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八卦是非(入V了!)
种下的小麦开始萌芽出苗时,又采收了一次近二十斤的平菇,提去了县城的袁屋杂货卖得一千零八十文钱,每家分得了五百四十文。
加上每家之前一共分得的九百七十五文,每家总共就赚了有一千五百一十五文钱了!
这样一来,姜家半两银子的‘户税银’,姜双五一两银子的‘代役银’,共计一两半银子(一贯半铜钱)的银钱缺口,在没有变卖一斤粮食的情况下,竟然就全部凑齐了!还多出来了一十五文钱。
多出来的那一十五文钱,周翠娘拿去买了半斤肉。
这时养的肉猪,不是后世才引进的白猪,而是由山猪驯化而来的黑猪,瘦肉多且口感干柴,腥膻味也较明显。
周翠娘买回来半斤猪肉,当天晚饭就做了出来――鲜菇水煮肉,没有香味浓厚的香辛料调味遮掩,仅仅是与新鲜平菇一起滚煮,加了盐调味,鲜是很鲜,腥膻味也同样明显。
不算上煮加餐麦粉糊糊的经历的话,姜下厨做饭的次数一双手都能数尽,她很少做饭也不善做饭,吃的却从来不差,哪怕是外卖,味道也是上佳的!所获专利证书,几乎能摆满一排整墙落地书架的农学大佬,即使她不追求口腹之欲,吃的也不会多差。
可是常吃味道上佳饭菜的姜,却被这一盆带有腥膻味的鲜菇水煮肉,给征服了!
其实真不是姜的口味降级了,而是她已经半年没沾过荤腥!
身体有它自己的主意,对脂肪肉类本能地喜爱,哪怕味道腥膻且寡淡,也吃得停不下嘴!况且,她这具身体上次吃肉还是在大年初一过年的时候,不止有半年时间没吃过肉了,而是十个多月。
瘦多肥少的五花水煮肉片,真的好下饭!把馒头掰开夹三片肉进去,再夹两筷子吸饱肉汁的鲜菇,然后就像肉夹馍一样拿着吃,几口下去一个馒头就没了!
吸溜~真香!
不止姜一人这样,姜家其余三个也一样馋肉,意思意思地谦让过,然后就都埋头狂吃了!
没多久一盆鲜菇水煮肉被吃完,连盆底的汤都被姜双五用馒头擦得一滴不剩,一篮子馒头也是一个不剩,这一顿饱足的晚饭吃罢,一家人坐在屋檐下歇食,这才有闲情来唠上两句家常。
小豆丁吃得嘴边一圈油汪汪的,他也不用手或帕子去擦,而是伸舌头去舔,慢慢回味,“好吃!肉好吃,阿娘,明天也吃肉!”
“解馋了就行了啊,明早还吃肉,你想的倒美呢!”周翠娘没理姜金,说起买肉吃的前因后果来。
“我与你们阿爹原先是这样打算的,存够一两银子的代役银以后啊,再有多的银钱,就扯几尺布给你姐弟两做一身新衣裳。又或者是把钱存起来,等缺粮时拿去买粮。今儿去县城时的路上,我又想着不如把户税银子也凑上,若有剩下的再作打算。
结果户税银子也凑上后,竟然还多出来一十五文钱!恰巧这时一个卖肉的货郎从我身边走过,我心中一动:家里都好久没吃肉了,不如买一绺肉回去,和新鲜嫩滑的平菇一起滚煮了,肯定会很好吃!
于是,我就叫住了卖肉的货郎……”
饭饱肚圆之后的傍晚,一家人搬了姜双五闲时做小板凳,听周翠娘细细碎碎地说买肉的前因后果……
西天之上的红霞,印照在餍足的一家人的脸上,让人白里透红,为气色增添些健康……
……
温宁村全村二十三户人家,大致呈同心圆状聚集而居,都聚在那一块大平地上,各家各户又能隔得有多远呢?
倒是不至于家家户户紧挨着,更甚至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时不是人
口剧烈膨胀的后世,远不至于如此。大约就是后世住宅小区里,一般的独栋别墅间的距离。
温宁村里的一户人家,大多有堆放麦秆、豆藤和柴禾等杂物,或者养鸡鸭禽畜的后院。晾晒麦子和打麦子,作一个小麦场或让家里小孩跑爬玩耍的前院。有前院和后院之后,四周再留出来一条丈许宽的路,邻居就能在此范围之外建造房子了。
这样建起来的温宁村,邻居之间不至于隔得太近而拥挤别扭,却也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了。谁家进进出出有个什么动静,一次两次没什么,可次数多了,被邻居发现这是必然的。
姜夏两家近来的连番动静,自然也没能完全瞒过前后左右的邻里人家。
尤其是,姜家南边的邻居与姜家的关系……很不好。邻居察觉到姜家的动静之后,在外面传扬一番,然后全村人都听说了两家近来有不寻常的动静,这也就不奇怪了。
在曾经的姜浓的记忆里,有许多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的妇女吵架对骂的场景。而且在姜来这之后大半年里,因为有她带来的一系列好事,周翠娘大半时候心情都很好,暴躁对骂的概率大幅下降,竟然也还和南边邻居吵了两场架!
