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 千金女配 - 月半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千金女配 >

第68章

被外面的夜风一吹,玄夜脸上的热度终于散去了些,当下站住脚,等着叶庭芳过来。

“那个,南地贪污案,很严重吗?”

叶鸿昌能力强,责任心重,更是谨守为人臣子之道。但凡回到家里,从来都是绝口不提政务。

即便是有故交好友来访,也只论私情,不谈公事。

是以这么大的事,叶庭芳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若非玄夜事事不避忌,叶庭芳险些把这么重要的事给错过去――

南地富庶,自来是烈国最大的赋税基地。

每年夏季粮食熟稔时,会征收第一季的赋税,然后在秋时,押运到京城。

可就在今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

北地春日少雨,抽穗时更是一滴雨也无,以致夏收时,竟是有十三州旱灾之下,颗粒无收。

皇上无奈,紧急调拨南地粮食并赋税赈济北地。没想到,跌破所有人眼镜的事情发生了,南地的钦州府府库竟是空的,不独粮食,还有账簿上记录的已经收上来的三十万两税银全都不翼而飞。

叶鸿昌他们不清楚,叶庭芳这个书外人却是看完了书本,知道其中关窍――

按理说既然是收上来的赋税,入库后就是决不能再动的。

可钦州府知府冯克等人却是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一般这些东西入库后,只要报上一个数字,朝廷并不会立刻催着上缴,最迟年底前,能如数押运入京,朝廷那边便不会有人追究。

正好冯克妻子娘家,乃是烈国最大的粮食商人,从冯克妻子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就怂恿冯克利用这个时间段,赚个差价。

冯克一开始还有些害怕,可耐不住手下的人包括妻子不停劝说,他本人也是个有贪心的,最后也同意了下来。

去年就已经偷偷试了一回,等到大舅子把赚得的利润捧到案前,不过短短三月时间,冯克就得了五万两的好处。

朝廷那边也没有事情发生,还白得了这么一笔巨银,今年冯克可不就更大胆了,根本连犹豫都没有,就直接开了府库,连银两带粮食,全偷偷给了大舅子。

只冯克消息不灵通,他那大舅子却是个四通八达的,拿到粮食后,利欲熏心之下,直接高价卖到了北地――

旱灾的缘故,北地粮食疯涨,这么多粮食送过去,顿时就是好几倍的暴利。

更别说,他们偷偷运出来粮食时,根本一分钱没往里面投,说是无本生意也不为过。

等朝廷钦差拿着旨意赶去钦州府接收税银并粮食时,冯克才傻了眼。

情急无奈之下,就报了个库房守卫监守自盗,又抢先把人杀了灭口。

可这么大的事,可不是冯克还能说了算的。

德宗震怒之下,直接把这件事交由叶鸿昌牵头处置。

真是查实了这件事,可不独是掉脑袋,说不定还会被诛族。

冯克那边恐惧绝望之下,就想出了一个险恶无比的招数――

让他妻舅凑了三十万两银子,全部换成金豆,密封进从南地运过来的一车瓜果里。全都送往了叶鸿昌的府邸――

冯克那一届春闱,叶鸿昌是座师,他们那一届考取的士子,平日里都和冯克一样,尊称叶鸿昌为老师。

这年头,师徒关系,可是官场三大铁关系之一。

以冯克看来,叶鸿昌深受德宗信任,又是一手负责这起案子,能把他拉下水的话,说不好还有一线生机。

他那妻舅也是个有本事的,竟然还真就把一车装满金豆的“瓜果”,顺利运到了京城。

如果是原主没有回来前,叶家治家极严之下,冯克那些人根本不可能有可乘之机。

可坏就坏在,原主正好回了叶家,又作天作地,光是玉成她和玄珏的婚事,就已经让叶鸿昌心力交瘁,诸般缘由之下,难免有所疏忽,竟让那车金豆进了叶家门。

还无巧不巧送到了秦漓面前。

秦漓打开一个,瞧见里面满满的金豆后,当时就吓蒙了。

可这样大的事,秦漓却因为被原主针对心怀怨怼之下,并没有告诉叶鸿昌,而是第一时间通知了玄珏。

玄珏到来后,打着为叶家好的旗号,让人悄悄送来一车真的瓜果,而把装有金豆的瓜果全都运回了自家。

那边冯克还想着,叶鸿昌既然收下三十万巨银,或者自己就可以逃过一劫。不想还是锒铛入狱,满门被押解进了京城。

当下就认定,叶鸿昌此人心狠手辣,不但要吞下那三十万两银子,还依旧要他满门的性命。

绝望之下,就死死咬住叶鸿昌,说是全都是叶鸿昌指使,又说三十万两税银也都送入了叶家。

他这话半真半假,皇上本是不信,可无奈,依照他说的去查,之前还真有一车瓜果进了叶家。

锦衣卫的人当下就搜捡叶家,瓜果倒是查出来了,里面却没有金豆。因为没有证据,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可毕竟三十万两不是个小数目,还有那车瓜果,也实在太过可疑。再有之前原主为了嫁给玄珏闹得太过,德宗心里本就埋了一根刺,认定叶鸿昌家教不严、治家无方,这会儿一下全发作了出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斥责叶鸿昌办事不利,又罚了半年俸禄。

若非当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怕是会当即罢了叶鸿昌的首辅之位。

那之后,君臣便渐渐离心,德宗开始对叶鸿昌多有猜忌……

反倒是玄珏,经由这件事,平白得了三十万两银子不说,又在数日后,带头给北地百姓捐了十万两白银,还慷慨陈词,说什么“为人子者当为父分忧,为人臣者,当为君分忧”,他愿意倾囊而出,捐献银两赈济北地百姓。

消息传出去,天下人无不传颂玄珏仁德,皇上本就看重玄珏,经此一事,越发对他满意,以为这等太平盛世,正需要玄珏这样的仁君。

这也是后面他能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得到储君之位的又一个原因。

殊不知,这十万两不过是税银中的一部分,捐出来后,他还净落二十万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