我做,之后背到县城里去卖钱,也还是要我去呢!”
周翠娘小心抚摸着一朵平菇的鲜嫩伞面,嘴里连忙劝道:“夏婶你就是太客气!我还替我们家浓娃儿感到不好意思呢,什么力气活儿和琐碎活儿,都是五斤在做,她直袖着手舒舒服服的,指点一两句就分去了一半,我还替她觉得占了便宜呢。”
姜站在一旁,眼神在夏婶和夏五斤之间走了一遍,最后看向周翠娘,“我没他占便宜。”
以前她以技术入股,一般都是占七成股,有时多了占八成、少点占六成,像这次五五分成,是从来没有过的。她哪里占夏五斤便宜了?
果然,合作对象总是精明狡猾的,十一岁的小合作对象也不例外,母子两一唱一和说得真像那么回事。
不过五五分成本就是她提出的,她从不反悔,眼下这场谁占便宜的‘争论’,大约是商业合作时必要的谦虚恭维,不是必要的。
那也就无关紧要了,随他们去互相谦虚吧!
夏婶立即接过姜的话来,连连称是,“是呢是呢,我们儿哪占便宜了?这就好比大厨师傅与灶上徒弟,大厨师傅在一旁袖手指点,灶上徒弟负责炒菜做活儿,最后银钱对半分,你能说大厨师傅占便宜了?”
“虽然我家浓娃儿不是大厨师傅,五斤也不是灶上徒弟,两人只是合伙做事,但理差不多就是这个理,谁都没占便宜!”周翠娘连连点头,对夏婶的说法表示认同。
真是一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