一次是因为小豆丁姜金跑出了自家院子,攀在南边邻居的后院栅栏上挂了会儿,恰巧被南边邻居家妇人到后院抱柴禾时看见了,栅栏也没倒没松动的,却依旧是一场对骂展开!
另外一次,是在夏天收麦子的时候,南边邻居家妇人往家里挑运麦捆时,后面的麦捆挂歪了姜家的篱笆,这可让周翠娘逮着了骂回去的机会!于是一场对骂展开!
也不知道两家当初究竟是怎么结怨的,反正现在两家冤家已经是结得牢牢的了!也算不清是谁家先撩的了,总之就是冤冤相报,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跳脚指戳地对骂一场。
起初是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妇人,后来扩大到两家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儿间,全都互不理睬了,万一避无可避迎面遇见了,都会目不斜视装作没看见,可一旦对方哪怕只有丁点冒犯到的地方,都是绝不容忍半点,必须骂回去!
在姜和夏五斤两人第一次采摘回来平菇时,南边邻居家妇人就已经发现了,毕竟当时两家人实在是太高兴太激动了,一时哪还能想到遮掩啊。
在此之后,那个妇人时不时就会扒在她家开在后院的后门门缝里偷看,姜就发现过两次,对此她也是不知作何表情了。
秋分前后播种麦子时,麦田与姜家相邻的人家,都被姜家绿紫色怪异的麦种,吸引去了注意力,看了稀奇后转头又会说给相熟人家听,当时这事在村里热热闹闹地传了好一阵,因此相应地也遮掩了些其他事。
这其他事就是指南边邻居家妇人传出来的:姜家和夏家神神秘秘的,艳阳大晴天的天气,却不知从哪儿采摘回来许多鲜嫩蘑菇,还不知道得卖多少银钱呢!
姜家与严家两家邻居间,相看两不顺眼的事,温宁村里就没人不知道的,严家媳妇儿说的这番话,真还是不真,真又有多真?起码都得挑挑拣拣了减半听。
于是严家媳妇儿传出的话,村里人大多过耳不入耳,听过也就算了。便是有那信了的,也是不痛不痒的态度、没有在意,卖蘑菇?他们当初又不是没有做过,又能有多了不起呢。
南边邻居家妇人也就是严家媳妇儿,起初传播的姜家与夏家卖鲜嫩蘑菇的事儿,根本就没兴起什么浪来。
只等村里人家都陆续播种完麦子,稍微清闲下来了,先前严家媳妇儿传的姜夏两家的事儿,才重新在村里面传开,并迅速传遍了。
温宁村人对玉皇山,或说是对山上的野兽很是畏惧。毕竟当初逃荒来到这里时,有好些个人
都直接或间接死于兽口,如今村里人平时没事都不会往山脚下的树林子里钻。
家里的小孩儿,更是被连哄带吓地千叮万嘱了,不要跑去树林子里玩,不然就会被山里下来的野兽吃掉!
大人没事不会去,小孩子没事也不敢去,两家合伙建在树林子里的菇房,若非格外凑巧,否则寻常是不会被人发现的。
村里喂鸡鸭的都少,更别说喂狗了,除了村长葛贡士家有一只拴在院里看家的土狗,再没有旁人家里喂了狗的。
两家半夜出门采摘蘑菇时,都没狗会叫一声的,采摘完了天色还没大亮,就要趁着新鲜赶紧往县城送去,又是刻意挑了人少的小路溜边走,一直以来一次都没有碰见过人。
而且夏家时常的寻摸山珍野货拿去县城卖,原就是众所周知的,下午回家时撞见他们从县城回来,也没有人起疑。至于周翠娘也跟着夏五斤一起?大概是夏家婶子不放心小孩,特意请了她陪同,有什么奇怪的?
就是平日去洒水养护什么的,遇着人了也随便找个借口,也就敷衍搪塞赶过去了,像是捡柴禾、找山货卖。下午回来时,带一小捆柴禾,或者顺路采几株草药什么的,更是让人兴不起怀疑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