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烟火水墨(5)
短短一个多小时,回家的路又走了一遍,气氛落差有些大。
鱼淼抬眸去看谢梓洲,男人侧脸映着路边的光,光线将面部的线条勾勒得凌厉冷冽,他这半年的训练又瘦了些,牵手时就能感觉出来。
都有点儿硌人了。
她扯着谢梓洲的手晃了晃,忽然说:“谢梓洲,我好饿啊。”
谢梓洲回过神,“想吃什么?”
鱼淼:“牛排。”
谢梓洲:“……”
鱼淼非常善解人意:“好吧,退一步,牛肉面也可以。”
谢梓洲嗯一声,问她:“家里有牛肉么?我做。”
“不要你做。”
谢梓洲转头安静地看她,两秒后长睫往下敛了敛,低声问:“秒秒,你不开心?”
“嗯?没有啊,”鱼淼愣了下,看着他认真的模样,不逗他了,狡黠地翘起嘴角,“我不要你做,我们去‘那儿’吃。”
-
南区实验小学周边很繁华,这么多年过去,学校的变化很大,从围墙外边儿往里看,借着灯光的映照,能看见的楼都重新刷了道新涂料。
鱼淼来看过,原来的室外器材全都拆了,建成了一座体育馆,器材全挪到体育馆里了,因为有调皮的学生喜欢借着器材玩一些危险动作导致受伤,家长闹到学校里来,学生们不得再随意使用那些体育器材,现在挪到室内,没课的时候体育馆锁着,只有体育课时有体育老师在旁看护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她叽叽喳喳地和谢梓洲说着她看到的变化,好像不会累似的:“……你还记不记得以前一班那几个男生,就是在肚子上画淤青的,那个班主任还在这个学校教书哎,看见我和陈炀他们还有点尴尬。还有还有,你那个时候的班主任,听说调到教育局去了!好多年了呢……”
鱼淼很了解谢梓洲,他肯定没有回南区小学和长葵中学看过。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谢梓洲从小就不关注这些,回了临城也从来没有过故地重游的情怀,鱼淼说起这些时他虽在认真听,也只是在感受她清脆的声音从耳边流淌而过,对于小学和中学的改变他不怎么关心。
鱼淼的声音就像一剂良药,他的表情渐渐没有刚出餐厅时的冷凛,修剪得干净平整的指尖抚了抚她手腕内侧,“不是说饿了吗?”
有点儿痒,鱼淼动了动手腕,点点头:“是呀,我们去那儿吃。”
她抬起胳膊,指向前面不远处的一家店。
店面很小,铺子也很旧了,显得破,却几乎是满座。
正好有两个人吃完离开,两人点完餐,鱼淼拉着谢梓洲赶紧占了座。
小小的店面总共就一对夫妻俩在维持,每日忙里忙外油烟熏染下看着比同龄人沧桑些,老板娘来收走前两位客人的碗,洗得干净的抹布细致擦掉桌面上的残渣油渍。
身上是一股厨房的油烟味,皱纹点缀的脸温和朴实。
鱼淼甜甜笑着说了声:“谢谢阿姨。”
老板娘大抵是很少听到这类感谢,惊讶了一下,回以笑容:“谢什么呀,应该的。”她看一眼鱼淼放在桌上的小票,“你们点的两份牛肉面是吧?稍等一下,很快就好了。”
“好。”
桌子擦得很干净,鱼淼手肘撑在上面捧着双颊,笑意盈盈地看着谢梓洲:“这家店你还有没有印象?那会儿我们经常来吃的,特别是中午我爸妈不在家做饭的时候。”
老板娘送过来两杯免费的酸梅汤,谢梓洲把一杯放到她面前,轻轻“嗯”了声。
“可惜了,老板和老板娘认不出来我们了,那个时候还混了个脸熟呢,”小姑娘脸嵌在双掌张开的空隙里,说话时下巴顶着一股力道,带动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更像只小鸟儿,“还有路口那头的那家馄饨店,珂珂说高三那年倒闭了,后来那家店铺开了什么包子铺、煎饼店……都倒了,现在是家文具店。”
她啧啧感慨:“你说那儿是不是风水不太好啊,镇着饿死鬼什么的,只要办吃的就不行,全让它啃了,最后还得文曲星这种气场压着。那这饿死鬼还挺没文化的,遇到墨水就抓瞎,吃不下去了。”
鱼淼说话一贯大胆,思维发散起来什么都敢说,谢梓洲看着她,二十四岁的面孔逐渐和遥远记忆里初次见到的六岁女孩儿重叠在一起。
儿时的小夜莺歌声依旧那样动听。
心里起了波涛的湖水在她一字一句、语调灵动的娓娓道来中被悄然抚平。
谢梓洲觉得,什么学校、学校周边的变化,他都无所谓,怎么变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
但所有的一切由她口中说出来,好像就变得不一样了,成了有价值的东西,值得重视的东西。眼前仿佛浮现出她所说的那些童年影子,像老旧的胶片,在记忆里淡淡地映出来,添加上她赋予的百般色彩。
或许是因为,这一切对她来说是重要的。
所以他也会去学着重视。
牛肉面还是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鱼淼嗦了一口,张嘴小口小口地呼出热气,谢梓洲从旁边的纸巾盒里抽出一张纸,轻轻擦掉她嘴角溅上的汤汁。
鱼淼眯了眯眼,主动把脸往他手边凑了凑,半撒娇的任性姿态,眸子亮亮的看着他。
“好不好吃?”她问。
“好吃。”
“那你学着做,以后做给我吃好不好?”
“好。”
谢梓洲答完,一顿,鱼淼脸上笑靥展得大大的,像吃到糖果的小孩,特别开心的模样。
“你以前,也是这么回答我的。”她说。
这家店鱼淼是听别人说的,牛肉面是招牌,特别好吃。
某天中午父母不在家,她揣着伙食费,喜冲冲地拽着谢梓洲来吃。